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
B.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
C. 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
D. 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21cnjy.com
2. 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B. 食物网中可以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C.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D. 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弱21·cn·jy·com
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生产者、消费者
B. 生物富集伴随着食物链逐级递增的
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是不停循环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知识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块农田可以看作一个生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
B.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都可以循环流动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一条食物链
D.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恒定不变的状态
5.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能量的示意图,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丙→甲→乙 B. 该食物链中生产者是丁
C. 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 D. 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6. 如图是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包含四种生物的食物链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条
B. 该食物网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生物C和D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D. 在该食物网中,G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
www-2-1-cnjy-com
7. 达州市铁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植物种类丰富,是市民首选的旅游胜地。达州市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对该公园内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图一表示该公园内部分生物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公园内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A、B、C、D是乙中存在捕食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一补充图二中的丙即可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 图二中A体内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C. 图二所含的食物链中的能量循环流动,物质逐级递减
D. 若图二中包含图一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则图二中C代表的生物是蛇
8. 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2-1-c-n-j-y
A. 图①:丙→甲→乙→丁 B. 图②:丙→乙→甲→丁
C. 图③:丁→甲→乙→丙 D. 图④:戊→乙→丙→甲→丁
9. 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草
C. 该食物网可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出处:21教育名师】
10. 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成成分 B. 包含食物链:阳光稻虫蛙
C.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D. 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11. 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若受到含汞(一种有毒的金属)的废电池污染后,哪种生物体内的含汞量最多( )【版权所有:21教育】
A. 乙
B. 丙
C. 甲
D. 丁
12. 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
A.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壤
B. 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
C. 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物圈中是最强的
D. 图中最长的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虫鸭微生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3. 研究人员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若两生态系统的其他因素都一样,则( )21*cnjy*com
A.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B.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C.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相等
D.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14. 干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若被羊吃了则会很快被分解,这体现了生物圈中的动物能(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帮助植物传粉
C. 促进物质循环 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
D.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白鹭湾湿地公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示,如图1表示白鹭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2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回答下列问题。
(1)河虾与食草鱼类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如果白鹭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河虾的数量将 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据图1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 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3)输入白鹭湾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 ______。根据图2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丁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 ______。
(4)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 ______,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能力。
(5)为保护白鹭湾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你去白鹭湾游览时,应当注意:______。
17. 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所示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了 ______部分和 ______者。
(2)该食物网中共包含了 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______。
(3)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 ______种。
(4)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 ______,获得能量最少的是 ______。
(5)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______。
18. 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一食物网由 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是 ______。
(2)图一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 ______。该食物网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______。
(3)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图一还缺少的是 ______。
(4)如图一所示,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 ______,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能力。
(5)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6)图三中的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B、C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19. 21*cnjy*com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图中食物链有:草→兔 ( http: / / www.21cnjy.com )→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而不是有4条食物链,错误;
B、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草,错误;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物质逐级增多,而不是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错误;
D、鹰吃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因此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正确。
故选:D。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以及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
21教育网
2.【答案】A
【解析】解:A、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即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A正确;
B、食物链相互交错,这样多条食物链相连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
C、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错误;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食物链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错误。
故选:A。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www.21-cn-jy.com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解题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及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答】
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正确;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停循环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A.一块农田中包括了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分的部分植物和其它生物,有环境部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所以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B错误;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只有消费者,无生产者,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解析】解:A、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量逐级递减规律,该食物链是:丁→甲→丙→乙。A错误;
B、该食物链中丁的能量最多,因此是食物链的起始端,应该生产者。B正确;
C、根据生物富集现象,四种生物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根据A中食物链可知:丙与甲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A。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生态系统的有毒物质积累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该食物网中包含的食物链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A→C→D→G;B→E→C→D→G;B→E→D→G;B→F→G,因此包含四种生物的食物链有二条,A错误。
B、在该食物网中,这些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正确。
C、生物C被D吃,形成捕食关系,C和D都吃E,形成竞争关系,C正确。
D、某些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G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A。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即可。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富集现象等。
【来源:21cnj*y.co*m】
7.【答案】D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一只表现出了生物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需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图二中的丙)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图二中甲生产者体内具有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B错误;
C、图二所含的食物链中的物质循环流动,能量逐级递减,C错误;
D、图二中食物链:甲→A→B→C→D,若图二包含图一中含食虫鸟的一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蚱蜢→食虫鸟→蛇→猫头鹰。可见图二中C代表的生物是蛇,D正确。
故选:D。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食物链书写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答案】B
【解析】解:A、①表示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误;
B、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②中食物链:丙→乙→甲→丁,B正确;
C、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无机环境,所以③中食物链:丁→甲,C错误;
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错误。
故选:B。
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及生物富集现象和食物链的正确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物网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
【解答】
A.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蝗虫→青蛙→蛇→鹰,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而不是共有5条食物链,故A错误;
B.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而不是草,故B错误;
C.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不仅缺少分解者,还缺少非生物部分,故C错误;
D.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又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故D正确。
故选D。2·1·c·n·j·y
10.【答案】B
【解析】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B错误。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食物链和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及生物富集现象,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富集现象。
【解答】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因此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丙→丁→乙→甲。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该生态系统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甲,因此若受到含汞(一种有毒的金属)的废电池污染后,甲体内的含汞量最多。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A错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错误;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D错误。
13.【答案】A
【解析】甲、乙两生态系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者的总能量相等, 且甲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种类小于乙生态系统。各级消费者均会由于生命活动而消耗许多能量, 消费者级别越多, 消耗的能量越多。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14.【答案】C
【解析】 干草若被羊吃了,有机物分解的速度会加快,这体现了生物圈中的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的知识点,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由于缺少非生物部分,一片森林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不能构成生态系统,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B符合题意;
C.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因此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生物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往往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造成生态灾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竞争 增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逐级递减 白鹭 稳定 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地投放垃圾,保护各种生物
【解析】解:(1)河虾与食草鱼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以浮游植物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如果白鹭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河虾因失去天敌,数量将增多。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植物→食草鱼类→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白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浮游植物→河虾→白鹭;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由此图2中的食物链:甲→乙→丙→丁。与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对比,丁对应的是白鹭。
(4)该生态系统中,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由于食物增加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5)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去白鹭湾湿地旅游时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地投放垃圾,保护各种生物。
故答案为:
(1)竞争;增加。
(2)4;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3)逐级递减;白鹭。
(4)稳定;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5)一定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地投放垃圾,保护各种生物。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7.【答案】非生物 分解 5 水稻→田鼠→猫头鹰 3 水稻 猫头鹰 猫头鹰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示为食物网,只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鸟类→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水稻→田鼠→猫头鹰。
(3)田鼠属于哺乳动物、鸟类、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所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动物有3种。
(4)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水稻,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猫头鹰。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故答案为:
(1)非生物;分解。
(2)5;水稻→田鼠→猫头鹰。
(3)3。
(4)水稻;猫头鹰
(5)猫头鹰。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解答即可。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和有毒物质的积累等方面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5 草→鼠→蛇→鹰 鹰 太阳能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减少 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蛇 鼠和兔 物质循环
【解析】解:
(1)图一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分别是:①草→兔→鹰;②草→鼠→鹰;③草→鼠→蛇→鹰;④草→兔→狐;⑤草→鼠→狐,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传递方向逐级递减,在图一中所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鹰。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都是太阳能。
(3)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就可能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所以图一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食肉动物因为食物丰富数量就会增加。而食肉动物数量就会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见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能力。
(5)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根据图二给出的信息,图二中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而图一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只有一条:草→鼠→蛇→鹰。所以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
(6)根据图三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可知其中的食物链为:A→B→C,所以图三中的B对应图一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鼠和兔,B、C属于消费者,而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5;草→鼠→蛇→鹰
(2)鹰;太阳能
(3)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减少;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5)蛇
(6)鼠和兔;物质循环
(1)食物链书写方法:①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②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③各生物之间用箭头相连,箭头指向捕食者。
(2)生物富集现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都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就可能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甚至牵动整个食物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图三中,箭头指向二氧化碳表示产生二氧化碳,所以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由二氧化碳指向生物群落的表示吸收二氧化碳,可见③表示光合作用。所以图中A为生产者,B、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