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综合评价(二)
[测试范围:第二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2.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 ( )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3.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国七万多名医护人员到武汉并肩作战,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情怀。医护人员工作时穿着防护服,通过声音可辨认彼此,依据的是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
4.如图图所示,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这主要是用来改变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速度
5.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图所示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 )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6.下列实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
A.超声波清洗精细器件
B.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病人做“B超”检查
D.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7.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如图图所示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
8.请你想象一下,如图图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 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 )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9.如图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0.如图图所示是同一示波器上不同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1.如图图所示是小明所做的一个听声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小华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声音通过________ 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细绳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固体传声的本领________ (选填“强”或“弱”)一些。
12.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__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次声波传播的速度。如图图果声呐经5 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 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此声呐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13.大雪过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________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西游记》中“夺宝莲花洞”一集中,唐僧派猪八戒探路,猪八戒却偷懒睡大觉,孙悟空变成苍蝇吵醒了他。有趣的是,孙悟空为什么不变成蝴蝶去吵醒猪八戒呢 原来一只蝴蝶10 s内振翅60次,它振翅的频率为________Hz,人类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如图图果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孙悟空变成苍蝇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影响了他的休息。
1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台风和海啸会产生________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
16.如图图所示是在城市公路旁常看到的禁鸣喇叭的标志牌,这种“禁鸣喇叭”的措施属于在________ 处减弱噪声。在学校、住宅的周围植树种草可以减轻噪声污染,这种措施属于在________________ 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17.(4分)下列实验分别探究的是声现象的什么知识
(1)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
(2)放在真空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说明 ___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
18.(8分)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是否有关,设计了如图图下实验,在如图图所示的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 。此过程中发声体是________ (选填“空气柱”或“试管和管内的水”)。
(2)用棒敲击试管下部,则发出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 。此过程中发声体是________ (选填“空气柱”或“试管和管内的水”)。
19.(10分)小明要探究“声音的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步骤:(1)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________的声音,让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泡沫塑料小球(如图图所示),可以看到泡沫塑料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用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________的声音,让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泡沫塑料小球,可以看到泡沫塑料小球被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结论:当声源振动的________较大时,响度较大。
(4)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回答下列问题: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可以总结出的结论: 。
20.(8分)小华经常欣赏邻居演奏二胡,他仔细观察二胡只有两根不同粗细的弦,看到邻居表演前常常要用弦轴来调节弦的松紧,表演时常常改变弹奏不同的弦,又不断地用手指按动不同的部位,他猜想: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发声体的粗细、长度和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研究二胡发音的原理,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图所示。具体数据如图图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 cm 0.2 mm2 紧
乙 钢丝 10 cm 0.1 mm2 紧
丙 钢丝 5 cm 0.1 mm2 紧
丁 钢丝 5 cm 0.1 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甲和乙两根钢丝,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钢丝越细,音调________。
(2)为了探究钢丝音调的高低与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两根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丙和丁两根钢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实验中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8分)
21.为了测量某根铁管的长度,我们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次声音,其时间间隔为2.6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声音在铁管中的速度是4760 m/s。
(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
(2)铁管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二)
1.B
2.C “低声细语”指声音很小,低指的是响度小。
3.C 不同人的声音音色不同,医护人员工作时穿着防护服,通过声音可辨认彼此,是因为音色不同。
4.B
5.A
6.C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器件、加工高硬度工件、排除人体内的结石,都是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B、D错误;病人做“B超”检查,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7.C 给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公路“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天坛回音壁是回声的利用,故不是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纺织工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8.B 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当小华追上小李后,小华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
9.A 10.A
11.空气 强
12.超声波 等于 3750 不能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5 s=2.5 s,由v=得,海水的深度:h=vt=1500 m/s×2.5 s=3750 m;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13.吸收声音 减弱回声效果
雪地有多孔的结构,声波传入雪中后,被多次反射和吸收,很少反射回空气中,所以雪后显得特别宁静。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会使声音在多次反射后被吸收,从而减弱回声。
14.6 不能 噪声 蝴蝶振翅的频率:f==6 Hz,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 Hz,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如图图果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孙悟空变成苍蝇发出的声音影响了他的休息,因此是噪声。
15.能量 信息 次声波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战斗机把玻璃震碎,是声波引起空气振动将玻璃震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探伤是根据有“伤”位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时间有变化,据此判断伤情,所以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台风和海啸会产生次声波,建立次声波接收站可以对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作出预报,并能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16.声源 传播过程中
城市公路旁安装“禁鸣喇叭”的标志牌,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学校、住宅周围种草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7.(1)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8.(1)甲乙丙丁 空气柱
(2)丁丙乙甲 试管和管内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声音是由试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丁。(2)用棒敲击试管,声音是由试管和管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则发出的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丁丙乙甲。
19.(2)小 (3)大 幅度
(4)①B 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可以听到较小的声音。
(3)由实验现象可知,用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且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由此可得出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①由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能看到小球的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选B。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可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1)越高 (2)乙和丙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4)控制变量法
2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先听到的声音是在铁管中传播的,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中传播的。
(2)另一端的人听到两次声音,间隔为2.6 s,即Δt=-=2.6 s,
代入数据得-=2.6 s,
解得s=9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