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5.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第2课时 密度的测量]
一、选择题
1.[2019·武汉] 为了测出金属块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了如图图下的实验计划:
①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细线系住金属块,轻轻放入空量筒中;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记下水的体积;
⑤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水的体积;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①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2.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订了如图图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3.[2019·眉山]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图甲所示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图乙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示数是17.4 g
C.由图丙中量筒的示数可知石块的体积是40 cm3
D.利用图中信息,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1.72×103 kg/m3
4.[2020·成都] 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
A.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
C.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二、填空题
5.小明测量土豆块的密度时,他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土豆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图甲所示,则土豆块的质量为________g。他用量筒测量土豆块的体积,如图图图乙所示,则这块土豆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将土豆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土豆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块土豆的密度。
6.[2020·崇左] 在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________放置,并完成天平调节,测量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图所示,则总质量是________g,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量筒中液体体积是50 cm3,并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9 g,由此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三、实验探究题
7.[2019·莱芜区] 小刚妈妈从某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小刚想利用在学校学到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来测量花生油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借来了有关器材,进行了如图图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0”点处,此时指针指在如图图甲所示位置,小刚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的指向仍然如图图图甲所示。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最后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m1=45 g。
(3)将花生油倒在量筒里,如图图图乙所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为V=________cm3。
(4)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倒在空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图图丙所示,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________g。
(5)小刚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为ρ油=________kg/m3。
(6)已知该花生油的密度在0.911×103~0.918×103 kg/m3之间,请你根据小刚的测量结果分析,小刚的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8.[2020·江西改编] 【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设计】如图图甲、乙所示是小普同学设计的两种测量小石块密度的方案(操作步骤按照示意图中的①②③顺序进行),你认为方案________测量误差会较大,原因是 。
【进行实验】小晟同学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相关物理量,计算出了石块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小石块质量的实验片段: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再向右调节________ 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2)在左盘放被测小石块,在右盘从大到小加减砝码,当加到最小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3)读出小石块的质量。
【实验数据】测出所有相关物理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内,计算出石块的密度,请你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石块的 质量m/g ① ② 石块的体 积V/cm3 石块的密度 ρ/(g·cm-3)
9.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答案
第2课时 密度的测量
1.C
2.A
3.D 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A错误;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石块的质量m=10 g+5 g+2.2 g=17.2 g,故B错误;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30 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 mL,则石块的体积为V=40 mL-30 mL=10 mL=10 cm3,故C错误;石块的密度ρ===1.72 g/cm3=1.72×103 kg/m3,故D正确。
4.B 先测小铁块体积再测质量,这样测量体积后铁块上会沾有水,质量测量值偏大,造成密度测量值偏大,故A错误;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故B正确;测小砖块密度时,小砖块具有吸水性,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误差较大,故C错误;测比赛用铅球密度时铅球质量较大不宜用天平测质量,体积较大不宜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故D错误。
5.22.8 1.14 等于
图甲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土豆的质量:m=20 g+2.8 g=22.8 g;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 cm3,水和土豆的总体积为40 cm3,土豆的体积:V=40 cm3-20 cm3=20 cm3,土豆的密度:ρ===1.14 g/cm3;一块土豆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无论哪一块,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都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大块土豆的密度等于小块土豆的密度。
6.水平 69 0.8 使用天平测量某种液体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图图所示,天平标尺分度值为0.2 g,则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50 g+10 g+5 g+4 g=69 g;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得量筒中液体体积是50 cm3,并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29 g,则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m=69 g-29 g=40 g;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0.8 g/cm3。
7.(1)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2)用镊子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
(3)20 (4)62 (5)0.85×103
(6)将量筒中花生油倒向烧杯时,部分花生油残留在量筒内壁上,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小
(1)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所以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天平平衡后,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3)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V=20 mL=20 cm3。
(4)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50 g+10 g+2 g=62 g。
(5)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m=m2-m1=62 g-45 g=17 g,
花生油的密度ρ===0.85 g/cm3=0.85×103 kg/m3。
(6)在将花生油倒向烧杯时,部分油残留在量筒壁,导致质量测量值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小。
8.【实验设计】甲 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沾上水,石块质量测量值偏大
【进行实验】(1)水平 平衡螺母
(2)向右移动游码
【实验数据】①水的体积V1/cm3 ②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cm3
【实验设计】如图图果先测量体积再测量质量,会使石块上沾上水,导致石块质量测量值偏大,密度测量值偏大,所以方案甲误差较大。
【进行实验】(1)使用天平时,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再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的横梁平衡。
(2)当加到最小的砝码后,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下沉,要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实验数据】实验表格中要有石块的质量m/g、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V1/cm3、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求出石块的体积V/cm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ρ/(g·cm-3)。
9.A 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m雪=ρ雪V雪=ρ雪Sh,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为m冰=ρ冰V冰=ρ冰S(h-h1),根据m雪=m冰得,ρ雪Sh=ρ冰S(h-h1),所以ρ雪=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