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真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真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5 14: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雅安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人的修养和节操。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们所属的思想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图1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经济的交流
B.巩固国家的统一
C.促使书写更加简便
D.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3.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4.图2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
5.“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宋璟
6.唐代进士科的考试着重于文学写作,也要考帖经(儒家经典基础知识测验)。唐玄宗统治时期,允许考生以作诗代替考帖经。唐代的这种做法
A.推动了经济繁荣 B.有利于尚武风气的形成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
7.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A.发明过程 B.传播途径
C.先进程度 D.世界贡献
8.某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二月初三日,……亲率战船400余艘、将士25000余名……初十日,荷兰人四顾无援,遂降。……致信荷兰长官,指出如将其交还中国,可允许荷兰人携带财物离开。”该史书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中俄雅克萨之战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平定噶尔丹叛乱
9.图3为洋务派开办的部分企业。
据此可知洋务派
A.获得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B.前期主要发展民用工业
C.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创办的企业都在沿海地区
10.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研究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会产生差异。下面是三位人物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上认识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11.有一首歌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首歌反映了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12.表1为1957年我国部分行业产量情况。表中信息说明我国
表1
项目 产量 比1952年增长
钢产量 535万吨 296%
原煤产量 1.31亿吨 98.5%
发电量 193亿千瓦时 164%
粮食产量 1.95亿吨 19%
棉花产量 164万吨 26%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B.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
C.农轻重的比例协调发展 D.农业生产实现了专业化
13.1984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视察了深圳等地后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同年5月,国家决定
A.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B.把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
C.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4.他的剧作展示了16世纪至17世纪初英国广阔的社会景观,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世态,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他是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15.表2中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表2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A.新航路开辟的利弊 B.殖民掠夺的罪恶
C.世界各地密切联系 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6.《世界文明史》一书中写道:“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这段话评价的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17.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该学者评论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18.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起先是给各州盖房、筑路、修桥、兴校提供贷款,后来是实施直接的联邦工程方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 B.恢复银行信用
C.加强对工业指导 D.解决失业问题
19.图4为小明同学收集的中国加入某国际组织20年成果统计资料。中国加入的这个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 B.世界贸易组织
C.二十国集团 D.联合国
20.表3中材料表明
表3
1965年 美国总统命令轰炸越南北部,1970年美国将战争扩大到柬埔寨。
1983年 美国军队侵入加勒比海地区的小岛国格林纳达。
1999年 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空袭,并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2001年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安全 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进程已终止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一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会议名称是什么?(1分)
材料二 刘少奇在修改党章报告中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偏向。”这个论断列入党章,为中共七大所通过。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新发展。(2分)并简述其重要意义。(2分)
(3)综合材料一、二,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
图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图7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示意图
(1)根据材料,指出图6与图5相比有哪些变化?(3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2分)
(2)图7表明欧洲出现怎样的局面?(1分)分析这种局面对欧洲产生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应坚持哪些原则?(1分)
2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宋神宗时大搞农田水利。北宋中期在南方修复并兴建了许多圩(围)田和其他水利设施。宋太宗曾令江南、两浙等诸州长吏,劝谕百姓种植北方的粟、麦、黍、豆等作物。宋真宗时,将从越南引进、原在福建种植的占城稻,下令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南宋时,太湖地区便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采取的措施。(2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1分)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却使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厉的粮食无偿征集,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就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而1920年的粮食产量也只有1913年的一半。在许多产粮区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问题。(2分)为此苏俄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材料三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粮食生产的成就,并指出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政策因素。(3分)
材料四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从生产形势看,农业生产成本仍在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抗灾减灾能力有待提升,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较大。
——摘编自《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19年10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一条建议并对其进行说明。(3分)(要求:建议的观点明确,说明的内容具体,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川省雅安市2022年中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C 4.A 5.C 6.D 7.D 8.A 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21.(9分)
(1)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分子的出现,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2分)
会议名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分)
(2)新发展: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分)
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分)
(3)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
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党。(2分)
22.(9分)
(1)变化:国家增多,出现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部分国家疆域发生变化(如德国疆域变小、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有些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如俄国变成苏联)。(3分)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2分)
(2)局面:走向联合;欧洲共同体成立(1分,答出一点即可)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发展;促进西欧国际地位提高;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原则:国际关系中要坚持合作共赢;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团结共谋发展。(1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12分)
(1)措施:统治者引导种植粮食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引进和推广新的粮食作物。(2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分,答出一点即可)
(2)问题: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缩减;发生农民骚乱和暴动。(2分,答出两点即可)
调整: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1分,答出一点即可)
(3)成就: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粮食稳定高产;人均占有粮食大大增加。(2分,答出两点即可)
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3分)
评分标准
一等:3分 观点明确合理;事实准确,有两个及以上事实;事实说明清晰有理并与观点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等:2分 观点基本合理;事实基本准确,有1个及以上事实;事实说明基本清晰有理并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等:1分 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只有1个基本准确的事实或者只有较为清晰有理的说明;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等:0分 观点、事实、说明均与试题要求无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