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也就是指向了地磁的北极
B.“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的过程,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D.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
2.当2022虎年的钟声敲响时,天和核心舱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为全国人民送上新年祝福(如图)。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3.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的大致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紫外线属于可见光
B.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
C.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低
D.可见光与γ射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4.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空间站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载人飞船没有内能
B.空间站与地面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空间站中的航天员没有惯性
D.返回舱在返回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5.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动发射三名航天员历时六个月,在太空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D.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磁铁可以吸引铜制钥匙 B.发电机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小磁针N极指向决定磁场方向 D.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7.下列关于声波和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即能发射电磁波又能接收电磁波
B.吹奏唢呐发声是由木管振动产生的
C.军事装备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和倒车雷达都是通过电磁波工作的
D.电磁波和声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8.图甲为可见光的波段示意图。某款光敏电阻(LDR)在无光照时的电阻为5×105Ω,在波长为540nm的光照射时的阻值为5×103Ω,将两个这样的LDR连接成图乙电路,则( )
A.R1的功率比R2大
B.通过R1的电流比R2小
C.波长为540nm的光属于黄光
D.波长为540nm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9.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与中国空间站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从载人飞船进入核心舱。2022年3月23日,他们以天地交互的方式开启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如图所示是空间站的结构及航天员授课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接完成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B.航天员与学生互动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从地面带到空间站的实验器材质量变为零
10.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可实现与手机的无线信息传递,底座通电后,上面的磁体音箱就会在底座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悬浮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音箱悬浮时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磁场的作用力
B.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C.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无线信息传递利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二、综合题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划船的时候,船桨会激起水波。在一列水波向前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在某确定位置,1s 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叫做波速。跟水波类似,电磁波也 有自己的频率、波长和波速。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可见光也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这些家族成员中,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等;可见光是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等;X射线用于CT照相,γ射线用于医疗。
无线电波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如图乙所示。但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阻碍无线电波的传播。只有当波长大于或者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
(1)电视机遥控器利用________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填电磁波家族成员名称);
(2)如图丙所示的波,波长为________cm;
(3)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向远方传播。
12.请阅读《神舟十三号“回家”之旅》并回答。
神舟十三号“回家”之旅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结束了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搭载我国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地面,刷新了我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留时间的记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而主要经历哪些过程呢?
第一步:分离撤离。航天员从空间站撤离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内,进行返回前的准备工作。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操作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分离,如图所示。
第二步:制动离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前段是轨道舱,中段是返回舱,后段是推进舱。在降低轨道前,轨道舱和返回舱首先行分离,随后推进舱的发动机点火制动,使返回舱和推进舱组合体减速,飞船高度逐渐下降脱离原轨道。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完成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返回轨道。
第三步:再入大气层。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约100km高度时,开始进入大气层,这也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随着大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其外部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就像一个火球,如图所示。与此同时,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可以屏蔽通讯信号的等离子气体层,它会使返回舱在一定高度区域内与地面控制人员通讯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第四步:安全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在距地面约10km高度时,依次打开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降到约9m/s。在距地面约1m时,返回舱启动反推发动机,如图所示,使其速度降到约2m/s,最终确保航天员安全着陆。
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至今我国实施载人飞行任务已经有19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工作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的不断地跨越,每一次的跨越都凝聚着航天人飞天逐梦的勇敢和执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前,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升温,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3)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会与地面通讯中断,是因为___________。
(4)着陆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可以使返回舱受到向上的制动力,是因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3.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回答:(知识点不能重复)
例如:问:手机来电话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1)问:________答:________
(2)问:________答:________.
14.微波、紫外线、红外线都是电磁波,到网上查一查,它们各有哪些应用?有何发展前景?
四、作图题
15.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和电视信号,如图所示,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信号所用电磁波的波段为中波,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电磁波的波段为微波,为了不让山地阻挡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实况,必须通过建立山顶转发站来转发无线电广播信号还是电视信号?简述理由.
16.如图所示是光纤传输的原理图,画出光信号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的路径图。
( )
五、计算题
1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为定值电阻,小灯泡L上标有“6V 3W”字样(不考虑小灯泡阻值的变化)。
(1)当S1、S3闭合,S2断开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0.6A,求电源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
(2)当S2闭合,S1、S3断开时,求小灯泡L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
18.卫星通信系统是由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和经该卫星连通的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同步卫星天线波束最大覆盖面可以达到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赤道上空同平面轨道上等间隔放置三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范围的通信.目前使用的国际通信卫星系统就是按照上述原理建立起来的,三颗卫星分别位于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空.
(1)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km,要实现全球卫星通信,卫星在轨理论高度(距地面高度)至少多远?
(2)卫星传输的主要缺点是传输时延大.甲乙两人打接越洋电话,已知他们两地基站共用的是一颗在轨高度约3.6×104km的通信卫星,且两地距卫星均为4.5×104km,求打接一次电话时延多少s?
六、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将瓶口密封。
(1)这时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如果逐渐把瓶中的空气抽去,听到的铃声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由此可推断声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待广口瓶内成真空状态,手机还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____________。
20.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推力巨大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将“风云”气象卫星、“海洋一号”卫星和“神舟”系列载人实验飞船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14圈后,于10月16日成功地返回地面。美国航天员曾涉足月球,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①,而这时月球的引力则起主要作用。其实,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②。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③。
(1)在飞船进入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的质量将( )
A.先减小再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始终不变 D.逐渐减小
(2)在太空中能进行的实验是( )
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B.用天平测质量
C.测声速 D.测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3)在月球上能做到的是( )
A.观察到星星“眨眼睛” B.举行露天音乐会
C.进行无线电交流 D.轻轻一跳就离开月球
(4)第②句其实是牛顿所创立的万有引力理论,由第①句,我们可以知道万有引力跟______有关,再由第③句我们可以猜想出万有引力还跟______有关。
七、填空题
21.“嫦娥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要利用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喷射高温气体的方向应该与卫星的运动方向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卫星_____(选填“是”或者“不是”)通过超声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
22.5G来了!5G时代将实现万物互联,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将更加便捷。未来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是___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
23.2022年6月3日,赛龙舟文化风采展示活动在镇远古城举办,活动紧扣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现场直播是通过___________波来将信息传递给全州各地电视机前观众们的。如图所示是某队比赛时的情景,现场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龙舟队,这是由光发生___________的缘故;运动员们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猛向前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24.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
25.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最后一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卫星向地面传递信息是通过___________(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次声波”或“红外线”)传递的。
26.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期间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_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___________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了地理南极,也就是地磁北极,故A正确;
B.“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的过程,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奥斯特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故C错误。
D.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A.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用于通讯,他们美好的祝福声传到地球靠的是电磁波,故C符合题意;
D.大气对红外线辐射传输主要是的影响吸收和散射,红外线仅仅适合短距离的通讯,不适合远距离的,故太空和地球的通讯只能是电磁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紫外线在可见光之外,属于不可见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故B错误;
C.由图可知,X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大,故C错误;
D.可见光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指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由物质的质量、温度、体积、状态决定。故A错误;
B.空间站与地面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
D.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处于减速状态,受力不平衡,故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A.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金属,不能吸引铜,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在工作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符合题意;
C.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一定的,可以由放在该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来判断,但不是由小磁针N极指向决定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因此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符合题意.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机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它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唢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军事装备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工作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C错误;
D.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AB.由于R1、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因R1>R2,根据公式P=I2R可知,R1的功率大,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甲可知,540nm的光在绿光区域内,因此是绿光,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什么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都是3×108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A.完成对接后,核心舱和宇宙飞船合二为一,所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载人飞船是静止的的,故A错误;
B.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航天员与学生互动只能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
C.中国空间站绕地球运行时没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音箱悬浮时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磁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音箱悬浮是受到磁体间排斥力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无线信息传递利用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光速,为3×108m/s,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红外线 3 不能
【解析】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等,所以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的控制,红外线也是电磁波的一种。
(2)[2]由材料可知,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所以图丙所示的波的波长为3cm。
(3)[3]由材料可知,只有当波长大于或者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无线电波才能很好地绕过障碍物沿着地面传播,而地面上有许多障碍物,如高山、楼群等阻碍无线电波的传播,这些障碍物的高度远远大于1m,所以波长为1m的无线电波不能很好地沿地球表面传播。
12. 静止 做功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可以屏蔽通讯信号的等离子气体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详解】
(1)[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前,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照物,载人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故载人飞船是静止的。
(2)[2]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摩擦力对返回舱做功,摩擦力做的功转化成物体的内能,此过程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3)[3]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可以屏蔽通讯信号的等离子气体层,它会使返回舱在一定高度区域内与地面控制人员通讯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4)[4]着陆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发动机向下喷气,给气体向下的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气体向上推返回舱,可以使返回舱受到向上的制动力,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 我们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进入耳朵的? 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手机的来电音量调大时,是在改变什么 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析】
【详解】
(1)[1]针对声音的传播提问:我们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进入耳朵的
[2]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手机和人耳之间是空气,故答: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2)[3]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提问:手机的来电音量调大时,是在改变什么
[4]回答:改变声音的响度。
14.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红外线的用途:热谱仪、电视遥控器、夜视仪等,红外线前景:红外线光波炉;紫外线的用途:使荧光物质发光、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消毒,紫外线前景:紫外线光疗仪;微波的用途:微波炉、微波通信,微波前景:微波输电。
15.在山顶转发站转发的是电视信号, 因为传输电视信号的电磁波所用的波段是微波,而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必须建立微波中继站将信号传递出去
【解析】
【详解】
电视信号,因为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的波段为微波,只能沿直线传播,此处受山地阻挡,因此必须在山顶建立转发站,把微波传出去;
电视信号的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受山坡阻挡,不易衍射
故答案为:在山顶转发站转发的是电视信号, 因为传输电视信号的电磁波所用的波段是微波,而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必须建立微波中继站将信号传递出去.
【点睛】电视信号既包含有声音信号,也包含有图象信号;
城市中的居民要收听和收看实况,就要使用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用的电磁波是微波,微波是近似沿直线传播,所以需要在山顶建立转发站来转发电视信号.
16.
【解析】
【详解】
光导纤维由内外两层组成,且内外两层的折射本领不同,激光不会透过去,激光是不断的经光纤壁反射向前传播;先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即可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
17.(1)6V,60Ω;(2)5J
【解析】
【详解】
解:(1)当S1、S3闭合,S2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并联,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为
由可知,灯泡正常发光的电流为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等于电源电压大小,即6V,则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综上所述,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60Ω。
(2)当S2闭合,S1、S3断开时,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由可知,灯泡电阻为
串联电路总电阻为
串联电路电流为
小灯泡L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为
小灯泡L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为5J。
答:(1)电源电压为6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60Ω;
(2)小灯泡L工作1min所消耗的电能为5J。
18.(1)6.4×103km(2)0.6
【解析】
【详解】
(1).∵三颗卫星覆盖整个地球,同步卫星天线波束最大覆盖面可以达到地球表面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DOB=120°,
∴∠AOB=60°,
∵△ABO是直角三角形,
∴∠OAB=30°,
∴OA=2OB=2R,
∴AC=OA﹣OC=2R﹣R=R=6.4×103km.
(2).打接一次电话的路程:
s=4×4.5×104km=1.8×105km.
∵v=,
∴t===0.6s.
答:(1).卫星在轨理论高度至少6.4×103km.
(2).打接一次电话时延多少0.6s.
19. 能 变小 介质 不能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详解】
(1)[1][2][3][4]因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可以在广口瓶外听到铃声,但如果逐渐把瓶内的空气抽去,随着瓶中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据此推理当瓶中抽成真空时,没有介质传播声音,就听不到声音。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5]手机信号是靠电磁波传播的,待广口瓶内成真空状态,手机还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0. C A C 距离 质量
【解析】
【详解】
(1)[1]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飞船进入太空的过程中,宇航员杨利伟的质量将始终不变,故ABD错误,D正确。
故选D。
(2)[2]A.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是根据拉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的原理工作的,在太空中能进行实验,故A符合题意;
B.天平测质量,是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工作的,在月球上,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所以用天平测质量,在太空中不能进行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不能测声速 ,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那压力也可以忽略,所以无法测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A.月球是真空,没有大气层,来自其它天体的光可以直接到达人眼,不会出现折射现象,看不到星星眨眼睛,故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不能举行露天音乐会,故B不符合题意;
C.虽然月球上是真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月球上可以进行无线电交流 ,故C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会受到月球的引力,所以轻轻一跳不能离开月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4]由于他们远离地球,地球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减弱到可以忽略,说明万有引力跟距离有关。
[5]通常的两个较轻物体之间的引力十分微小,我们不易察觉到,但宇宙天体间(如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就非常大,说明万有引力还跟质量有关。
21. 相同 不是
【解析】
【详解】
[1]卫星“刹车制动”时,要利用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喷射高温气体的方向应该与卫星的运动方向相同,增加运动阻力。
[2]卫星不能通过超声波将探测到的信息传到地面,而是通过电磁波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电磁波
【解析】
【详解】
手机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5G信号是电磁波的一种,故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
23. 电磁 漫发射 相互
【解析】
【详解】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赛龙舟文化风采展示活动现场直播是通过电磁波来将信息传递给全州各地电视机前观众们的。
[2]现场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龙舟队,这是由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龙舟反射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位置的观众眼中,观众看到比赛。
[3] 运动员们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船桨给水向后的推力,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使龙舟猛向前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 振动 音色 电磁波
【解析】
【详解】
[1]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
[2]“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她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25.电磁波
【解析】
【分析】
【详解】
卫星向地面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卫星在太空,真空不能传声,也不是用红外线传递的。
26. 电磁波 静止
【解析】
【详解】
[1]太空中是真空环境,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2]因为货运飞船与核心舱沿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所以核心舱相对于货运飞船没有位置和距离的改变,故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