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课练: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课练: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2 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选择题
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除了需要电源、开关、导线外,还应有下列哪组器材 (  )
A.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
B.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
C.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几个定值电阻
D.电流表、电压表、几个定值电阻
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实验分“保持电阻不变”和“保持电压不变”两步进行,在“保持电阻不变”这一步实验时,应该(  )
A.保持R2滑片的位置不变
B.保持R2两端的电压不变
C.保持R1不变,调节R2的滑片到不同的适当位置
D.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3.[2020·甘孜州] 小刚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后,为了完成探究,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
B.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D.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
4.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发现通过电阻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与图像相符的是 (  )
 
A.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B.电压相同时,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C.电流相同时,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
D.两电阻阻值的关系是Ra>Rb
5.[2019·盘锦改编] 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电路图甲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由实验数据作出如图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实验中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C.换用2 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6.如图所示是王洪同学连接的“探究电流跟电压关系”实验的电路图,各元件和连接都良好。闭合开关S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两电表的示数均为零
B.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
C.两电表的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两电表都损坏
D.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
二、填空题
7.在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要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先使    保持不变,研究    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再使    保持不变,研究    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8.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设计了下面的数据记录表。但在两表中漏填了一些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表二
电阻/Ω 电压/V 电流/A
5 2 0.4
4 0.8
   1.2
表一
电压/V 电阻/Ω 电流/A
4 5   
10 0.4
20 0.2
(1)请将漏填的数据补充完整。
(2)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探究的是电流与    的关系;从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探究的是电流与    的关系。
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其中R为定值电阻,他第一次实验用电阻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1,他第二次实验用电阻R2(R2=2R1),闭合开关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I2,结果发现I1>I2但I1≠2I2。他认为电流和电阻不成反比,他的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其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1.[2020·毕节]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电源是两节新干电池,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5 Ω。
(1)如图甲所示是没有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两只电表示数如图图乙、丙所示,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实验数据记录如图下表,其中一个电流数据记录错误,这个数据是    。
实验序号 1 2 3 4
电压U/V 0.6 1.2 1.8 2.4
电流I/A 0.12 0.24 0.30 0.48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
12.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跟电阻关系”的实物图。
(1)请你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①  。
②   。
(2)改正错误后,开关闭合前,还应检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否在阻值    (选填“最大”或“最小”)处。
(3)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4)小明在实验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U=2 V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和电路图分析,将5 Ω电阻换成10 Ω电阻,闭合开关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向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不变。
②由表中数据可得:在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③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答案
1.C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改变电阻,所以需几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并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还需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要测量电流还需用到电流表。
2.C
3.A  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由U=IR可知,滑片不动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因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应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增大,从而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动,故A正确,B、C错误;在电池节数不变,A、B两点间的电阻由5 Ω更换为10 Ω时,电压表的示数已经增大,若适当增加电池的节数,滑片不动时,会使电阻两端的电压更大,故D错误。
4.D  由图像可知,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当电压相同时,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故B错误;由图像知,当电流相同时,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故C错误;加相同电压时,IaRb,故D正确。
5.B  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错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故B正确;换用2 Ω电阻做实验时,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不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故C错误;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故D错误。
6.B  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相当于导线,电流表与电阻R并联后,电阻R短路,开关闭合后,等效电路如图图所示。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相当于断路,因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不会损坏电流表;电压表通过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其示数等于电源电压。
7.电阻 电流 电压 电流
8.(1)0.8 6 (2)电阻 电压
从表一的数据可以看出电压不变,当导体的电阻发生改变时,电流也随之改变,且成反比关系,故当电阻为5 Ω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0.8 A;从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电阻不变,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时,电流也随之改变,且成正比关系,故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1.2 A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
9.(1)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保护电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10.错误 没有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该同学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更换定值电阻后,第一步操作应该控制电压不变,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与没有更换定值电阻时相等,而该同学没有进行这一步操作,直接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这样做没有控制变量,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11.(1)如图图所示 
(2)R断路 (3)0.30 (4)成正比
(1)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即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连入电路中。
(2)电路连接完毕后,闭合开关,发现两只电表示数如图图乙、丙所示,即电流表没有示数,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连通,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R断路。
(3)由表中实验数据,除第3组数据外,各组的电压与电流之比:===,故电流数据错误的是0.30。
(4)由①知,电压与电流之比为一定值,可以得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2.(1)①电压表所选量程过大 
②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最大 
(3)如图图所示
(4)①左 2 V
②电压 反
③得出普遍规律
(1)①电源电压为3 V,故电压表应选0~3 V量程,图中电压表所选量程过大;②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开关闭合前,为保护电路,还应检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否在阻值最大处。(5)①将5 Ω的电阻换成10 Ω的电阻,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根据“换大调大”,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调大,故闭合开关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在2 V不变。②由表中数据知:电阻变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故可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③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