第四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温室里可以培养反季节蔬菜,绿色蔬菜需要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则( )
A.绿色是因为蔬菜发出绿光 B.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绿光 D.温室顶部应当安装绿色透明玻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看到天空中正在飞行的飞机是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B.太时光下彩色的泡泡是光的折射现象
C.牙科医生检查用放大镜
D.射击项目中涉及光学知识与日食月食的原理相同
3.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凿壁偷光”——光的镜面反射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直线传播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光的反射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漫反射
4.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潼南城市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下图是美丽的潼南夜景莲花大桥一角。关于水中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实像 B.倒影是虚像
C.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5.如图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6.如图,在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抽干井水后,青蛙仍在P点,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
A.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 D.墙上的手影
8.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则( )
A.铅笔的像为虚像,且尖端朝右 B.笔尖的像移动速度大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
C.经过3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D.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9.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10.如图,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像是( )
A.条形的 B.圆形的 C.方形的 D.根本不能成像
二、填空题
1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为______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______ ,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
12.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_____(选填“1” “2”或“3”),分界面为_____(选填“①”或“②”),分界面的_____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
13.2021年11月30日,世界首条跨海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合龙成功。如图是大桥与倒影形成的一幅壮美画面,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14.紫外线除具有杀菌的作用外,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使______,验钞机就是利用这特点来工作的:电视遥控器通过______对电视进行控制。
15.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___________ (选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___________ 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彩虹。
16.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航母甲板上黄色的线,是因线_______黄光;航母在海面上航行时,所受浮力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舰载机从航母起飞时,以航母为参照物,舰载机是_______的.
17.据央视报道: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景区旅游人数创震后新高,为配合疫情防控,景区每天限制人流在2.5万人左右,如图所示是游客拍摄的图片,看到水中的树枝是光的______现象,看到水中的树枝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偏低”或“偏高”)。
18.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甲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______规律。如图乙图所示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选填“直线传播 ”“反射”或“折射”)
三、综合题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彩云的形成
海洋、植物的表面和土壤中都含有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都会变得越来越热,它们再也不能忍受炎热的时候,就变成水蒸气在空气的帮助下逃脱,它们会变得很轻,然后进入到天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气层。在上升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逐渐增多并凝结到人眼能辦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大气层的最底层,因为这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的可达七八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阳光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形成白云;当太阳光以一定角度照射云层,经过云层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后,到达地面时,就会形成美丽的彩云了。
(1)地表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时,部分______成小水滴,部分______成小冰晶(以上两空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云;
(2)太阳光是白光,彩云的出现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在屏幕最底端出现的是紫光,说明介质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如果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水中,折射角最大的是______光;
(3)图中彩色光带中红、______、蓝称为光的三原色。温度计放置在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升高得最明显,说明该区域存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请写出红外线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
20.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1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成反比关系,其图像如图3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_____。
(4)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少______(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1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
四、简答题
21.(1)2021年11月,鞍山下了一场特大暴雪,城区平均雪深超过半米。雪后的几天,看到楼顶悬挂着很多长长短短的“冰溜子”,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上述的现象。
(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了保护同学们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种建议。
22.阅读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丝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1)请解释文中画线部分,为什么这种措施可以保证圭和表是相互垂直的。
(2)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五、作图题
23.如图乙所示,物体AB放置在平面镜MN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井保留作图痕迹。
2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AO为入射光线,请作出反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六、计算题
25.(1)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圈)数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2)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0,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Δ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乙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Δt0和Δt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
(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
27.如图一束光线斜射入玻璃砖中,请画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光路图。
七、实验题
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提议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是为了便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处时,玻璃板后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明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小明将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应____________(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改变”)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2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_____;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B.疏菜为绿色是因为疏菜反射绿光,故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主要利用的是除绿光以外的其它颜色的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绿色透明玻璃只能让绿光通过,而吸收其它色光,绿色蔬菜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故温室顶部应当安装无色透明玻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站在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正在飞行的飞机,所以光在飞机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时光照射在泡泡上出现彩色条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牙齿在口腔的内部,牙医无法直接看清楚牙齿,特别是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为了观察牙齿背面的具体情况,用小平面镜进入口腔内,通过牙齿在平面镜中的像来观察牙齿,故C符合题意;
D.日食月食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射击项目中利用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来瞄准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凿壁偷光”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是光的反射现象,且属于镜面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A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A错误;B错误;
CD.倒影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在最早期的潜望镜的模型中,无论是镜面还是水面,它的成像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根据抽水前后光的传播过程中穿过的物质判断光的传播方式,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规律分析判断
【详解】
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当井里灌满水后,如图,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所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水时会看到更大;变化的大致范围如下图中两条入射光线之间的阴影区域所示,故与抽水前相比,它的“观天范围将变小,故选B.
7.D
【解析】
【详解】
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铅笔在平面镜中成虚像,且铅笔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像的尖端朝左,故A错误;
B.铅笔是一个整体,整体的移动速度相同,故笔尖的像移动速度等于笔尾的像移动速度,故B错误;
C.移动过程中,铅笔的长度不变,则此时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仍相距6cm,,故C正确;
D.将M逆时针转动45°,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则此时铅笔的像是竖直且尖端朝下的,故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所成像的形状与光源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把小孔做成一条狭窄的缝隙对着太阳,则在右边的光屏上将看到太阳的倒立的实像,是圆形的。
故选B。
11. 60° 0° 180°
【解析】
【详解】
[1]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6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为60°;
[2][3]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光线原路返回,则反射角为0°,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
12. 2 ② 上 大
【解析】
【详解】
[1][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3、1是入射角和反射角,故①是法线,②是界面,所以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其中折射角为2。
[3]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入射角3比折射角2小,光在光密介质中的角度小,因此分界面的上方是水。
[4]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和反射角都会变小,因此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
13. 反射 虚
【解析】
【详解】
[1][2]大桥在水中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倒影是大桥的虚像。
14. 荧光物质发光 红外线
【解析】
【详解】
[1]验钞机能发出紫外线,钞票上涂有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只有在紫外线照射时,才发光。
[2]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可以遥控电视机。
15. 三棱镜 色散
【解析】
【详解】
[1][2]空气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发生折射,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开,产生光的色散现象。
16. 反射 等于 运动
【解析】
【详解】
非透明物体能够反射和它颜色一样的色光,故黄线反射黄光;航母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浮力等于重力;舰载机从航母起飞时,舰载机相对航母发生了位置改变,所以舰载机是运动的.
17. 折射 偏高
【解析】
【分析】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
【详解】
[1]树枝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
[2]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眼睛,而眼睛是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树枝变浅了,这实际上看到的是偏高的树枝的虚像。
18. 直线传播 反射
【解析】
【详解】
[1]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
[2]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剧院在水中成一等大的虚像,所以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
19. 液化 凝华 光的色散 红 绿 电视机遥控器(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1][2]地表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发生了液化现象,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小冰晶,发生了凝华现象,在高空发生液化和凝华现象,从而形成云。
(2)[3]太阳光不是单色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所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形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
[4]由图可知,同种介质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当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水中时,也是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红光离法线最远,即红光跟法线的夹角最大,折射角最大。
(3)[5][6]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不同,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可以混合而成各种颜色的色光,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常见的是电视机的遥控器。
20. D 45° 靠近 厚度 紫 60
【解析】
【详解】
(1)[1]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C错误;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车内开灯会干扰司机的视线,无法看清路况,故D正确。
故选D。
(2)[2][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而像与物体垂直,故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故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即需要将像往下移动,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显示器需要靠近。
(3)[4]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前后两个面都反射成像。
(4)[5][6]紫外线对皮肤有伤害,紫外线照射过多,容易患皮肤癌;如图3,光照强度与透明度成反比,则光照强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从图像可知,当光照强度为300Lx,透明度为20%,当光照强度为100Lx,透明度为
21.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楼顶的雪,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一部分雪吸收太阳的热量熔化成液态的水,顺着房檐流下,因为天气寒冷,水在流下的过程,遇冷放热凝固成固态的冰,从而形成冰溜子,因此雪后的几天,看到楼顶悬挂着很多长长短短的“冰溜子”。
(2)反光处的黑板面光滑,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反射的光线强,同学无法看清粉笔字。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可以把黑板面打磨的粗糙一些,或用不易反光的材料做黑板,让黑板发生漫反射;也可以让同学移动位置,让眼睛不接收镜面反射的光。
22.(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圭和表相互垂直,用水平面来矫正圭,使其水平,利用重垂线来矫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这是因为重垂线是利用重力方向的竖直向下作用的,竖直向下与水平面互相垂直。
(2)日晷、水钟、水运仪。
23.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成虚像。过A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找到A的像点,再过B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找到B的像点,用虚线连接两个像点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4.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过入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OB;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的作图,注意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
25.(1);(2)Δt更大一些,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
【解析】
【详解】
解:(1)若P为可旋转的八面镜:从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通过的距离s=2L,八面镜P从现在位置到下次再出现如图形状的状态时需要转八分之一圈。则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光A点开始经一系列的反射再到达望远镜所用的时间为
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2)如图所示:
在车厢内观察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在地面上观察
(vΔt)2+L02=(cΔt)2
可以得到结论: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
答:(1);(2)Δt更大一些,运动的参照物里时钟变慢。
26.(1);(2)
【解析】
【详解】
解:(1) 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
s6120m
(2) 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
答:(1) 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6120m;
(2) 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
27.
【解析】
【详解】
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光线与玻璃上表面的交点),垂直玻璃砖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第二次折射:先过入射点(光线与玻璃下表面的交点),垂直玻璃砖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砖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砖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
28. 确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或像距与物距关系) 10 减小
【解析】
【详解】
(1)[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
(2)[2]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3)[3]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4]将A处蜡烛远离透镜,要想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透镜位置不变,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应减小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29. 竖直(垂直) 顺 60° 光路可逆 漫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能清晰的在纸板上显示光的传播径迹,需将纸板垂直与平面镜放置。
[2]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会随之变大,所以反射光束O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
(3)[4]将光沿着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反射光将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位置被反射,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朝四面八方。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说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