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课练: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课练: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2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比热容是表示物质所含热量多少的物理量
B.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比热容大的物质把热量传给比热容小的物质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与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及温度变化量等因素无关
2.[2019·杭州] 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可知 (  )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量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量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下列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水凝固成冰
C.0 ℃的水变成14 ℃的水 D.铁块加工成铁板
4.[2019·上海] 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 (  )
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B.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
D.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
5.如图所示,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6.[2019·福建] 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物质 水 煤油 冰 铝 铜
比热容/ [J·(kg· ℃)-1] 4.2×103 2.1×103 2.1×103 0.88×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时,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7.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中的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的是 (  )
二、填空题
8.[2019·孝感] 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两相同的烧杯内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选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      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9.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 J/(kg·℃),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降低相同的温度时,    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升高的温度多。
10.小明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不同的液体,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如图甲所示。
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并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图乙所示,根据此图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你列举两条。
(1)  。
(2)  。
11.如图所示是均匀加热-30 ℃的冰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点时物质的内能    C点时物质的内能,AB段物质的比热容    CD段物质的比热容,实验时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
12.[2019·湘西州]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的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液体 种类 质量 /g 温度升高10 ℃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20 ℃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30 ℃ 所需时间/s
甲 30 96 202 323
乙 30 64 133 212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        。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化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  。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液体甲的比热容。
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燃料1和2的质量都是10 g,液体a和b的质量、初温均相同。
(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的顺序。
(2)为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图    和    进行实验。
(3)为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图    和    进行实验。
14.用两套如图所示的相同装置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    (选填“多”或“少”)。
(2)能否仅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就得出食盐水比水的比热容大的结论
答:    ,其原因是实验中没有保持水和食盐水的    和       相同。
答案
1.D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故A错误。质量相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给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直至达到热平衡,故C错误。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正确。
2.D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对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而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量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即比热容,故D正确。
3.B 
4.B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升高温度小,比热容小的升高温度大,所以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其比热容一定小,故B正确。
5.C 
6.C  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如图煤油和冰,故A错误;水和冰是水的两种状态,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其比热容是不同的,说明比热容与物质状态有关,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也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因铝的比热容大,则根据Q=cmΔt可知铝吸收的热量更多,故C正确;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根据Q=cmΔt可知水升高的温度少,故D错误。
7.C  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同一只烧杯内的水中加热,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B错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升高的温度较小,故C正确,D选项错误。
8.不同 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
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探究中,为了使两种物质具有可比性,一定要在相同的烧杯中装上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再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这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比热容(c)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9.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水 煤油
10.(1)升高相同的温度,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2)吸收相同热量,A液体的温度升高得多
11.小于 小于 小于
(1)由图知,BC段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B点时物质的内能小于C点时物质的内能。
(2)由图知AB段的温度变化快,CD段的温度变化慢,冰化成水质量不变,说明CD段水的比热容大于AB段冰的比热容。
(3)图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 ℃,说明当时液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12.(1)控制变量法 
(2)吸收热量的多少 
(3)小于
(1)控制变量法是指在探究一个因素与物理量的关系时,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该实验中为了通过升高的温度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将初温、质量、热源等因素都保持相同,这运用了控制变量法。(2)由于热源相同,所以在相同时间内提供的热量相同,即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加热时间表示物质吸收的热量,这运用了转换法。(3)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时间越短说明吸收热量越少,即吸热能力越弱,比热容越小,反之吸热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由表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用的时间较短,所以乙的比热容小于甲的比热容。
13.(1)由下而上 (2)甲 丙 (3)甲 乙
(1)我们需要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加热装置,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因此组装器材时应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
(2)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进而判断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故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3)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
14.(1)多 (2)不能 质量 升高的温度
(1)在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给水和食盐水提供的热量相同,对食盐水加热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2)要比较水和食盐水的比热容大小,需要保持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客观,而本实验中没有保持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得出食盐水比水的比热容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