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1.2.2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1.2.2 条件语句》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 条件语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的基本用法,本节介绍条件语句的用法。 程序中的条件语句与程序框图中的条件结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对于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结构,进一步理解算法中的条件结构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给出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让学生自己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也可以给出程序框图,让学生写出算法语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掌握其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实例掌握条件语句的格式及程序框图的画法、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将其自然语言整理成程序框图进而翻译成计算机语言,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条件语句的格式、结构;用所学算法语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条件语句编写解决问题的程序。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计算机已不算陌生,且高一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已学习过条件分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两种形式,对应的将要学习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3.前面已经学习了赋值语句、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设计教学程序,知识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找出错误,教师起指点作用和提出新问题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由新课导入、概念构建、技能演练、深化新课、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①先请同学们画出“求任意一个实数的绝对值”的程序框图。
②对同学们画出的程序框图做点评:同学们画出的框图各异,有的同学引进了一个变量,有的同学引进两个变量,并且同学们的画法涉及到两件结构的两种类型。
③挑选出两名同学的程序框图用幻灯片展示(如下),对应条件结构的两种类型,根据这种对应关系从而引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内容“条件语句”。
自行画程序框图
学生自评
教师点评

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往所学知识,并且很顺利的过度到今天所学新知。



概念构建 ①由前面的条件分支结构的两种类型引出条件语句的概念,进而引出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if—else—end形式和if—end形式。
引导讨论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的一般格式,幻灯片展示。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设计的条件语句的格式点评,从而引出条件语句的功能。
②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形式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点评,引出选择这两种形式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 研究讨论
汇报评价
学生自评
研究讨论
汇报结果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互助、研究讨论,更能让学生掌握新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求知欲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技能演练 条件语句的应用
例1 编写一个程序,任给一个实数x,求它的绝对值。
课前已经编写出了此题的框图,以这个框图为例,编写一程序
教师引导同学编写程序,幻灯片展示,然后同学互评。
教师点评。
注:本题的程序框图不唯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框图编写对应的程序。
例2 编写一程序,任意给两个数,求它们中的最大数。
比较两个数的最大数,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此题,可能引进一个变量来存放最大数。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题,发善思维。
教师巡视,寻找不同方法,幻灯片展示。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注:要尽可能的少用变量。
教师点评,引到学生思考:如果是比较三个数,求其最大数。进而引出条件语句的叠加结构。此题编写程序,留作课后作业。
自行解答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自行编写程序,研究讨论,
汇报结果
自评、互评

设计这两道例题,让学生们熟悉条件语句,应用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善学生的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深化新课
条件语句的嵌套
①引出嵌套式条件语句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嵌套式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种嵌套结构的异同,更进一步巩固条件语句的特殊结构。
教师点评。
例3 已知分段函数
,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任意一个x的值,输出相应的函数值,并画出程序框图。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此题,并鼓励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嵌套式条件语句的两种形式。
幻灯片展示,点评。
注:条件语句的嵌套结构可多于两层,可以表达算法步骤中的多重限制条件。
动作实践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前面书写的任意一个程序,找出两名学生板演,一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程序,另一名在电脑上输入程序。
研究讨论汇报结果
观察,找出异同,汇报
自行编写程序,研究讨论,汇报,评价。
找出不同方法,两名同学电脑演示

通过此处设计,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此题是为了加深条件语句的嵌套式结构的印象,学会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巩固学生电脑实际操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为以后能有更好的学习整合,总结如下: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
2、条件语句的区别与联系;
3、条件语句的结构;
4、条件语句的应用等。
自主总结、合作补充 通过小结,让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有个总体的认识,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学习。
七、课后作业
1、编写一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
2、编写一程序,任意给三个数,求它们中的最大数。
3、(提升题)高等数学中经常用到符号函数,符号函数的定义为
,试编写一程序,输入x的值,输出y的值。
八、板书设计
1.2.2 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定义
2、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
3、条件语句的应用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及其用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为主,倡导学生勇于实践、大胆表达,教师起指点、调节和提出新问题的作用。问题的设计有亲和力,体现了本节课所包含的教学思想。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