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目 录
01.基础文化知识积累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03.深入研讨,品析情感。
04.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01.基础文化知识积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在文学史上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曾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擅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作者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选自《刘
禹锡集》。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与
王权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
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
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
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
的命运奇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酬,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写作背景
金樽(zūn)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闻笛赋(fù)
烂柯人(kē)
侧畔(pàn)
长精神(zháng)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 )
婵娟(chán juān)
正字正音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偏远荒僻,二十三年默默谪居。
巴山楚水:诗人曾被贬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都,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共二十二个年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洛阳,所以说“二十三年”。
③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弃置,丢弃、放在一边。
概述被贬荒僻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用“凄凉地”“弃置身”回顾贬谪生活,流露出辛酸和愤懑之情。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重返京城,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 康是好朋友,松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向秀经过 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
翻似:反而好像。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肪《述异记》载,王质上山欣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运用典故,承首联写被贬归来后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沉舟的边上,已千帆竞发,枯树的前面,已万木争春。
沉舟:下沉的船。
侧畔:旁边。
千帆:无数的船只。
病树:指枯朽有病的树。
春:名词作动词,争春。
这两句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的身世浮沉之感。这两句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感情由伤感变为慷慨昂扬,给人奋发向上的力量,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暂凭:暂且凭借。
长(zháng):增长,振作。
照应题目,点明酬答之意,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长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进取向上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态度
02.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03.深入研讨,品析情感。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03.深入研讨,品析情感。
“巴山楚水”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心绪。“千帆过”“万木春”这两个意象,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诗人选取种种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是扬还是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典。运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运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感慨。
03.深入研讨,品析情感。
3.白居易极其欣赏这首诗的颈联,称赞它“神妙”。这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此联。
示例一:诗人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受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03.深入研讨,品析情感。
主旨归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写了诗人被贬的坎坷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于巴山楚水的无限感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04.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首联写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愤激的基调。领联通过写对老友的怀念和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颈联宕开一笔,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借自然景物暗示社会发展,心境由沉郁伤感转为慷慨激昂。尾联笔锋陡转,答谢友人并与其共勉,表示要抖擞振奋,乐观进取。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1. 层次递进,结构严谨。
04.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颔联借向秀、王质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颈联跳出个人遭遇和恩怨的樊篱,选取了“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
2. 用典恰切,饱含哲理。
课程结束,感谢聆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