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8-17 09: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物导学案 1
人的生殖导学案 4
青春期导学案 7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10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14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导学案 2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导学案 25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 28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32
血流的管道——血管导学案 38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42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 47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导学案 52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导学案 56
神经系统的组成导学案 60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导学案 65
激素调节导学案 69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72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导学案 75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导学案 79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物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人猿同祖——古代的森林古猿; 2.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 、 、 和 四种。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仔细比较了 与 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 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 、 、 等地区,过着以 为主的 生活。
4.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由于 大量消失,一部分 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 ,由于 的改变和自身 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 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 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 。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 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 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 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 ,使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三)小组合作研讨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教材第3页的观察与思考。
2.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主要证据是什么?
3. 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4.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5、完成教材第6页的技能训练。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 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7.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8.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它的生活环境是 ,现在类人猿仍过着 的生活。
9.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人类,其进化的历程是 。
10.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 生活为主转变到 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样 肢得到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 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 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3.预习《人的生殖》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人的生殖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人的生殖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说出生殖过程
理解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说出生殖过程
理解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难点:说出生殖过程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 ? 生殖细胞结合,通过?? ??? 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 完成的。
2、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它的功能是 ,并且分泌 ,卵细胞排出后会沿着 向 。
3. 睾丸产生的?????? 和卵巢产生的??????? ,都是生殖细胞。
4. 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结合的部位是 ,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是 ,在这里逐渐发育成 ,胚泡缓慢的移动到 ,最终附着在 上并逐渐发育成 ,在 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5.一般说,怀孕到第??????? ?? 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6.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 ????? 。
7.胎儿生活在??? ? 中,通过?? ??? 、???? 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 经母体排出。
(三)小组合作研讨
生殖系统
观察与思考:
观察课本第9页图4-5到4-8,讨论完成:
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生殖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是从哪相遇结合的?最终又在哪 “安家落户”的?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拉”的?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由来,当精子和卵细胞在 相遇后,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在 发育,发育成熟后分娩。
(五)课堂达标测评
1、受精卵分裂开始于(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2、胎儿有一条长的结构与母体相连进行物质交换,该结构是( )
A、胎膜 B、肚脐 C、脐带 D、胎盘
3、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小肠 D、子宫
4、胚胎发育到开始出现人的形态(即胎儿)的时期是( )
A、5周左右 B、8周左右 C、10周左右 D、12周左右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从母体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和氧的结构是( )
A、胎盘和脐带 B、胎盘 C、脐带 D、羊水
6、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成熟卵细胞 C、神经细胞 D、成熟的精子
7、胚胎发育期间,在胎膜和子宫之间产生一块有很多血管的圆盘状结构叫( )
A、胎座 B、肚脐 C、脐带 D、胎盘
8、某女性生了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 )
A、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B、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D、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9、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10、人体的个体发育开始于( )
A、精子 B、胎儿 C、婴儿 D、受精卵
11、精子的形态特征是( )
A、形状似蝌蚪,不会游动 B、呈球形,不能自由运动
C、呈蝌蚪形,有长尾,能游动 D、呈球形,能自由游动
12、连线题,将对应的结构与功能连接起来.
男性生殖系统 卵巢 产生精子     
睾丸  产生卵子
子宫 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 输精管 输送精子
输卵管 输送卵子
13.下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 ? ②???????????? ③???????????? ④??????????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受精卵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______ __。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
(4).器官①的功能是?????????? 。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12页的课后练习
2.预习《青春期》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青春期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青春期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青春期的特点。
难点: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知识链接】
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什么是遗精?
2、什么是月经?
3、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
4、思考:最近你身上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三)小组合作研讨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还有哪些?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试演小品体味成长的烦恼,领悟生活真谛。看完后讨论回答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品1《父亲和儿子》(儿子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爸爸进来)
父:大龙,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子:写完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父:写完了?拿给我看看。 子:告诉你写完了就写完了,真罗嗦!(无奈地去拿作业了)
(递给了爸爸)全是英语,你能看懂吗? 父:这孩子,越来越不懂礼貌了。
子:爸,老师叫你明天去学校。 父:怎么,又打架了?
子:不是,你明天去学校就知道了。
(第二天)
父:(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小子!获得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家也不和爸爸说一声,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儿子,跟爸爸说说你是怎么获得竞赛第一名的?
子:那是小菜一碟,有什么好说的。
小品2《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
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
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
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
(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 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 )
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
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5.遗精是指男子进入??????????? 后,有时在睡梦中??????????? 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6.月经是女子进入??????????? 后,每月??????????? 次的来潮的现象。
7.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 相同。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我们要 ,长 。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17页的课后练习
2.预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和食物来源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
难点: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食物来源
2. 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知识链接】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
2.小明刷牙时常有血丝出现,医生除了给他开药方,还让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是为什么呢?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主要是生物圈中的 给人类提供营养物质。
2、食物中含有 、 、 、 、 和 等六类营养物质。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 ,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 。
4.自读教材19页有关糖类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
(2)总结糖类的主要作用: 。
5.自读教材19页有关脂肪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9的旁边。
(2)总结脂肪的主要作用: 。
6.自读教材20页有关蛋白质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2)总结蛋白质的主要作用: 。
7. 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 和 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有的问题可能 作出假设。比如测定种子的 。
8.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 ,因此需要设置 ,也就是同一个实验 在 条件下要 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 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 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 。
9.自读22页第一自然段,回答水的作用
10.自读22页第二自然段,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本地特点,完成下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患 ,中老年人及妇女患
含磷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含锌的无机盐
11. 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 ,大多数人类自身 ,只能从食物中 。维生素 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人体提供能量,人们对它的需要量 ,但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 就会受到影响,甚至 。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写出常吃的两种食物,并查阅教材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写在教材上
2.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 这对你选择食物的种类有哪些启示?
3.思考: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4. 当病人生病无法进食时,常点滴葡萄糖来补充能量,你知道原因吗?
5.人生病之后食欲大减,身体会明显消瘦,你知道为什么吗?
6.你知道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要多吃奶、蛋、鱼、肉吗?
7.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并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三者提供能量的方式有区别吗?
                                          
1)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2)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3)根据以下提示制定计划:                          
                                       
                                        
提示: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种子中能量的多少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1毫升水长高1℃地,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焦是能量单位)
此探究中应怎样尽量减少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损失?
4)实施计划并统计分析数据
5)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 结论是
6)通过与38-39页数值比较我们发现,自己所测定数值要 (填“高于”或“低于”)理论数值,分析原因是什么?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该怎样做?
7.阅读23页的故事,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8.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吗?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完成下表,你也许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提示:阅读38页表格,找出哪些常见食物中富含这些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9.结合维生素的知识,你理解为什么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了吗?
10.不同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相同吗?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我们小组的假设                             
根据以下提示制定计划:
(1)维生素C的水溶液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C含量越高,用量就越   
(2)蔬菜或水果可以榨出汁液使用
(3)滴加汁液的过程一定要慢,使另一位同学能进行记录
(4)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实验误差最小
记录数据:                                 
得出结论:                                 
要求自读相关知识,并向大家介绍膳食纤维的有并内容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结合所学知识考虑:在饮食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科学?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 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
A.脂肪 B.水 C.蛋白质 D.糖类
2.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  )
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
3.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 ⑥维生素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4. 在我们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一组是            ( )
A.蔬菜、鸡蛋、精肉 B.鱼、牛肉、黄豆
C.马铃薯、花生、江米 D.奶油、玉米、牛奶
5.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
6.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 )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7.张爷爷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医生不仅给他开了药,还要他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食物中,请你帮张爷爷选择最需要的食物是 ( )
A.牛奶 B.猪肝 C.鸡蛋 D.水果
8.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哪一种无机盐造成的?        ( )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碘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9.牛奶中含有较多的( ),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每天应喝一些牛奶                              (   )
A.蛋白质和糖 B.维生素A和钙 C.蛋白质和钙 D.维生素A和糖类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24-25页的课后练习
2.营养物质争功:我们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请大家分组准备,然后推选出1-2名代表,讲述自己的功劳。
3.预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消化和吸收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会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能理解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4.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6.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7.能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
8.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探究能力。
难点:
1.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会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
【知识链接】
1、生日聚餐会上,小明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忽然感觉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并开了药。问题:
1)医生会对小明说些什么?小明会从中学到些什么?
2)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3)交流,汇报。
2、以‘奇妙的旅行“为题,发挥想象,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3、观察泡在清水中的猪或羊的小肠。(有条件)
4、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
5、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然后又咯噔一下掉进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种子分析一下:
1)西瓜子迷迷糊糊的在消化道内旅行你能告诉他都去过哪里吗?
2)他在消化道内都遇到了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有什么特点?又是从哪来的?
3)如果小明在吃西瓜的同时还吃了一个鸡蛋(蛋白质)两根油条(淀粉和脂肪),这些大分子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旅程”和西瓜子会有什么不同呢?
6、糖类小常识: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淀粉没有甜味,分子较大,结构复杂,进入消化系统后,先后被分解成麦芽糖、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麦芽糖有甜的味道。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 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先 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 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 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2.食物的消化是靠 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消化道包括 、咽、 、胃、 、大肠、 等器官,消化腺包 括 、肝、 等器官以及分布在 壁内的小腺体。
3.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 导管的开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 流入口腔。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4.通过牙齿的 和舌的 ,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 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 可以使淀粉分解为 。
5.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 ,还未变成可吸收的 。蛋白质和脂肪 分解。口腔中的食物通过 ,进入 ,再到 。胃里有 分泌的大量 胃不停地 和 ,使食物与胃液 ,变成 ,胃液中的 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分批进入 。小肠中有 和 分泌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 、 和 的酶。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 有机物。淀粉分解为 ,蛋白质分解为 。
6.食物的消化过程保罗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 、 、与消化液充分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 的作用下分解未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7.小肠是人体 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被构成小肠 的一层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的 中。
(三)小组合作研讨
1.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吗?请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
(2)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3)消化腺与消化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活动一):请细细咀嚼一小块馒头,体验其中的变化,你能描述出自己的感觉吗? 
(活动二):在馒头上滴几滴碘液,请观察并分析,馒头里含有哪种营养物质? 
(活动三):通过对下面小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两项活动“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呢?”
馒头变甜可能是因为    
2)作出假设
(活动)连续做几个咀嚼馒头的动作,体验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哪些结构或者物质参与了该过程:
(假设)如果馒头变甜的确是淀粉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变化过程与其中的哪一个因素有关呢?我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
(1)请选择性使用实验材料,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对馒头变化的影响。
(2)材料用具:试管2个、试管架一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清水三种(100℃开水、37℃温水、冰水)、唾液、三块馒头块(等重)、碘液、温度计、保温烧杯一个、量筒一个。    
提示:
a.粉遇碘变蓝,淀粉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不变蓝。
b.选择的清水温度是多少?为什么?
c.实验需要7分钟的反应时间,在此期间,你如何保证温度的恒定?
d.冷却后滴加碘液。
(3)讨论交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
(4)表达交流本组实验方案。
要求:请每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展示时要求在讲解的同时将实验方案以图解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将条件处理相同之处以简要文字标记在中间,将不同之处以不同颜色分别标记在两旁。
要求:小组交流时,请重点陈述以下几个方面
本小组验证的问题是什么?
实验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控制变量?采用怎样的模拟方法?
④ 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结合实验方案设计,讨论和完善计划
⑴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最适宜?
⑵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
⑶如果实验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⑷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进行实验 
“细节小提示” 
a.试管中馒头块有没有完全浸在唾液或清水中。  
b.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量是否相同。  
c.馒头块和馒头屑的量存在很大差别。   
d.加入碘液的量不能过多。  
e.两个试管应事先做标记,以免造成混淆。 
6)交流、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请展示实验现象,并与黑板上的预测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的实验结论是
7)总结归纳,综合提升  
观察下图,比较三组实验,进一步思考:
? ?馒头变甜与牙齿有关 馒头的变甜与舌头有关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1)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3)如果将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作为两个变量同时探究你将如何设
计实验呢?
3.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把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
5.什么是消化?
6.脂肪和蛋白质在哪里被消化?
7.阅读P33页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1)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有什么变化?
2)胆汁在消化食物中有什么作用?
3)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与其它消化液对营养的消化有什么不同?
8.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概括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征有哪些?
A.适于消化的特征:
B.适于吸收的特征: 。
(四)课堂小结
1、谈谈在本节课中,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
2、总结 归纳 填表:
消化道
消化道内的消化腺
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消化液内含有的消化酶
消化过程
口腔

食道

肝脏
不含消化酶
胰腺
十二指肠
小肠
大肠
肛门
3、分组讨论总结,概括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

消化道 :


消化系统 ;
肛门

消化腺 :



4、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填表。
营养物质
开始部位
参与的消化液
中间产物
最终产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消化系统又有了哪些认识?
6、了解了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五)课堂达标测评
1、生物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右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
的馒头渣,向A试管中加2mL清水
B、C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鲜唾液将
三支试管放在0℃的水中,20min后,
再向C试管中滴加一滴稀碘液,则三支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A_
B ;C 。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人37℃的温水中,20min后,C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A、B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
(3)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稀碘液,则A试管的变化是_________,B试管的变化是__________。B试管的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
(4)在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
A.唾液 B.胰液 C. 胆汁 D.肠液
3、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这与他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有关。图2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其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期酗酒的人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
A 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 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 馒头中有白糖 D 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6、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
A 胃 B 咽 C 大肠 D 肝脏
7、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长约5~6米 B.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8、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试管
实验
处理步骤
1
2
3
加入的物质
馒头+2毫升唾液
馒头+2毫升清水
馒头+2毫升唾液
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号试管为对照组。
(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 , 号试管为实验组。
(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号试管,淀粉被分解的是 号试管。
(4)若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设计方案: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31页的课后练习
2.营养物质争功:我们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请大家分组准备,然后推选出1-2名代表,讲述自己的功劳。
3.预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3.了解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4.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5.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难点:
1. 了解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2. 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知识链接】
1. 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2. 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3.校内通讯:1某名牌大学学生肖颖为追求苗条,盲目减肥不正常吃饭最后失去生命;
2我校部分学生长期用方便面、烧烤等小食品代替午餐导致身体瘦弱;
3据有关报道称:近几年我国肥胖儿童比例上升趋势显著;
思考;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营养师吗?
4.收集2-3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5.与父母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6.教材中有《藕粉早已变质,服后险些要命》的报导,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说食物中毒事件,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呢?
7.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十大垃圾食品: 一、油炸类食品;二、腌制类食品;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各种加工过的肉类)四、饼干类食品;五、汽水饮料类食品; 六、方便类食品;(包括快餐、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等)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类、肉类和水果类)八、话梅蜜饯类食品;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各种雪糕)十、烧烤类食品;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合理营养是指 而 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 ;“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 ,与身体的需要保持 。
2、我国的营养家设计了“ ”,提倡大家每天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和 。
3、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 》,基本原则有十条1) 2) 3) 4) 5) 6) 7) 8) 9) 10)
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 ;“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 ,与身体的需要保持 。
2、我国的营养家设计了“ ”,提倡大家每天均衡的摄入五类食物。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和 。
3、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 》,基本原则有十条1) 2) 3) 4) 5) 6) 7) 8) 。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分析教材32-33页插图,总结不良营养和饮食习惯带来的危害。
1)分析32页插图,谈一谈不吃早餐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为什么?
2)回顾学过的知识,结合33页第一组插图,谈一谈挑食偏食可能引发哪些疾病?
3)分析第三组插图,联系社会现象,谈一谈哪些疾病是由偏食或暴饮暴食引发的?
4)你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吗?对身体有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2、联系前两节内容、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良好的饮食习惯
1)观察“平衡膳食宝塔”图片,分析五类食物的大致比例是多少?
2)讨论交流良好饮食习惯有哪些?
3)结合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了解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以及所含能量的多少也不同,谈一谈什么样的营养才算合理呢?
3、“我”为长辈献爱心。
活动一:运用所学的合理营养的知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各自的家长或其他长辈再次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通过查本章的附表检查是否合理,是否经济实惠?
活动二:各小组派代表将作品按次序张贴在黑板上,并比较课前、课后两次设计的效果谈一谈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有什么价值?
活动三:选出优秀作品办成专刊,以便课下更好地交流。
4、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有外包装的食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自己的包装袋或盒,进行讨论交流
2)假如我们购买的食品没有包装,我们该怎么办?
5、预防食物中毒:结合你与父母的交流回答在烹调过程中,我们怎样做才算安全呢?
6、防止食品污染
1)如果食品变质了,为了节约,我们是否能把这些食物喂给家禽家畜呢?
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以放心购买,请你做出科学评价
3)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会导致食品污染?
4)为了防止食品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做?
7、了解绿色食品:自主阅读,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达标测评
1.合理膳食是指(  )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2.有些同学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常此以往会造成身体缺乏(  )
A.蛋白质和维生素  B.脂肪和无机盐  C.维生素和无机盐  D.蛋白质和脂肪
3.青少年长期偏食会造成( )
A.贫血 B.急性胃炎 C.肠炎 D.营养不良
4.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A.30%、40%、30% B.30%、30%、40%
C.33%、34%、33% D.30%、35%、35%
55下列做法中,有助于合理营养的是:( )。
A、少吃盐; B、不吃蔬菜; C、不吃早饭上学; D、不爱喝水爱喝饮料
6.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  )
A.生产绿色食品 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 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哟
7.关于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合理膳食、按时用餐 B.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C.预防食物中毒 D.饭后要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以助消化
8.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用下列哪种食物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   )
A.发芽的马铃薯         B.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品
C.剩饭剩菜一定要蒸煮后再吃   D.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蘑菇
9.喷洒过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你的处理方法有些? ??????????????? 。
10.一天,小红的妈妈中午有事,不能回来做午饭,妈妈让小红自己到饮食街的快餐厅吃午餐。放学后,小红来到饮食街,看到李阿姨的快餐店里有她喜欢吃的炸鱼,她就高兴地跑了过去。来到门口,发现脚下一堆垃圾,上面还有苍蝇。抬头一看,李阿姨穿的围裙油腻腻的,一边将食物递给顾客,一边又将钱接过来。这时,一只苍蝇飞到炸鱼上,李阿姨挥挥手将它赶走。前面的顾客买了一段香肠,她让李阿姨帮助切一切,李阿姨顺手放到有青菜的砧板上,在上面切了起来。看到这些,小红离开了李阿姨的快餐店。
请问:小红为什么离开了快餐店?请在相关的句子下画出横线。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36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___ 组成,具有 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道的作用
①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②呼吸道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④喉部有__________,吞咽时盖住喉入口处,阻止食物进入_________。
⑤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表面有________可分泌黏液。纤毛摆动将尘粒、细菌和黏液送到咽部经_________排出体外,形成______。
3、呼吸道能保证气体_____ ______,能对吸入的气体_____ __,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___ __、_______。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______。保持环境中空气_______、___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②呼吸道可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④喉部有__________,吞咽时盖住喉入口处,阻止食物进入_________。
⑤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表面有________可分泌黏液。纤毛摆动将尘粒、细菌和黏液送到咽部经_________排出体外,形成______。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完成教材41页中的资料分析;
2.呼吸道总的作用:呼吸道具有保证 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 ,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 。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 、 是非常重要的。
3.为什么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
4.在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在这种情况下,会觉得嗓子特别干,这说明什么?
5.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6.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容易患肺炎,这是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前者由 、 、 、 、 组成,作用是 。
2.痰是在 中形成的,是由 、 、 、等组成。由于黏膜表面的 不断 ,将痰推向咽部咳出。
3.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之所以有温暖作用,是因为 ;之所以有清洁作用,是因为 。
4.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按器官排列的自然顺序是? ( )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和肺 B.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
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D.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5.在呼吸道中能允许食物通过的结构是( )
A.鼻 B.咽 C.气管 D.喉
6.人在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A.喉结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甲状软骨
7.下列既是组成呼吸道的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
A.鼻   B.咽  C.肺   D.喉
8.鼻在呼吸时对清洁空气有重要作用,其中鼻腔内鼻毛的作用是( )
A.灭菌 B.温暖空气    C.过滤空气   D.湿润空气
9.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膜上纤毛摆动的意义是 ( )
A.使黏液均匀分布在黏膜表面 B.形成唾液 C.使气体进出通畅 D.将细菌和灰尘推向喉部
10.我们在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不畅通,这主要是因为(  )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喉肿胀,喉腔变 C.鼻黏膜分泌物增多 D.鼻黏膜充血肿胀
11.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
①声带 ②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③鼻黏膜 ④会厌软骨 ⑤鼻毛 ⑥嗅细胞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12. 为保证我们室内空气的清洁、新鲜,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绿化我们周围的环境 B.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C.勤打扫教室及环境 D.关紧门窗防止外界灰尘进入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44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2、能说出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与胸廓的变化的关系。
2、通过模拟实验和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3、能独立的描述吸气和呼气过程(包括呼吸肌、胸廓、肺的变化情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知识链接】
1. 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外界的空气在肺里与血液进行___________。
2.肺是_______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 ,左右各一个,左肺有__ ___,右肺有_______。肺一分钟大约呼吸______次。
3、吸气时肋骨_______运动,胸廓________呼气时肋骨_______运动,胸廓________。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_________和______的结果。
4、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__________的运动有关。膈位于胸腔的_________, 将________和_________分隔开,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吸气时,膈肌_____,膈顶部______,使胸廓的_____ __增大;呼气时,膈肌 ,膈顶部___ 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
5、肺富有______,当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外界气体被 _______胸腔容积________时,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_________,气体被______这就是肺与外界的__________。
6、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到达_____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_________,空气中的氧气透过______和___________进入_______;血液中的的二氧化碳通过 和__ ___进入_______,随着______的过程排除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_______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
________呼气时肋骨_______运动,胸廓________。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_________和______的结果。
4、胸廓容积的扩大和缩小,还与__________的运动有关。膈位于胸腔的_________, 将________和_________分隔开,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吸气时,膈肌_____,膈顶部______,使胸廓的_____ __增大;呼气时,膈肌 ,膈顶部___ __,胸廓的上下径_______。
5、肺富有______,当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_______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________外界气体被 _______胸腔容积________时,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_________,气体被______这就是肺与外界的__________。
6、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到达_________。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_________,空气中的氧气透过______。
(三)小组合作研讨
探究一: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要求:1、大家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2、对课后进行的胸围差测量活动进行总结,讨论。
师友二人的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请找出原因。胸围差代表的是胸廓横向的变化还是纵向的变化,胸廓有纵向的变化没有?你认为可能有哪些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探究二: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要求:观察动画及模型,阅读书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
1、呼吸运动时,主要哪些肌肉的收缩、舒张引起了胸廓容积的变化?
2、在呼吸肌收缩和舒张时,胸廓容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继续探究:胸廓容积变化与肺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演示:膈运动与肺变化的关系。
要求: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深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课堂达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为一位同学测量胸围时你得到了以下几个数据:平静时胸围条76厘米,尽力深吸气时胸围长88厘米,尽力深呼气时胸围长74厘米,则这位同学的胸围差是( )
A、12厘米 B、14厘米 C、2厘米 D、11厘米
2、某人的胸围差越大,说明他( )
A、肺越大 B、肺容量越大 C、肺活量越大 D、肺活量越小
3、人体完成呼吸动作的主要呼吸肌是( )
A、胸大肌 B、腹部肌肉 C、背部肌肉 D、肋间肌和膈肌
4、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经过( )
A、一层细胞 B、两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5、呼吸系统中既是呼吸道又是发声器官的是( )
A、气管 B、咽 C、鼻 D、喉
6、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7、肺泡数目多的意义是( )
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增大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多 D、使气体流通加快
8、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肺泡数量多于一般人 B、呼吸频率加快
C、肺比一般人的大 D、呼吸肌收缩力量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
9、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泡的弹性
C、气体分子的运动 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0、肺活量是指在一次呼吸运动中( )
A、一次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B、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C、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在规定时间内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D、一次平静吸气后,再平静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11、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二氧化碳产生于( )
A、肺泡 B、气管 C、血液 D、组织细胞
12、肺吸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
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 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
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 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
13、人在吸气时膈顶( )
A、上升 B、下降 C、不动 D、左右移动
14、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数目
15、肺的功能单位是( )
A、细支气管 B、气管 C、肺泡 D、肺叶
16、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肺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17、假如在一次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中,你和你的同学利用课本中推荐的方法通过抽样计数得到以下五点20个小格的数据:A点23颗、B点39颗、C点27颗、D点31颗、E点44颗,则所有小方格中的尘埃粒子数就应该是( )
A、164颗 B、82颗 C、820颗 D、3280颗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48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流动的组织—血液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与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
1、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知识链接】
1. 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血液成分:
    
形态:淡黄色,半透明。
功能:运载______,运输_______和________。
2、红细胞一般只能生存 天,它是由 产生的。
3、血液不仅具有 作用,而且还具有 和 作用。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完成51页的资料分析
2、完成课本52页的实验
3、血液中的含氧量(动脉血和静脉血)
人体的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动脉血是指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的血液,而静脉血则是指的血液中的含氧量   
的血液。动脉血与静脉血是指的血液,动脉与静脉是指的血管。
4、血常规化验:
红细胞(RBC):_______________,当体检时红细胞的数量少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
白细胞(WBC): _______________,当体检时白细胞的数量多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
血小板(PLT): _______________.
血红蛋白(Hb): ___________,当体检时血红蛋白的数量少于该值,则判断为_________
5、贫血的原因
当血液中的________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___________的含量过少时,人就出现贫血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课堂达标测评
1. (1) A是将抽出的家兔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目的 )
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的结果,试管出现的是 现
象。图中的[1]是 ,呈 色。图中[2]的为 ,
呈 色。图中的[3]的英文缩写为 ,呈 色,
其主要功能是 。
(2)B试管出现的是 现象。图中的[5]是 ,图中的[4]
是 , 其颜色为 。
(3)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主要是图[ ]所示的部分。氧气进入血液后,主要由[ ]以 的形式来运输;能吞噬病毒的存在于[ ]中,能对止血和凝血起作用的存在于[ ]中。
2.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右图),同一视野中看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为[ ] ,在视野中观察到有细胞核的为[ ] 。不易找到后者,因为 。视野中还不易观察到[ ] ,原因是 。
3. 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为( )个。?
A、(1.5~3.5)×1011??B、5.0×1012??C、4.2×1012??D、(4~10)×109
4.小明到医院验血的结果是WBC一项的数量值为20×109个/升,说明小明可能患有( )
A. 炎症 B. 贫血 C. 白血病 D.血友病
5. 4 位患者和一位正常人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体检者
项目
检查结果
A(男)
红细胞计数
3×1012个/L
B(男)
白细胞计数
15×109个/L
C(女)
血小板计数
4×1010个/L
D(女)
血红蛋白
80g/L
E(女)
红细胞计数
4.5×1012个/L
A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
B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类型疾病?
C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出现什么病症?
D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E体检者的数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患什么病?
6. 贫血的原因是( )?
A、红细胞的数量过少 B、血红蛋白含量过少C、血小板数量过少 D、A和B?
7.贫血患者应多吃含( )丰富的食物。?
A、蛋白质和铁 B、蛋白质和锌C、锌和碘 D、铁和锌?
8.许多人把贫血和低血压混为一谈,你知道吗?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低血压指的是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于正常值,请你分析下面可能引起贫血的是( )
A.失血过多 B.剧烈运动 C.头晕心慌 D.感冒发烧
9.在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10.从体内抽出少量血液,放在试管里,加人少量的柠檬酸钠的作用是( )
A.加速血液凝固 B.防止血液凝固
C.使血细胞与血浆分开 D.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加速其凝固
11.张华领导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做了一个实验:甲试管血液中加人少量柠檬酸钠,静置一天得到上清液,乙试管血液中不加柠檬酸钠,静置一天也得到上清液,那么这两种上清液( )
A.都是血浆 B.都不是血浆 C.甲是血浆 D.乙是血浆
12.三种血细胞中不含细胞核的是 (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白细胞和血小板C.红细胞和血小板 D.血小板
13.下列关于血液的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输功能 B.连接功能 C.防御保护功能 D.调节体温功能
14.请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3—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人盛有少量 的量筒内,轻轻振荡量筒,静置一天,出现如图所示的 现象。
(2)注明各部分的名称:①是 ,②是 ,③是 。
(3)②和③层的细胞总称为 。
(4)本实验证明了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两部分。
(5)某人被诊断为功能性贫血,则其血液中[ ] 的数量会相应减少。
(6)量筒里放人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
15.如图所示,显微镜下,你观察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
A.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6.病菌侵入人体时,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17.人的血液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组成。
18.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你能判断出以下特点分别是哪种血细胞吗?具有核的是________________,双面凹圆饼状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19.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呈________________色。它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_______。
20.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 ]
A.铁是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
C.铁是维生素C的成份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份
21.根据本节的知识,请你推测,患阑尾炎的病人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指标会升高。其中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有没有皮肤划破出血的经验?当伤口较小时,可以观察到在伤口处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________________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物质的结果。
23.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你能分析为什么血管会有点瘪吗?
24.假如你身边的一位同学,随父母迁往高原地区生活,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同学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25.下面这幅画中,医生这么说的道理是什么?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54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血液的管道——血管》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血流的管道——血管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血流的管道——血管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难点:
1、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血管的分类
概念:把血液从_____送到____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弹性___、管腔_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深。
概念:把血液从_________送回____的血管。
特点:管壁___、弹性__、管腔__、血流速度__、多分布较浅,有的与动脉伴行较深。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概念:连通于最小的____与最小的_____之间的血管。
特点:数量多、分布广、壁非常___、血流速度____、管腔很细只允许红细胞_____通过。这种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2、分布较浅的动脉有 及 内侧能够摸到的 的血管就是分布较浅的动脉。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完成课本56页的实验
2、在抽血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要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用胶管捆扎起来?
3、毛细血管有哪些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4、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动脉、静脉是根据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来分类的,而动脉血和静脉血则是根据血液中的含氧量来分类的.流向心脏的是___脉,从心脏流出的是__脉.氧气含量高的血液是_____血,反之则是_____血.
5、毛细血管的特点和作用
毛细血管的管壁________,只由___层细胞组成,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______,毛细血管的数量___,分布____.所以_____________是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 场所.
(四)课堂小结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大小
血流方向
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哪项与毛细血管特点不相符合?( )?
A、数量多,分布广 B、管腔内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C、管内血流速度很慢 D、细胞只能单行通过?
2.所有血管中,管壁最薄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某些静脉
3.下列关于动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管壁厚 B、血流速度快 C、都分布于较深部位 D、弹性大?
4.下列关于毛细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数量大,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快.
D.管腔内径只有8-10微米,几乎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5.下列血管有瓣膜的是 (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毛细血管 D.四肢静
6.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
7.动脉血是指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
8. 有关动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动脉血是含养料丰富的血液
D.动脉血是对人体有益的血液,而静脉血是对人体有害的血液
9.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快的是( )
A.动脉 B.动脉和静脉 C.静脉 D.无法判断
10.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1.构成毛细血管壁的细胞层数是( ) A.一层 B.二层 C.五层 D.十层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12.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或脚的腕部,这时发现橡胶软管上方的血管变得扁起来,橡胶软管下方血管变得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该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无法判断
13.在病人的上臂部抽血化验或输生理盐水,选用的血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静脉 C.动脉、动脉 D.静脉、动脉
14.血液在哪种血管中流得最慢,这有利于( ) A.动脉,气体交换 B.静脉,物质交换C.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D.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15.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16.静脉的作用是收集血液返回心脏,下列静脉的特点中与防止血液倒流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主要是( )
A.与心脏相通 B.管壁薄而弹性小
C.管腔大,其内表面有静脉瓣 D.与动脉伴行
17.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在视野中看到血细胞通过血管的方式如下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情况),其中能判断属于静脉的是( )


18.在我们体表皮肤上隆起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19.血液在哪种血管中流得最慢,这有利于( ) A.动脉,气体交换 B.静脉,物质交换
C.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D.毛细血管,物质交换
20.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    A.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21.根据“用显微镜观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前,需用__________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裹起来,并露出尾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据此判断:②所示的血管是__________,③所示的血管是_______。
(3)血液在标号_______所示血管中流动最快;红细胞在标号_______所示的血管中呈单行通过,以保证_______________的顺利进行。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59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知识链接】
心脏没有星期天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一个寿命80岁的人一生中心脏共搏动30多亿次,射血总量20多万吨,所做的机械功7 000万千焦,相当于发射一枚火箭,把1 t重的物体提高到7 000千米的太空中。然而心脏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跳动,从没有星期天。
为什么心脏可以连续工作而不用休息呢?
原来心脏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的新鲜动脉血,首先由肺静脉输送给心脏;肠道吸收的丰富营养,进入毛细血管经肝脏后,首先由下腔静脉流到心脏;心脏不足体重的0.4%,而它的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5%,远远高于其它组织器官。上述条件都保证了心肌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以满足工作过程的能量需要。
其实心脏也并非在全部时间都工作,它是“既会工作又会休息”的。假如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则心房收缩0.1秒,心房舒张0.7秒,心室收缩0.3秒,心室舒张0.5秒,心脏共同舒张的时间为0.4秒。舒张过程也就是休息过程。可见每个心动周期中,心脏都有休息的时间,并且休息时间长于工作时间,这就可以保证全部心肌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识图回答:
(1)填写各部分名称
(2)完成下表
位置:胸腔中略偏左。特点:主要由____构成、左心室壁___,与功能相适应。
左心房:连通   。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  ,只能朝向  开,心室与动脉之间有  ,只能朝向  开。
左心室:连通  。
右心室:连通   。
2、心脏是由左右两个 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 与 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 心房,穿过 进入 。接着心室 ,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 ,左心室的血液从 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 泵出流向肺部。然后 关闭,心房和心室均 ,肺部的血液经 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 、 回流入右心房。
血液循环的过程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________
_______
终点
_______
________
血液变化
______血变为____血
_____血变为____血
功能
为________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与_______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三)小组合作研讨
1、完成60页的观察与思考
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有什么不同?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2.如果我们胳膊受伤引发静脉外出血时,我们应在近心端还是远心端捆扎止血,为什么?
3、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
4、完成63页的观察与思考。
5、有人说,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完成65页的技能训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心脏有四个腔: 、 、
和 ;左心房与 相连,左心室与 相连,右心房与
相连,右心室与 相连。
(五)课堂达标测评
1.用手捏心脏各腔,感觉哪一个部位心壁最厚?(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2.在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中,不存在瓣膜结构的是( )
A.心室和心房之间. B.心室和动脉之间
C.动脉内 D.静脉内
3.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
A.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C.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4.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 )
  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 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
  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 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
5. 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主动脉 D.下腔静脉
6.将心脏的4个腔与相连的血管用线连起来。?
a左心房 ①主动脉?
b左心室 ②脉动脉?
c右心房 ③上下腔静脉?
d右心室 ④肺静脉?
7.右图为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 构成,分为四个腔,其中心
肌最发达的是 。
(2)在图中流动脉血的心腔有 ,流静脉血的血管
有 。
(3)图中属于静脉血管有 。
(4)血液在心脏与血管里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是因为图中f只能向
开;e只能向 开,使血液不能倒流。
(5)肺循环开始于图中 ,终止于图中 。
(6)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a,A,B,c这四部分结构中血液流动的方
向: 。
8.下图为心脏解剖图,请回答:
⑴请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A ; B ; C
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⑵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 ___________ ,流静脉血的结构是 _______ _ 。 (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⑶含养料多,含氧少的血管是 ,
(4)心脏主要由 构成,壁最厚的是
⑸用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流经①致⑸的方向
(6)[ ] 可以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 可以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从肺循环来的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 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开始关闭,标志着_______的开始。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66页的课后练习
3.预习《输血与血型》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输血与血型导学案
设计人:张静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输血与血型 课型: 课时:
【学习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
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3、了解输血的基本常识,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难点: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知识链接】
1、输血的历史
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小狗出了意外,失血过多,小狗濒临死亡。查理?罗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可能拯救小狗生命的方法。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奄奄一息的那条小狗神奇地起死回生了。查理?罗尔的这种使血液得到补偿的有效方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很想通过输血,让羊羔温顺的性情改变自己暴戾的性格。因为在古代,人们曾将血液视作是"灵魂的主宰"、"性格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人们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但是很不幸,就在为这名男子输人羊血时,悲剧发生了,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痛苦万分,最后在一阵歇斯底里的狂躁后死去了。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人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1818年,有一天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接收了一位难产的孕妇。在孕妇生产时突然发生了大出血,怎么办?如果不及时给孕妇输血,她就必死无疑。善良的詹姆士医生为了拯救孕妇的生命,在征得孕妇丈夫的同意后,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的这一天,詹姆士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作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看来输血技术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2、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了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N型。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B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3、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人类的红细胞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