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
3、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学习目标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由来
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义和团战士
2、义和团运动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士活动猖獗。
材料三:“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完。”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以上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哪些主张?
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 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口号:
这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性,但是也说明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由山东一带发展到京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3、义和团的发展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3、义和团的发展
粘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到1900年,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
引发帝国主义不满,联合侵华
二、抗击八国联军
侵华原因:
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在华的利益
时间:
1900年6月
出兵借口: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登陆,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司令、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1840-1929)
八国: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过程:
大沽
攻陷天津
侵占北京
慈禧西逃
下令剿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
大沽口
义和团的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
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约时的情景。
1、时间:
1901年
《辛丑条约》文本
时间 1901年
签订国 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主要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思考:《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一项条款是什么?
严禁人民反帝活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国家
赔款
土地
其它
影响
中英
中日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五口通商
通商;设厂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沿线要地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八国:英法德意奥俄美日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天津----北京(英法联军也曾攻克北京)
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课堂小结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900-1901)
课堂检测
1、《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C
2、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
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
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
B
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4.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的感慨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