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共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 教学设计(共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16:50:25

文档简介

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说出脑、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3.阐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能够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学会用科学态度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
6.认同科学知识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与同学们一起玩“逃脱魔掌”游戏。
游戏规则:将左手掌朝下伸向左前方,右手则食指伸出,点在右侧人员伸出的左手掌心中,然后主持人站在圈中选择一个时刻点喊出一二三,此时,所有参加游戏的人需要迅速的用左手抓住左侧人员的食指,同时也要迅速的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缩回,不要被右侧的人抓住,被抓住的人出局,然后游戏继续进行。
这主要是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这一活动?从而引出人体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如何调节我们人体的各项活动的?神经系统有什么特殊的结构,使得它有如此神奇的功能?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教师】同学们知道: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那么人体内,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也是细胞,我们称之为神经元。
课件展示光学显微镜下的神经元图片,这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神经元,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能观察到神经元的什么结构。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教师】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神经元的细胞体,可以看到细胞体中的细胞核、细胞质,但难以看清神经元的完整结构,也看不清有些结构的细节。其实,科学家早已通过先进的仪器和技术揭示了神经元的真面目。为了让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们来观察分辨率更高、更清晰的神经元。(课件展示高分辨率神经元图)
【学生】观察图片,初步认识神经元的外形和结构。
【教师】我们将神经元与组成人体的一般细胞进行比较。提问:神经元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三大基本结构吗?神经元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呢?
【学生】比较动物细胞和神经元的结构。
【教师】课件展示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结构模式图,总结介绍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与一般细胞相比,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有些轴突和较长的树突外包裹着髓鞘。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学生】听讲,认识神经元的结构。
【教师】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对信息传递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进行小结: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兴奋能够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一个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传递给多个神经元。同样,一个神经元也可以接受多个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因此,神经元的这种结构特点对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网络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听讲,认识和理解神经元的功能。
三、课堂反馈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
A.神经元 B.神经末梢 C.神经纤维 D.神经中枢
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B.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C.神经纤维是由③以及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D.神经元长突起末端的细小分支④是神经末梢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说出脑、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3.阐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能够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学会用科学态度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
6.认同科学知识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知道,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那么,神经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模式图”,引导学生自读课本P33-P3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神经系统包括哪两部分?2.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分别由什么组成?
【学生】结合模式图,认真自读课本P33-P34,小组讨论相关问题,请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和脊髓通过这些神经调节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
【教师】课件展示“人脑的剖面示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课本P3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功能?2.大脑的功能与哪个结构密切相关?
【学生】结合示意图,认真自读课本P34,小组讨论相关问题,请一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做灰质,又称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内部是许多神经纤维汇集成的部位,因色泽白亮,叫白质。在大脑皮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做神经中枢。大脑有调节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分别主管人体的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语言、视觉、听觉、嗅觉等活动(展示大脑皮质功能分区示意图)。
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也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小脑的作用在于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脑干在大脑的下方,下端与脊髓相连。脑干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学生】听讲,认识脑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课件展示“脊髓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自读课本P36,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脊髓在哪儿?在同桌身上指出。2.脊髓有什么功能?
【学生】通过互指,认识脊髓的位置。结合课本,说出脊髓的功能。
【教师】进行简单补充和总结:1.脊髓上端与脑相连,下端至身体腰部。用手指沿着身体背部中央往下移动,就能感觉到脊柱,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2.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脊髓通过脊神经与人体大部分器官发生联系。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具有传导上下神经冲动和完成低级反射的功能。
【学生】听讲,认识到脊髓的重要性。
三、课堂反馈
1.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 D )
A.大脑、小脑、脑干     B.脑和脑神经
C.脑神经和脊神经      D.脊髓和脑
2.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 D )
A.脑和脊髓 B.脑神经和脊神经
C.大脑、脊髓、神经 D.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
3.下列各项按照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D )
A.神经末梢→神经元→脊髓→神经系统
B.神经元→神经组织→神经纤维→神经系统
C.神经末梢→大脑→神经组织→神经系统
D.神经元→神经组织→大脑→神经系统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1节 人体的神经调节(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说出脑、脊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3.阐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能够通过探究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学会用科学态度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
6.认同科学知识有益于身心健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结构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人们被尖锐物体所扎的图片,提出问题:如果手指偶然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或者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你是先感觉疼还是先把手缩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你知道“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吗?吃梅的时候,我们的口腔里会分泌许多唾液;吃过梅的人看见别人吃梅时,口腔里也会分泌许多唾液。这些不同的活动都是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对身体内部或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内容回答:反射。
【教师】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呢?
(一)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教师】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个典型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步骤体验膝跳反射。
【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体验膝跳反射。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敲击韧带时,受测同学的小腿有什么反应?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回答:敲击韧带时,受测同学的小腿会不由自主地向上弹起。
【教师】膝跳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膝跳反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有哪些?如果缺少其中某一个环节,反射还能进行吗?
2.为什么要在受测同学自然放松状态下进行实验?若受测同学有意识地绷紧膝关节,实验能成功吗?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教师】评价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补充:1.参与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缺少其中某一个环节,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冲动的传递将受阻,反射不能进行。2.受测同学自然放松时腿部肌肉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出其不意地敲击他的膝关节韧带时,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再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作出相应处理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腿部相应的肌肉(效应器),引起相关肌肉收缩,从而产生小腿向上弹起的动作,完成膝跳反射。如果受测同学紧绷膝关节,此时由大脑发出的指令已经使腿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膝跳反射将不会出现。(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膝跳反射)
【学生】听讲,认识反射的过程。
【教师】小结:反射在一定的神经结构里进行,这种结构就是反射弧。人体完成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二)反射的类型
【教师】人体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反射活动,如吮吸反射、缩手反射、“望梅止渴”等。它们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吮吸反射和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叫作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等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这类反射叫作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参与下完成的。
【学生】听讲,认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教师】人类有哪些特殊的反射活动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人类除了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外,由于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还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课堂反馈
1.在反射弧结构中,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D )
A.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 C.效应器 D.感受器
2.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D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谈虎色变
3.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 D )
A.膝盖上位的韧带和小腿肌肉 B.膝盖下位的韧带和小腿肌肉
C.膝盖上位的韧带和大腿肌肉 D.膝盖下位的韧带和大腿肌肉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