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16:55:57

文档简介

第2节 动物的行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4.了解动物的行为,亲近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难点】
1.后天性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展示“仙鹤起舞”、“蜜蜂采蜜”图片,讲述: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你就会发现仙鹤起舞、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蜜蜂采蜜等奇妙的现象,其实,这些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
【教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运动器官的参与,都能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教师】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类型呢?
【学生】 观察教材插图,结合日常生活所见,回答。
【教师】小结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例如,响尾蛇的红外线感受器极其灵敏,能够感知鸟或哺乳动物的准确位置。
(2)动物的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危害茶、桑、果树等植物的尺蠖平时身体弯曲,遇到敌害时就伸直身体,伪装成树枝,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在海洋中生活的软体动物乌贼,当它受到鲨鱼等凶猛动物的威胁时,就会将身体内墨囊中的墨汁释放出来,向敌害放射“烟雾弹”,乘机逃走。
(3)动物的生殖行为能够使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动物一般都有其特殊的生殖行为,如求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或哺乳等。孔雀的开屏、青蛙的高昂鸣叫、羚羊的打斗,哺乳动物的哺乳育幼等都是典型的生殖行为。
(4)动物的迁徙行为能够使动物迁移到环境适宜的环境中生活。例如,家燕春季从南方飞往北方,在屋檐下筑巢育雏;秋季来临,植物叶落,昆虫死亡或越冬,亲鸟带领有鸟离开出生地去南方。
此外,动物的行为还有节律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学生】听讲,认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方案:首先,请同学们提出一个与蚂蚁觅食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设置对照实验?
(2)各种实验材料应如何使用?
(3)主要观察记录哪些实验现象?
【学生】各小组讨论与分析蚂蚁的生活习性,提出问题,作出相应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强调单一变量的原则,例如,探究颜色对蚂蚁觅食行为的影响时,可以选用白芝麻与黑芝麻,红糖与白糖,红西瓜瓤与黄西瓜瓤,醮了糖水的彩色纸片等作为对照实验。探究气味对蚂蚁觅食行为的影响时,可以选用盐和糖,浸泡了等量盐水、白糖水、白醋、清水的棉球等作为对照实验等等。各种实验材料要与蚁穴等距离同方向摆放,界限清晰。采用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觅食蚂蚁的数量,判断蚂蚁的觅食途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代表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同学提出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想探究动物的什么行为呢?还有哪些更好的研究方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各种动物的行为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期待着你们更精彩的发现!
三、课堂反馈
1.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生殖行为的是( B )
A.家燕南飞   B.母鸡孵卵    C.猎豹飞奔   D.蜜蜂采蜜
2.孔雀开屏是( D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竞争行为 D.繁殖行为
3.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段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B )
A. 繁殖行为 B. 防御行为 C. 攻击行为 D. 取食行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2节 动物的行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4.了解动物的行为,亲近动物,培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难点】
1.后天性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撒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学生】议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撒尿吗?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4.这三种行为一样么?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5.前一种和后两种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师】动物都有哪些行为?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举例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一出生就会的,哪些需要后天的学习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有什么区别?
【学生】学习行为要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列表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异同: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性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来就有,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低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教师】那么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学生】先天性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如果只具备先天性行为,动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教师】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学生】先天性行为是简单的、出生时就具有的行为,使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后天性行为使生物更好适应复杂多变环境,是其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
【教师】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学生】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比例也就越大。后天性行为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教师】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二)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动物的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二,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第三,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研究动物的行为有哪些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教师】总结:人们研究动物的行为,就是要揭示动物行为的形成、发生、发展及其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能更好地认识、保护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动物。
三、课堂反馈
1.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A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2.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 )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3.下列动物行为中,都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C )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孔雀开屏 ④老马识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起调控作用的是( A )
A.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C.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 D.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