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第2章 声音与环境 章末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二)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如图图图所示,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或把手指放到正在播放音乐的收录机的扬声器上,你观察或感受到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两个现象中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如图图图所示,用小锤敲响音叉,可以看到近旁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球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如图图图所示,将手机悬挂在广口瓶中,拨通手机,手机发出铃声,同时显示屏发光,用抽气机慢慢抽出瓶中的空气,可以听到铃声逐渐减小,继续抽气到一定程度,只能看到屏幕发光,却听不到铃声了。此时手机________(选填“发出”或“不发出”)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 
 如图图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比较钢尺振动快慢和声音高低的不同,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比较声音的强弱,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钢尺伸出桌面达到一定长度时,用再大的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图图所示,用细棒敲击不同杯子时,声源是________  (选填“杯中的空气柱”或“杯子和水”),敲击最________(选填“左”或“右”)边的杯子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如图图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纸屑的跳动幅度反映了鼓面的振动幅度,这种方法是__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图中乙同学能分辨歌手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声音的这种特性主要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控制和减弱噪声是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课题,目前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图图图所示是在________     减弱噪声的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分析指正:                                    。
(  )2.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分析指正:                                    。
(  )3.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分析指正:                                    。
(  )4.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分析指正:                                   。
(  )5.女歌手“声音清脆”,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分析指正:                                   。
(  )6.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振幅有关。
分析指正:                                   。
(  )7.一般情况下,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好,说明距离同一声源的远近相同时,通过固体传播时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大。
分析指正:                                   。
(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分析指正:                                   。
(  )9.在同一种介质中,超声的传播速度大于次声的传播速度。
分析指正:                                   。
(  )10.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分析指正:                                   。
考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020·湘西州]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如图图所示。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2.[2020·济宁] 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2020·丹东] 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________产生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音乐老师耳朵里的。
4.[2020·乐山]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3 s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5.[2020·枣庄] 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图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________。
考点 ●2 声音的特性
6.[2020·天津] 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7.[2020·北京] 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8.[2020·甘孜州] 如图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9.[2020·广州] 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10.[2020·河南] 如图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频率为256 Hz的A音叉和频率为440 Hz的B音叉中________(选填“A”或“B”)音叉声音的音调较高。
11.[2020·咸宁] 如图图所示,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现场观众能听到是因为声音能在________中传播,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12.[2020·黔南州] 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________;我们仅凭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判断出对方是谁,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进行判断的。
考点 ●3 声音的利用
13.[2020·深圳]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14.[2020·丹东]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5.[2020·岳阳]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16.[2020·山西] 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只能在水中传播
C.传播速度是3×108 m/s
D.不能传递能量
17.[2020·铁岭] 如图图所示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__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__(选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考点 ●4 噪声的控制
18.[2020·海南]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 (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
19.[2020·盐城] 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
A.道路两旁种植树木
B.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
C.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墙
20.[2020·自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1.[2020·西宁] 我们以__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控制噪声角度分析,这是在________  中减弱噪声的。
答案
章末复习(二)
知识梳理
①振动 ②声源 ③波 ④介质 ⑤不能
⑥距离 ⑦时间 ⑧介质种类 ⑨温度 
⑩高低 次数 时间 f
赫兹 赫 Hz
越高 越高 越低
越低 长度 粗细
张紧程度 强弱 分贝
dB 材料 结构 发声方式
20~20000 20000 20
消声 吸声 隔声
图说教材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音叉 扬声器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3)发出 真空不能传声
(4)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 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5)杯子和水 右
(6)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转换法
(7)音色 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
(8)消声 吸声 隔声 传播过程中
易错辨析
1.√ 2.√
3.×,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
4.×,从月球的表面到地球的大气层之间是真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声音清脆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声带振动的频率高,即振动得快
6.×,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7.√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到,如图图高于20000 Hz的超声和低于20 Hz的次声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若无传声介质,我们也无法听到声音)
9.×,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当这两个因素相同时,超声和次声的传播速度相同
10.×,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物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听觉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
中考链接
1.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
2.B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3.振动 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里的。
4.水(或液体) 510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t=×3 s=1.5 s,由v=得,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s=vt=340 m/s×1.5 s=510 m。
5.(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 真空 (3)传声
(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弱,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6.A  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声音的响度大。
7.C  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8.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
9.C  由题知,甲音叉每秒振动256次,即甲音叉振动的频率为256 Hz;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因为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甲音叉振动的频率小于乙音叉,故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不知道甲、乙音叉发声的振幅关系,无法比较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
10.振动 B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B音叉声音的音调比A音叉的音调高。
11.音色 空气 响度  口技艺人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现场观众能听到是因为口技艺人模仿的各种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2.响度 传播 音色  “轻声”说明声音很小,即声音的响度小;声音的响度小,传播距离短;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特点都不一样,能听出对方是谁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13.A  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防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声音,故D错误。
14.A  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大,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故B错误;“低声轻语”是减弱了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15.D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B错误;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时,由于没有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不能直接对话,故C错误;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16.A  超声波是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超声波可以在任何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小于3×108 m/s,故C错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17.振动 音色 信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8.A  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19.B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阅览室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符合题意;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C不符合题意;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20.振动 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音箱是声源,将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dB(分贝) 传播过程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dB(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