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6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选择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2.[2020·宁波]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的。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光心13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
A.、放大 B.、放大
C.、缩小 D.、缩小
3.已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 ( )
A.倒立、缩小 B.倒立、等大
C.倒立、放大 D.正立、放大
4.[2019·凉山州] 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5.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图图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cm 10 15 20 30
像距/cm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D.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为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8.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在屏上恰好能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图果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这时屏上的像 ( )
A.只存在下半部分
B.只存在上半部分
C.消失
D.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稍暗些
二、填空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三班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全班分成7个小组,使用焦距均为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最后,老师将各组实验的结果画在了中。图中1和1',2和2'……7和7'分别表示实验时各组的物和对应像的位置,P点在2倍焦距处。请你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_______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 的实像。
(2)从________两组可以看出,当物体位于2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 的实像。
(3)从6、7两组可以看出,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________侧,且像是________立的。
10.用如图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________有关。
11.[2020·广东] 如图图所示,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要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需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
三、实验探究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如图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利用如图图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如图图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偏高,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 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承接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透镜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通过凸透镜直接观察。
13.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地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2)同学们测量并绘制出物距u和像距v的关系图像如图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图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若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凸透镜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将蜡烛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14.如图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__之间。
答案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C
2.A 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3 cm,满足2f>u>f的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的实像与“F”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3.C 由图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4.B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u=20 cm=2f,则f=10 cm。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15 cm处时,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A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是不成像的,故甲组数据是错误的。
6.B 由于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所以此时u>2f,f7.C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20 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0 cm,故A错误;将蜡烛移动到20 cm刻度处时,物距为50 cm-20 cm=30 cm>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将蜡烛移动到35 cm刻度处,u=50 cm-35 cm=15 cm,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故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将蜡烛移动到45 cm刻度处,u=50 cm-45 cm=5 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光屏上接收不到像,故D错误。
8.D
9.(1)1、2 倒立、放大
(2)4、5 倒立、缩小
(3)同 正
10.12.0 实 物距 由图可知,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62.0 cm-50.0 cm=12.0 cm,即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2.0 cm。实验中,小明移动蜡烛,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缩小的像,此像能成在光屏上,故是实像;继续移动蜡烛发现,在光屏上可以成放大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大小有关。
11.倒立 右 上 由图知,物距为u=50.0 cm-25.0 cm=25.0 cm<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u>2f=30 cm,故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上移。
12.(1)会聚 10
(2)①上 ②缩小 ③右
13.(1)C (2)10 (3)放大 左移
(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最方便合理的调节方法是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2)因为物距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甲可知u=2f=20 cm,v=2f=2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 cm。(3)由图乙可知u=20 cm-5 cm=15 cm,此时的物距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移动光屏,将会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凸透镜位置不动,像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方法可知,应增大物距,即将凸透镜适当左移。
14.BC 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若两次成像均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应在B点而不是C点,故一次成的是实像,一次成的是虚像。由于AB间的距离小于AC间的距离,故当烛焰在B点时,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烛焰在A点时成的是实像,故凸透镜应该在B的左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成的是实像,凸透镜应在AC之间,故凸透镜的位置应该在BC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