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5 12:2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填空题(共8小题)
1.查字典填空。
“坠”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坠”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落;②(沉重的东西)往下垂,垂在下面;③垂在下面的东西。“擎之高二三丈而坠”中的“坠”的意思是   。
2.看拼音、写词语。
dào bié    qí jì   
zhì lǐ    guī sù   
sì nüè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三   五    如   如   同 舟
滔 滔   命   危   桃 源
   盘   踞   沓 来 日 月   。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任意残杀或迫害。    
(2)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3)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4)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波浪    的设想    的小院    地坐    地躺
6.照样子,写词语。
例:波光粼粼(ABCC式)   、   
例:三番五次(含有两个数字)   、   
7.按《青山不老》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的地方,是   、   、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之地。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   一生。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   的小院。
(5)他是真正与   、与   了。
8.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
二.语言表达(共4小题)
9.用带点词语造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缩句)
   
(2)老人植树。(扩写,至少扩两处)
   
(3)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11.修改病句。
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12.想一想自己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然后拟一份《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三.排序(共1小题)
13.给句子排序。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因为它们懂得自己一生曾给人们献出过一片片绿荫,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外阅读。
小溪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增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难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去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增添一些生动的音符”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
(3)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4)“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是指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用了什么写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
15.阅读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标出来。
(2)文章写道“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这些记叙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深刻含义是: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
20* 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8小题)
1.查字典填空。
“坠”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Z  再查音节 zhui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土 再查 4 画;“坠”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落;②(沉重的东西)往下垂,垂在下面;③垂在下面的东西。“擎之高二三丈而坠”中的“坠”的意思是 ① 。
【解答】“坠”是翘舌音,大写字母是“Z”;上下结构,取下边“土”.“擎之高二三丈而坠”选自《青山不老》,原句“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意思是:风刮得很大的时候,可以吹得牛马都往后退,或者将它们吹到二三丈高之后再落下来.“坠”,落.
故答案为: Z zhui 土 4 ①
2.看拼音、写词语。
dào bié 道别  qí jì 奇迹 
zhì lǐ 治理  guī sù 归宿 
sì nüè 肆虐 
【解答】故答案为:
道别 奇迹 治理 归宿 肆虐
3.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三 年 五 载  如 痴 如 醉 风雨 同 舟
滔 滔 不绝 生 命 垂 危 世外 桃 源
 龙 盘 虎 踞 纷至 沓 来 日 月 如梭 。
【解答】答案为:
三年五载 如痴如醉 风雨同 舟
滔 滔不绝 生命垂危 世外桃 源
龙盘虎踞 纷至沓 来 日月如梭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任意残杀或迫害。  肆虐 
(2)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风雨同舟 
(3)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奇迹 
(4)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荡漾 
【解答】(1)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2)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3)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4)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故答案为:
(1)肆虐;
(2)风雨同舟;
(3)奇迹;
(4)荡漾。
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巨大 的波浪  美好 的设想  安静 的小院  静静 地坐  懒洋洋 地躺
【解答】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巨大的波浪”。
中间为“地”,后面为动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搭配,如“静静地坐”。
故答案为:
巨大 美好 安静 静静 懒洋洋
6.照样子,写词语。
例:波光粼粼(ABCC式) 信誓旦旦 、 无所事事 
例:三番五次(含有两个数字) 五光十色 、 三心二意 
【解答】故答案为:
信誓旦旦 无所事事
五光十色 三心二意
7.按《青山不老》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 粼粼的波光 。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 的地方,是 干旱 、 霜冻 、 沙尘暴 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盘踞 之地。
(3)他可敬的老伴与他 风雨同舟 一生。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 绿风荡漾 的小院。
(5)他是真正与 山川共存 、与 日月同辉 了。
【解答】(1)原句是: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原句是: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3)原句是: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
(4)原句是: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5)原句是: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故答案为:
(1)粼粼的波光
(2)肆虐 干旱 霜冻 沙尘暴 盘踞
(3)风雨同舟
(4)绿风荡漾
(5)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8.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告诉游客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瓜皮果屑,破坏环境;另外也不要乱采乱摘花草树木,包括一些公共物品。 
(2)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这张告示写得很好。第一,他语言含蓄,不生硬,很委婉,让人能够接受。第二,可以更好的提醒游客,让他们注意环保和个人修养,要文明游览。两全其美。 。
【解答】(1)“什么都别留下”指“不要留下瓜皮果屑”“什么都别带走”指“乱采乱摘花草树木,”。
(2)写出自己对启事的理解,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1)告诉游客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瓜皮果屑,破坏环境;另外也不要乱采乱摘花草树木,包括一些公共物品。
(2)这张告示写得很好。第一,他语言含蓄,不生硬,很委婉,让人能够接受。第二,可以更好的提醒游客,让他们注意环保和个人修养,要文明游览。两全其美。
二.语言表达(共4小题)
9.用带点词语造句。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条小船。 
【解答】就像:好像,一般用于比喻句中,充当比喻词。
故答案为:
弯弯的月亮就像一条小船。
10.按要求写句子。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缩句)
 我知道环境。 
(2)老人植树。(扩写,至少扩两处)
 年迈的老人在荒山上植树。 
(3)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难道青山是会老的吗? 
【解答】(1)缩写句子,去掉修饰语“这条山沟所处的大”。
(2)扩写句子,添加修饰语“年迈的、在荒山上”。
(3)改为反问句,去掉“不”,添加“难道……吗”,结尾用问号。
故答案为:
(1)我知道环境。
(2)年迈的老人在荒山上植树。
(3)难道青山是会老的吗?
11.修改病句。
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和青年等。
 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等。 
【解答】分类标准不一样的词放在一起。本题中”工人“和”农民“是职业,“青年”不是。故去掉“青年”。
故答案为:
参加这次劳动的有工人、农民等。
12.想一想自己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然后拟一份《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为保护环境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
尊敬的校长和老师:
最近,我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垃圾桶边上及附近路上都是垃圾,再加上有的同学平时就不注意卫生,废纸、破袋随手一扔了事。因此整个校园看上去很不整洁,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一群群苍蝇在附近嗡嗡乱飞,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一景象对我们整个校园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
(1)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学生中确立节省资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整洁!
(2)学校学生人数多,孩子们在课间活动量大,蹦蹦跳跳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树木才能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净化空气,所以要多多植树。这样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更美好!
尊敬的校长,请采取我的建议,快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拟定自己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并倡导大家一起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故答案为:
我的节约和环保行动计划
尊敬的校长和老师:
最近,我发现校园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垃圾桶边上及附近路上都是垃圾,再加上有的同学平时就不注意卫生,废纸、破袋随手一扔了事。因此整个校园看上去很不整洁,垃圾桶旁边垃圾成堆,一群群苍蝇在附近嗡嗡乱飞,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这一景象对我们整个校园的整体形象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
(1)在学校的路边及其他地方多设置一些造型各异的垃圾桶,最好是分类垃圾桶。因为我发现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学生中确立节省资源的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整洁!
(2)学校学生人数多,孩子们在课间活动量大,蹦蹦跳跳的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只有树木才能把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净化空气,所以要多多植树。这样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更美好!
尊敬的校长,请采取我的建议,快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三.排序(共1小题)
13.给句子排序。
 2 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
 1 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
 3 因为它们懂得自己一生曾给人们献出过一片片绿荫,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4 于是,它们终于落下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先写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接着写树叶的感受,紧接着写出原因树叶对自己的认识,最后写树叶终于落下来了。
故答案为:
2 1 3 4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4.课外阅读。
小溪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增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难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去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增添一些生动的音符”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
(3)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4)“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是指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主要用了什么写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
【解答】(1)考查了对文章词语的理解。活泼:指富有生气和活力。活跃:指行动积极、踊跃。文中是说小溪变得富有生气和活力,更形象传神,所以不能换。
(2)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可知“生动的音符”指的是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可知“迟缓沉重”指的是小溪的冰冻状态。从“天气渐渐暖和”可知“轻快流畅”指的是小溪解冻状态。
(4)考查了对文章词语的理解。从“小草冒了芽、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可知“好消息”指的是春回大地。
(5)考查了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从“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等语句可知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
故答案为:
(1)不好。活泼:指富有生气和活力。活跃:指行动积极、踊跃。文中是说小溪变得富有生气和活力,更形象传神,所以不能换。
(2)指的是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3)冰冻状态 解冻状态。
(4)春回大地。
(5)拟人化的写法。
15.阅读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标出来。
(2)文章写道“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这些记叙采用了  对比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衬托出种树老人对树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种树的感人精神。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种树老人长的很丑,很矮小。 
深刻含义是: 种树老人种了一辈子树,他的精神也融入了树的灵魂,和树融为一体。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种树老人种了一辈子树,他视种树为自己的生命,他和树早已融为一体。 。
【解答】(1)考查了句子筛选能力。结合“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作答。
(2)“死后没有一副棺材”与“只留下了一片树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人对树的爱护,不肯伤害任何一棵树,宁肯委屈自己也不要棺材;“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与“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人物质贫困,有力地衬托出他精神的富有。
(3)“一棵树,但矮小粗壮”,不正是老人生前的写照吗?说明老人已经和树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
(4)把自己也种进树里,心心念念想的都是树,树就是他的生命,种树倾注着他全部的激情。
故答案为:
(1)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2)对比 衬托出种树老人对树深厚的感情和执着种树的感人精神。
(3)照应的句子:种树老人长的很丑,很矮小。
含义深刻:种树老人种了一辈子树,他的精神也融入了树的灵魂,和树融为一体。
(4)种树老人种了一辈子树,他视种树为自己的生命,他和树早已融为一体。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