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B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21: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教案
教材分析:
《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是人教B版必修3第一章最后的“阅读与欣赏”中的一篇文章,其中简介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的生平。本节内容是《1.3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中秦九韶算法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有重大意义,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本节和人教B版必修5第一章联系紧密,“海伦—秦九韶”公式,不仅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学文化的认同感,还让学生体会中西数学家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不同的表达方法,讲述了相同的内容,学生可从中感受数学统一性之美。
学情分析:
由于应试需要,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书本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很少意识到“阅读材料”的存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到秦九韶算法,对秦九韶有个初步的了解,再者学生听过海伦公式这个名称,因此可以把秦九韶的“三斜求积术”与“海伦公式”通过“余弦定理”这个纽带联系起来;把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和“中国剩余定理”联系起来,学生会感觉亲切自然,乐于探究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九韶生平及有关数学成就;复习秦九韶算法;掌握“海伦—秦九韶公式”,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的贡献,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重 点:与秦九韶有关的数学文化题.
教学难点:
难 点:秦九韶算法.
教学方法:诱导探究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班级: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9班
教学时间:2018年5月7日第7节 地点:图书馆二楼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秦九韶生平:
秦九韶(公元1202-1261),字道古,现四川省安岳人。秦九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其父秦季栖,进士出身,官至上部郎中、秘书少监。秦九韶聪敏勤学。宋绍定四年(1231),秦九韶考中进士,先后担任县尉、通判、参议官、州守、同农、寺丞等职。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在政务之余,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并广泛搜集历学、数学、星象、音律、营造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二.秦九韶的数学成就:
秦九韶的代表作《数书九章》是我国13世纪数学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书中的一次同余式(大衍求一术)和高次方程的解法(正负开方术)比西方欧拉和霍纳等数学家的解法要早500多年。由于他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数学家的贡献,使我国数学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是中国人的骄傲。
《数书九章》是一部有二十多万字的科学巨著。书中共分九大类,列出81道题。有趣的是,从作者的名字、 书名到题目共四个“九”,即“九韶” 、 “九章” 、 “九类” 、 “九题”。这部书的每一题都有“术”,即都有解题的原理和解题步骤,它继承了我国数学发展的突出特色:算法化。这部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书中大多数问题都是来自实际。秦九韶对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将他们抽象为数学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算法。
《数书九章》凝聚着秦九韶艰辛的劳动,它在中国和世界数学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最值得称赞的是,秦九韶创造的一些算法(例如,多项式求值的方法)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算法。
秦九韶自序:周朝数学便属“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学者和官员们历来重视崇尚数学。人们因为要认识世界的规律,产生了数学。从大的方面说,数学可以认识自然,理解人生;从小的方面说,数学可以经营事物,分类万物。我坚信,世间万物都与数学有关。
1.秦九韶算法:(人教B版必修3有详细介绍)
2.三斜求积术:秦九韶他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术”即方法。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 秦九韶在《数书九章》提出了“三斜求积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
(1)海伦—秦九韶公式:,其中
(2)圆内接四边形面积公式:,其中
(3)婆罗摩笈多公式:若四边形的边长分别为,是四边形一对角和的一半,
则其面积为:,其中
3.大衍求一术:
中国古代求解一类大衍问题的方法。大衍问题源于《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这是属于现代数论中求解一次同余式方程组问题。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对此类问题的解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并称之为大衍求一术。秦九韶所发明的“大衍求一术”,即现代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比西方1801年著名数学家高斯建立的同余理论早554年,被西方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不仅为中国赢得无上荣誉,也为世界数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1)原载《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
明代著名的大数学家程大位,在他所著的《算法统宗》中,对于这种解一般“孙子问题”的方法,还编出了四句歌诀,名曰《孙子歌》: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2)韩信点兵: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十分疲惫,这时队伍大哗。韩信兵马到坡顶,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步步进逼,楚军乱作一团。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4.正负开方术:
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还创拟了正负开方术,即任意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也是中世纪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秦九韶所发明的此项成果比1819年英国人霍纳的同样解法早572年。秦九韶的正负开方术,列算式时,提出“商常为正,实常为负,从常为正,益常为负”的原则,纯用代数加法,给出统一的运算规律,并且扩充到任何高次方程中去。
此外,秦九韶还改进了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用互乘对减法消元,与现今的加减消元法完全一致;同时秦九韶又给出了筹算的草式,可使它扩充到一般线性方程中的解法。在欧洲最早是1559年布丢给出的,他开始用不很完整的加减消元法解一次方程组,比秦九韶晚了312年,且理论上的不完整也逊于秦九韶。
三.与秦九韶有关的试题:
1. (2016课标2)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依次输入的a为2,2,5,则输出的
(A)7 (B)12 (C)17 (D)34
2.(2016四川)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
《数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 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3,2,则输出v的值为( )
(A)9 (B)18 (C)20 (D)35
3.(2017课标2)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
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
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1盏 B.3盏 C.5盏 D.9盏
4.(2015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
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34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
254粒内夹谷28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
A.134石 B.169石 C.338石 D.1365石
5.(2017大连一模)我国古代数学专著《孙子算法》中有“今有物不知
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如果此物数量在100至200之间,那么这个数是 .
6.(2013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
“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
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
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__寸.
(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7.(2017葫芦岛二模)《数书九章》是中国南宋时期杰出数学家秦九韶
的著作,全书十八卷共八十一个问题,分为九类,每类九个问题。《数书九章》中记录了秦九韶的许多创造性成就,其中在卷五“三斜求积”中提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ɑ,b,с求面积的公式,这与古希腊的海伦公式完全等价,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S=.现有周长为10+2的△ABC满sinA:sinB:sinC=2:3:,则用以上给出的公式求得△ABC的面积为( )A
A.6 B.4 C. 8 D.12
8.(2008江苏)若,则的最大值为 .
9. (2014.课标2文17) 四边形的内角与互补,
(I)求和; (II)求四边形的面积。
四.小结与作业:
通过今天这堂复习课,我们了解了秦九韶的生平和其辉煌的数学成就,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又复习了相关知识,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希望大家按照今天的研究方法,课后探究《阿波罗尼斯圆》这个问题。
五.课后反思与巩固:
从教师方面看,有些教师认为“阅读材料”不属于考试内容,上和不上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课后看一看就可以,根本没有必要引导学生研究,探讨和交流。教师的这种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该内容的态度,学生会以为教师不重视的“阅读材料”是不重要的,从而忽略材料的阅读。
从高考看,近几年来课标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数学文化”题,学生如果熟悉文化背景必然能把题答好。本节课学生探索意识增强,阅读能力有一定提高,课外知识得到一定的延伸,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少一些,教师的讲的较多。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