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饮食与营养
教学目标
1.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尝试鉴定常见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存在;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家人和自己的饮食与营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营养物质类别和一般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
营养物质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从生物圈中获得一些基本的条件,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饮食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选购三餐食物
在饭桌上,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或者长辈说多吃点,有营养。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饮食呢?一日三餐应该怎样选择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根据教材提示的食物,完成三餐选购小游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根据生活经验和经历,选择出自己的一日三餐搭配,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完成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其实,一日三餐的选择都是根据食物的成分搭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那么食物会含有以上这些物质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鉴定一下。
(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第一组实验过程,找出实验材料和用具,并猜想一下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将准备好的碘液分别滴适量于一些米饭粒和馒头屑上,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变化,并引导其进行讨论。
实验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第二组实验过程,找出实验材料和用具。然后,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将装有一些鸡蛋清的两只烧杯置于桌面,向其中一个烧杯中加少量开水,并轻轻摇动;另一只烧杯中加少量冷开水,轻轻摇动。边做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猜想实验结果。
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第三组实验过程,找出实验材料和用具。然后,进行演示实验:取一粒烧熟的花生种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用牙签蘸少许食用油点在白纸上,与压过花生的白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
思考:
(1)判断三种现象验证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是什么?
淀粉遇碘酒会变蓝色说明饭粒中有淀粉的存在。蛋白主要的成分就是蛋白质,它遇到热的东西后会发生凝固,这是蛋白质的重要特性。有油出来,那是脂肪,它会形成油滴。
(2)你还知道其他的鉴定方法吗?
蛋白质直接燃烧时会散发出臭味,相同体积的脂肪比水轻,脂肪会漂浮在水面成为油滴。都可以作为鉴定食物成分的依据。
(3)你知道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我们吃饭,就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这些营养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哪些呢?
(三)营养物质
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叫做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糖类,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在人体内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利用;脂肪主要储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肌体的重要成分;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三、课堂反馈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1节 饮食与营养.docx。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