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夺冠冲刺训练试题 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夺冠冲刺训练试题 人教版(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6 11: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当物体距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下图是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示意图,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
A.u>2f B.f4.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5.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错误的说法是
A.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所成的像会逐渐放大
C.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
D.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
6.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
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
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8.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拍照时(  )
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
C.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D.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
9.图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见证了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跨越式发展,立于此,“城市绿心”跳动的脉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织,小张拿出手机留影纪念,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张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看见“城市之眼”是因为它是光源
B.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
D.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二、填空题
11.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______。
12.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此时是______(填“上午”“下午”)。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到一只鸟在湖面3m的上空飞行。鸟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鸟______m,他们看到鸟的“倒影”紧贴湖底,则湖底的实际深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m。
(3)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风景,主要是因为眼球中的晶状体会变______(填“薄”或“厚”),使像落在______上。但是小明看远处的树木时,所成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是______眼,应戴______(凸/凹)透镜进行矫正。
13.“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如图所示为字航员王亚平带来的水球成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字航员透过水球成两个像,若想要较大的、倒立的像变小一点,则宇航员应______(选填“靠近”成“远离”)水球。
14.在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吉祥码”,扫描“吉祥码”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图片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___________。
1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1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倒立、等大、清晰的实像。接下来把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可以得到倒立、____________、清晰的实像。
17.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____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_____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
18.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相交的裂纹,其夹角是 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 镜离裂纹稍微 ______ 些.此时放大后的两条裂纹的夹角 _______ 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综合题
19.眼睛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前方,形成近视。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开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__
(2)与照相机不同的是人眼是一个真正的变焦系统,当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___________(大/小)。
(3)图2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图3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透镜。
(4)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_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5)某同学所戴眼镜镜片的度数为500度,该镜片的焦距为___________m。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眼睛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
小明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打开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是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cm的凸透镜,前置摄像头利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
A.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B.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完整脸蛋是放大的像
(2)如图中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是利用 _____(选填“黑色”或“白色”)部分获取所含的信息。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 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 _____cm;
(3)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的 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如图乙所示,小明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06'15''”表示时间为6min15s、“平均配速”是物体每运动1km需要的时间。则小明这次运动的路程为 _____km。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简答题
21.小明随父亲到河西走廊旅游,小明父亲用相机拍摄了张丹霞地貌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小明发现照片中岩层的像比较小,想把岩层拍得更大些,小明父亲便更换镜头在原地重新拍摄了一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乙所示。
(1)两次拍摄成像大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用相机拍照时,除了原地更换镜头,还可以怎么做使成的像变大?并说明理由。
22.给你一个透镜,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写出两种方法即可。
五、作图题
23.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
24.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六、计算题
25.如图所示,请作出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26.100度眼镜片,它的焦距是_________,它的焦度是___________.
27.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根据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物像间距L 画出的图像(以f为长度单位),在物理学中,用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m,即,且m>1时成放大的像,m<1时成缩小的像,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当u=3f时,凸透镜能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像?
七、实验题
28.小明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此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设备是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或“下”);
(2)在图乙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移(选填“左”或“右”)。
29.用如题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用高度h物=3cm的LED灯作为发光物体。
(1)实验前要调节LED灯、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2)先后用焦距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一:凸透镜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h像/cm
1 10
2 15 30 6
3 20 20 3
4 30 15 1.5
表二:凸透镜
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h像/cm
5 10
6 15 60 12
7 24 24 3
8 30 20 2
①实验1无法记录像距与像高的原因是______;
②比较实验2、3、4或6、7、8可得: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______,像越小;
③比较实验2和6或4和8可得:物距相等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______;
(3)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有清晰的像,把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此时,光屏上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当u=10cm时,uB.当u=15cm时,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无法成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详解】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为倒立的,且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物距即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故选A。
4.A
【解析】
【详解】
A.甲图中,将气泡注入水球,水球中间部分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凹透镜,此时凹透镜成正立的虚像;水球的周围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与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的实像,因此我们能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故A正确;
B.乙图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故B错误;
C.丙图中,小虫落在凸透镜上,此时小虫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在光屏上不能成像,小虫挡住了部分成像的光线,但是其余的光线仍能使物体成完整的像,由于成像光线变少,光屏上的像会变暗,故C错误;
D.丁图中,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所成清晰像的像距变小了,则所放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因此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的是一个会聚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应是远视眼镜,故D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详解】
A. 如图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 当透镜向右移动时,相当于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远像近像变小,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故B错误;
C.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2f,ff2f,题中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则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缩小的像,故C正确;
D. 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仍然是完整的像,故D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B错误;
C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即像距为30cm,而此时光屏上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都有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即
f代入数据,解得
15cm成等大的实像时,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v=2f
代入数据,解得
f=15cm
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
v>2f
代入数据,解得
f<15cm
综上所述: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A选项中的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C.照相机照相时,同学们应站在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透镜,像越远离透镜,成的像会变大,所以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靠近同学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而“城市之眼”不能自己发光,但它能够反射光源的光,游人看见的“城市之眼”,是它的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形成的像,故A错误;
B.镜面反射是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平面上发生的反射,而游人的伞面是粗糙不平的,因此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而不是镜面反射,故B错误;
C.小张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是游人反射的光经过手机屏幕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小张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是“城市之眼”反射的光经过镜头折射后形成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所以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故C正确;
D.小张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说明“城市之眼”和它的像在镜头两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且像的大小明显小于物体大小,所以摄像头的镜头的成像原理应该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屏幕上正立的像是通过手机内电子器件的进一步转换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B.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光心后传播方向不变,故将SO延长,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平行于主光轴后,过焦点,故将折射点与焦点用实线连接,并标上向下的箭头,故如下图所示:

12. 上午 反射 反射 虚 6 大于 薄 视网膜 近视 凹透
【解析】
【详解】
(1)[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在自己的西边,则太阳在东侧,此时是上午。
[2]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光的缘故。
(2)[3]鸟在湖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4]根据平面镜成的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
[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子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由于鸟到湖面的距离是3m,所以像到物的距离是6m。
[6]小鸟的像到水面距离等于小鸟到水面的距离,则小鸟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大于3m。
(3)[7][8]眼睛正常时即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9][10]小明看远处的树木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小明是近视眼,用发散的凹透镜矫正。
13.远离
【解析】
【详解】
较大的、倒立的像是其中水凸透镜形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要像变小,则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故宇航员应远离水球。
14. 凸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摄像机的镜头实际上相当于凸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摄像头远离“吉祥码”图片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15. 凸 缩小
【解析】
【详解】
[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用时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6. 右 放大
【解析】
【详解】
[1][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即
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故 ,将蜡烛移动到35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因为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17. 凸 向内缩 相机镜头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由图可知,像变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相机镜头逐步向内缩。
[3]以相机镜头为参照物,平台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18. 正立 放大 远 等于
【解析】
【详解】
[1][2]因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3]而物体通过放大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要想像变大,就要增大物距,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远些;
[4]无论放大镜的倍数多大,只能放大物体本身,但不能改变物体之间的角度,所以看到的角度仍为5°。
19. 凸透镜 光屏 小 A 变大 0.2
【解析】
【详解】
(1)[1][2]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到的像是倒立的缩小实像。
(2)[3]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即焦距变小,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4]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由图2可知,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即矫正时佩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图3中的A。
(4)[5]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因此,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变大了。
(5)[6]眼镜镜片的度数为500度,焦度
该镜片的焦距为
20. A 白色 远离 4.2 凸 凹 11 2.7
【解析】
【详解】
(1)[1]A.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强度即响度,故A正确;
B.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相当于使用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完整脸蛋是等大的像,故B错误。
故选A。
(2)[2]如图中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部分吸收所有光线,故黑色部分不反射色光,而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以此达到识别的目的。
[3][4]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远离二维码以增大拍摄视野,摄像头是凸透镜,使用时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4.2cm。
(3)[5][6]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人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后,应该用凹透镜做眼镜的镜片来矫正视力。
(4)[7][8]如图乙所示,小明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06'15''”表示时间为6min15s、“平均配速”是物体每运动1km需要的时间,则此次跑步的平均速度为
小明这次运动的路程为
21.(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两次成像大小不同是由于所更换镜头的焦距不同,成像的像距也就不同,像的大小也不同。
(2)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想把岩层拍得更大些,还可以使镜头离岩层更近一些。这样可以让物距减小,像距会变大,成的像也就变大。
22.详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另一侧能得到最小最亮的点说明是凸透镜,出现一个暗圈的是凹透镜;
(2)凸透镜能作为放大镜使用成放大的像;凹透镜成缩小的像。把透镜放在字的附近去看字,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23.
【解析】
【详解】
[1]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24.
【解析】
【分析】
【详解】
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所以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入射光线延长线过焦点,该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如图所示:
25.
【解析】
【详解】
对于凹透镜,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26. 1 m 1 m-1
【解析】
【详解】
焦距:.
焦度:.
点睛: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27.(1)10cm;(2)缩小的像
【解析】
【详解】
解:(1)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相距等于物距
解得
(2))当 时,根据可得
解得
凸透镜的放大率
u=3f时,m<1,成缩小的像。
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时,能成缩小的像。
28. 投影仪 上 右
【解析】
【详解】
(1)[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
[2]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会向下移动,根据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则烛焰的像会在光屏上向上移动,故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2)[3]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延后会聚,光屏应该向右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9. 同一高度 见解析 小 越大 远离 变大
【解析】
【详解】
(1)[1]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①[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实验1中物距是10cm,物距等于焦距,光屏上不成像。
②[3]分析实验2、3、4或6、7、8数据中的物距、焦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像的大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③[4]比较实验2和6或4和8数据中的物距、焦距与像距的变化关系及像的大小,物距相等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
(3)[5][6]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把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像远离凸透镜,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透镜,此时像距变大,像变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