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五)
教材图片 图片解读
如图图图所示,航天员随宇宙飞船飞向太空,遨游太空时,空间位置改变了,航天员的质量与在地面时相比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因为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________多少的物理量,是________(选填“物质”或“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我国古代利用磁石的________性发明了指南针(如图图图所示),指南针之所以能指示南北方向,是因为________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如图图图所示,妈妈在用电熨斗熨烫衣服,电熨斗的不同部位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如图图手柄是________________ ,而底部的熨铁则是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热的良导体”或“热的不良导体”)
如图图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铅笔芯、小灯泡、电池和导线连接成的一个电路,此时小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他在实验中用到了________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对错误的说法分析指正。
( )1.100 g泡沫的质量比100 g铁块的质量小。
分析指正: 。
( )2.移动托盘天平的位置后,需重新调节平衡后才可测量。
分析指正: 。
( )3.使用天平时,需要两次调节天平平衡,均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
分析指正: 。
( )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游码没移到标尺的“0”点上,一定不能测量出质量。
分析指正: 。
( )5.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可知,同种物质(相同状态)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分析指正: 。
( )6.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密度、体积均变为原来的一半。
分析指正: 。
( )7.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气体的密度。
分析指正: 。
( )8.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密度一定不同。
分析指正: 。
( )9.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也有可能改变。
分析指正: 。
( )10.平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指的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分析指正: 。
( )11.1 kg/m3要比1 g/cm3大。
分析指正: 。
考点 ●1 质量及其测量
1.[2020·长春]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 )
A.5 g B.50 g C.500 g D.5000 g
2.[2020·柳州] 下列物体质量最大的是 ( )
A.太阳 B.地球 C.电脑 D.电子
3.[2019·桂林] 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
B.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
C.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
D.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
4.[2020·龙东] 用一架砝码严重生锈的天平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会 (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5.[2020·桂林改编] 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根据估计所用的砝码,按质量________ (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在调换砝码时,如图图果发现添加了最小的砝码后分度盘的指针向右偏,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后分度盘的指针向左偏,这时应采取________ 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6.[2020·青海] 小丽和小华在练习使用托盘天平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图图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将被测物块放入天平左盘,向右盘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当横梁再次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图图乙所示,则该物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7.[2019·安徽] 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______ 。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图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考点 ●2 密度及其应用
8.[2020·鞍山]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铁杵磨成针”时铁的密度发生了变化
C.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表明1 m3冰的质量是0.9×103 kg/m3
D.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不变
9.[2020·宜昌] 一般来说物质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当物体发生“热胀”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体积变小
B.物体密度变小
C.物体质量变大
D.物体没有任何变化
10.[2020·湘西州] 小妍同学将手中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密度大小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1.[2020·河池] 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m-V图像如图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物质的密度较大
B.甲物质的密度为0.5 g/cm3
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D.乙物质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12.[2020·日照] 小明想测出家中消毒用的酒精的密度。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为30 g,然后在瓶子内倒满酒精,测出瓶子与酒精的总质量为115 g,然后将酒精倒入量筒中,测出瓶子和剩余酒精的质量为33 g,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100 mL。他在实验时的操作、所测的数据及读数都是正确的,忽略测量误差对数据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下列推算正确的是 ( )
A.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为82 g
B.瓶子的容积为105.7 mL
C.酒精的密度为0.82 g/cm3
D.酒精的密度为0.85 g/cm3
13.[2020·牡丹江] 小明记录了一定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图所示。在0~4 ℃间,水温升高时,水的体积将________ 。当水温在4 ℃时,水的密度是________ (选填“最大”或“最小”)的;罐装饮料(可看作水)在此温度下存放最________ (选填“安全”或“不安全”)。
14.[2019·桂林] 如图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图甲中液体是________,图乙中液体是________。(ρ水>ρ酒精)
15.[2020·绥化] 某同学用天平测得物体的质量是7.5 g,将物体放入量筒前后,量筒的示数如图图所示,则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3,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6.[2020·淮安] 在测量酒精密度的实验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1=64 g;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内,如图图甲所示,量筒内酒精的体积V=________cm3;接着测量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质量及游码位置如图图图乙所示,则m2=________ g,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酒精的密度ρ=________ g/cm3。
17.[2020·甘孜州] 建筑工地需要400 m3的沙石,为了估测沙石的密度,用一只空桶平平装满一桶沙石,测得桶中沙石的质量为52 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 kg,ρ水=1.0×103 kg/m3。求:
(1)桶的容积。
(2)沙石的密度。
(3)若用一辆载质量为4000 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多少车。
18.[2019·呼伦贝尔] 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 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 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 g。求:(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考点 ●3 物质的物理属性及新材料
19.[2019·连云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仿生人工木材,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隔热防火等优点。关于该木材的属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导热性差 B.硬度大
C.耐腐蚀性好 D.密度大
20.[2019·济南改编] 目前,智能手机所搭载的芯片实现了在指甲盖大小的尺寸上塞进69亿个晶体管的新突破。计算机芯片、智能手机芯片等体积的微型化及性能的代际提升,都得益于一种新型材料的研发。这种新型材料是 ( )
A.超导材料 B.磁性材料
C.纳米材料 D.半导体材料
21.[2020·郴州] 下列材料适合做输电导线的是 ( )
A.橡胶 B.陶瓷
C.玻璃 D.铜
22.[2020·扬州] 家庭照明、城市亮化、演出舞台等使用了大量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 )
A.导体 B.半导体
C.超导体 D.绝缘体
23.[2020·成都] 年仅24岁的成都青年曹原,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多年的难题,取得了在石墨烯超导领域中的重大突破。超导材料不能用来制作 ( )
A.电热丝 B.电磁铁
C.电动机线圈 D.输电导线
考点 ●4 重点实验
24.[2020·黔西南州] 用天平(含砝码)、量筒、水和细线,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图所示。
(1)在测量矿石质量前,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图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
(2)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乙中的标号)
(3)测量质量时,矿石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放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图图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 g。
(4)实验测得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25.[2020·北京] 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图图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图图乙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 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26.[2020·遵义]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小红同学进行了如图图下操作。
(1)如图图所示,小红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是 。
(2)改正错误并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小红将容器内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并测出体积V,然后称量出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继续向量筒中倒液体,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图甲所示为某次测得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质量为________g;如图图图乙所示是根据多次测得的数据绘制的m-V图像,根据图像计算可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27.[2020·梧州] 小明在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时,想测量他爱吃的李子的密度,征得老师同意后进行如图图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并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 处,分度盘的指针如图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一颗新鲜的李子放到天平的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图图乙所示,则李子的质量为________g。
(3)小明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老师建议他用一个质量为50 g的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他思考后,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如图图下操作: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把李子放入烧杯中,发现李子沉入水中,如图图图丙所示,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的位置M。
②用天平测出杯、水和李子的总质量为112 g。
③将李子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图图丁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0 g。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李子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________g/cm3。(ρ水=1.0×103 kg/m3)
答案
章末复习(五)
知识梳理
①物质 ②103 ③103 ④103 ⑤形状 ⑥状态
⑦空间位置 ⑧水平 ⑨“0”点 ⑩平衡螺母
被称量物体 砝码 砝码 游码
砝码 游码 相同 不同 质量
体积 10-3 ρ= 导体 绝缘体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纳米
导体 绝缘体 零
图说教材
(1)不变 物质 物体 (2)指向 地球
(3)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 (4)导体 转换
易错辨析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泡沫和铁块的质量都是100 g,说明两者所含物质的多少相同,即质量相等
2.√
3.×,使用天平时,需要两次调节天平平衡,第一次是测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第二次是在测量时,通过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4.×,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需移到“0”点上;若没有,也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只是读数时需减去最开始游码对应的数值
5.×,同一种物质(相同状态)的密度是定值,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质量及体积无关
6.×,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余水的质量、体积均变为原来的一半,但其密度不变
7.×,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但是有些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例如图图汞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
8.×,物质的种类不同,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图图酒精和煤油的密度相同
9.√
10.√
11.×,根据1 g/cm3=1×103 kg/m3可知,1 kg/m3要比1 g/cm3小
中考链接
1.B 一斤(500 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故B正确。
2.A 选项中太阳的质量最大,其次是地球,再次是电脑,最后是电子,故A正确。
3.A 一块橡皮被用掉了一半,物体所含物质减少,橡皮的质量会减少,故A符合题意;实心球从空中落到地面,位置改变,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一根直铁丝被弯成弧形,形状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试管中固态的萘熔化成为液态,状态发生变化,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4.A 砝码生锈后质量变大,因此要使天平平衡,需要添加的砝码变少,从而使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小。
5.由大到小 移动游码 在物体的称量过程中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图图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应该采取移动游码的方法使天平平衡。
6.(1)水平 右 (2)75.6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调节天平平衡,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左偏转,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乙可知,天平横梁标尺的分度值是0.2 g,游码示数是0.6 g,物体的质量是50 g+20 g+5 g+0.6 g=75.6 g。
7.(1)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右 (3)78.4
(1)调节天平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即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而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了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一步骤。(2)图甲中没有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横梁就平衡了,若将游码调零,则指针会偏向分度盘左侧,此时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3)由图知,小石块的质量m=50 g+20 g+5 g+3.4 g=78.4 g。
8.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相同,故A错误;“铁杵磨成针”时,铁杵的质量、体积都变小,密度大小不变,故B错误;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 m3的冰,它的质量是0.9×103 kg,故C错误;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位置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D正确。
9.B 当物体发生“热胀”时,物体的体积变大,故A错误;物体的体积变大,物体的质量不变,由ρ=知,物体的密度变小,故B正确;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当物体发生“热胀”时,物体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由分析知,物体的体积、密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
10.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体积、质量无关;矿泉水被喝掉一半后,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11.C 由图像可知,当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甲物质的体积小,乙物质的体积大,由ρ=可得,甲物质的密度大,乙物质的密度小,故A错误。当甲物质的体积为1 cm3时,质量是2 g,所以甲物质的密度:ρ甲===2 g/cm3,故B错误。当乙物质的体积为2 cm3时,乙物质的质量是2 g,所以乙物质的密度:ρ乙===1 g/cm3,故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2 g/cm3∶1 g/cm3=2∶1,故C正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错误。
12.C (1)瓶内全部酒精的质量:m酒精=115 g-30 g=85 g,故A错误;
(2)量筒内酒精的质量:
m=115 g-33 g=82 g,量筒内酒精的体积:V=100 mL=100 cm3,
酒精的密度:ρ===0.82 g/cm3,故C正确、D错误;
(3)瓶内全部酒精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V容=V酒精==≈103.7 cm3,故B错误。
13.变小 最大 安全 由图像可知,水在0~4 ℃之间,随着温度升高体积逐渐变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温度变化,在4 ℃时,水的体积最小,由ρ=可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体积最小,密度最大;由图像可知,温度低于4 ℃时,水的体积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高于4 ℃时,水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罐装饮料(可看作为水)在4 ℃时体积最小,在4 ℃以下或以上时,体积均增大,所以在4 ℃存放罐装饮料是最安全的。
14.酒精 水 因为m水=m酒精,ρ水>ρ酒精,由ρ=可知,V水15.5 1.5×103
物体的体积V=30 mL-25 mL=5 mL=5 cm3,物体的密度:ρ===1.5 g/cm3=1.5×103 kg/m3。
16.40 31.2 0.82 (1)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量筒内酒精的体积为V=40 mL=40 cm3。
(2)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剩余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2=20 g+10 g+1.2 g=31.2 g。
(3)酒精的质量:m=m1-m2=64 g-31.2 g=32.8 g,
酒精的密度为:ρ===0.82 g/cm3。
17.(1)因为桶装满水,所以桶的容积:
V=V水===0.02 m3。
(2)沙石的密度:
ρ沙===2.6×103 kg/m3。
(3)400 m3的沙石的质量:
m总=ρ沙V总=2.6×103 kg/m3×400 m3=1.04×106 kg。
若用一辆载质量为4000 kg的卡车将沙石运送到工地,至少要运的车数:
n==260车。
18.(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 g-25.4 g=22 g,
由ρ=可得,玻璃瓶的容积:
V=V水===22 cm3。
(2)玻璃瓶中装满待测液体时,待测液体的质量:
m液=m3-m1=51.8 g-25.4 g=26.4 g,
待测液体的体积:
V液=V=22 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1.2 g/cm3。
19.D 20.C
21.D 橡胶、陶瓷、玻璃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不能用作输电导线,故A、B、C不符合题意;金属铜容易导电,是导体,能用作输电导线,故D符合题意。
22.B 材料有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之分,制成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故B正确。
23.A 电热丝用电阻较大的材料制成,若用超导体材料就不能产生热量,不能工作,故A符合要求;电磁铁的线圈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若用超导体材料制作将会降低工作过程中的电能损耗,节约能源,所以电磁铁的线圈可以用超导材料制作,故B不符合要求;电动机的线圈若用超导体材料制作将会降低工作过程中的电能损耗,节约能源,所以电动机的线圈可以用超导材料制作,故C不符合要求;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若用超导体材料制成,将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节约能源,所以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可以用超导材料制作,故D不符合要求。
24.(1)右 中线处 (2)A B C
(3)142 (4)7.1×103
(1)由图甲可知,指针向左偏,说明右边高,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测量矿石的质量,后测量它的体积,这样可避免矿石上沾有水导致的测量误差,因此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C。(3)矿石的质量m=100 g+20 g+20 g+2 g=142 g。(4)矿石的体积V=70 mL-50 mL=20 mL=20 cm3,
矿石的密度:ρ===7.1 g/cm3=7.1×103 kg/m3。
25.(1)122 (2)60 (4)0.8 (1)如图图图甲所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左端在2 g处,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 g+20 g+2 g=122 g。(2)如图图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 mL,液柱上表面在60 mL处,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60 mL=60 cm3。(4)由实验步骤(1)(3)可知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m'=122 g-74 g=48 g,则液体的密度ρ===0.8 g/cm3。
26.(1)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82.6 1.5×103
(1)天平使用前调平时,应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所以图甲中,小红操作不规范之处是调节平衡螺母前未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由图乙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50 g+20 g+10 g+2.6 g=82.6 g。
由图丙可知,当量筒内液体体积为10 mL时,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 g;当量筒内液体体积为30 mL时,容器和剩余液体的质量为50 g;由此可得,倒出质量Δm=80 g-50 g=30 g的液体的体积为ΔV=30 mL-10 mL=20 mL=20 cm3,液体的密度:ρ===1.5 g/cm3=1.5×103 kg/m3。
27.(1)水平 零刻度线 左
(2)12
(3)10 1.2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图甲),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所以李子的质量为m=10 g+2 g=12 g。
(3)②装有李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为112 g,烧杯质量为50 g,
倒入水的质量:
m水=m总-m李-m杯=112 g-12 g-50 g=50 g,
根据ρ=,倒入烧杯中水的体积:
V水===50 cm3;
④将李子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0 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
V水'===60 cm3;
所以李子的体积:
V李=V水'-V水=60 cm3-50 cm3=10 cm3;
李子的密度:
ρ李===1.2 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