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4 升华和凝华(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4.4 升华和凝华(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2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4.4 升华和凝华]
一、选择题
1.在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汽化
2.[2019·临沂] 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中的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 (  )
3.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5.[2020·南京] 如图图所示的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0·丹东改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放热
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
7.在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8.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 ℃)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激凌,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不变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9.[2019·无锡] 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5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  )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二、填空题
10.[2019·东营] 2019年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如图图所示),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1.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成小水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____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3.《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映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某地气温达到-84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热。
14.将内部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放置在电吹风机的出风口处,如图图所示。用电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________(选填“冷”或“热”)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量;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现象。
15.如图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混合物的温度,可以发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16.[2020·黔西南州改编]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
(1)                                  ;
(2)                                   。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
(1)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放”或“吸”)热。
(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________(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的,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19.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有时会液化成露,有时会凝结成霜。
(1)水蒸气液化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受什么因素影响 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2)请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答案
4.4 升华和凝华
1.C
2.D  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3.A  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
4.D  “雾”是液态的小水滴,它是由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冰花”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正确;室内的水蒸气温度较高,玻璃的温度很低时,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发生凝华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错误。
5.C  ①用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故选C。
6.D  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项错误;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吸热,故B项错误;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故C项错误;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点,形成降雨,故D项正确。
7.B
8.C  液态氮的沸点为-196 ℃,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
9.A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10.凝华 放热 
“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11.升华 液化
12.降低 凝华 吸
13.凝华 放  假设北京气温达-84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14.热 吸收 凝华  用吹风机向玻璃容器吹热风,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是升华现象;撤去吹风机后,热的碘蒸气遇到冷的容器侧壁会直接变成固态碘晶体,是凝华现象。
15.凝华 放出
16.(1)干冰升华,吸热
(2)水蒸气凝华,放热
17.(1)升华 吸 (2)熔点
(3)凝华 升高
(1)固态碘吸收热量,直接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2)烧杯里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熔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
18.(1)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2)干冰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水蒸气遇冷液化
19.(1)水蒸气液化成露还是凝结成霜受温度影响。
(2)实验步骤:①在同样的两个杯子中放入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水,一个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一个放进冷冻室;②5小时后将其取出,放在空气中,观察两个杯子中的变化。若从冷藏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是水,而从冷冻室中拿出来的杯子上凝结的是霜,说明水蒸气液化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温度有关;若两个杯子都凝结的是水,说明水蒸气液化成露还是凝结成霜与温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