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观沧海(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观沧海(共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5 21: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朗读本课诗歌,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读诗方法:1.读题目
2.读作者,晓生平
3.读注释,理诗意
课前知晓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官署机构,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来就叫“乐府诗” ,简称“乐府” 。
文体知识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 乐 府
汉代
乐曲
汉乐府:官署机构 ——一种诗歌体裁。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代表作《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作者简介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jié
ɡuān
dàn
sǒnɡ
zhì
xiāo

xínɡ
zāi
诗词诵读
诗意理解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看这大海。
看到水波荡漾,高山直耸。
树木百草生长,十分茂盛。
秋风悲鸣,波涛翻涌。
太阳和月亮好像从这大海中运转;
银河也好像从这大海中产生。
内容探究
诗人在碣石山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景物
特点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何澹澹
起伏动荡
竦峙
高耸直立
丛生
丰茂
萧瑟
涌起
郁郁葱葱
丰美茂盛
凄凉
汹涌澎湃
所观:
宏伟壮阔
动静结合
内容探究
诗人把自己内心情感寄托在客观景物上,此时诗中景物便染上了作者的主观感彩,景物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意向。
本篇乐府诗有多少个意向?分别是什么?
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内容探究
作者由眼前壮阔的景象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
“诗言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背景链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登上了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碣石山。当时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曹操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歌。
运用夸张和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
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容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主旨归纳
典型考题
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中诗句“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_”,以奇特想象创造出大海浑涵万物、气宇盖世的艺术境界。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与威严。
(3)本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中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意思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