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学目标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
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全面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图文资料: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建起一座座工厂生产布料以及其他产品。工厂产生的黑烟慢慢地将附近的树干都熏黑了,这时,浅灰色胡椒蛾反而更容易被发现,因而更容易被鸟捕食,自然选择开始青睐黑色胡椒蛾了。到了大约1850年,几乎所有的胡椒蛾都是黑色的。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
【学生】得出结论: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教师】那么在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能适应环境?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活动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
(一)“寻找教室里的蝴蝶”的模拟探究活动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模拟蝴蝶的天敌去发现蝴蝶,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蝴蝶为了自身的生存必须用各种方式把自己“藏”起来。
蝴蝶的种类多、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因此可让学生不受书本上蝴蝶的限制,自由设计蝴蝶。在教室里增加一些自然画,蝴蝶不仅贴在墙上,黑板上(或白板上),也可以藏在各种花草丛中。这样,学生可以从寻找过程中明白怎样的蝴蝶才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学生】按书上的方法步骤活动。
【教师】统计两名同学1分钟内抓了多少只纸蝴蝶。
完成教材中的讨论题:
颜色、形态和周围环境特点差异大的蝴蝶容易被发现,而与周围环境相似的蝴蝶不易被发现,这样的蝴蝶才能更好地生存与繁衍。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PPT展示仙人掌、睡莲、猎豹、北极熊、竹节虫图片,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提供相应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图片资料以及其他丰富的相关信息,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共同讨论,主动建构,分析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等结论 。
【教师】除书上介绍的资料外, 你还能列举一些有关“生物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学生】展示各组课前准备的资料。
保护色:如北极狐,北极熊的白色体色
拟态:竹节虫,枯叶蝶,叶虫,尺蠖等
警戒色:金环蛇等有毒生物的体色
结构上:如骆驼的驼蜂,人体的关节适应运动,免的后腿粗壮与跳跃功能.......
骆驼为了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进化出了各种生理特征。 比如骆驼的驼峰,当干季来临、缺少食物时,骆驼就靠从驼峰里吸收脂肪来维持生命。而它的脚又肥又大,脚下有垫,适于在沙上行走;鼻子可以开闭,适合的抵抗风沙的侵袭;它的眼睛构造也可以避免刺眼的太阳光照以及风沙进眼。所以,它就能在沙漠中生活自如。
【教师】生物的适应现象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对生物的适应现象做更具体的分析。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1)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2)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动物具有与其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器官。
【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感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综合性的。即使是同一个生物个体,也能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
【教师】出示 “爱打扮的雷鸟” 图片及案例:某年冬天,雷鸟如常换毛,但降雪却延迟。那么雷鸟会遭遇什么样尴尬呢?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师生共同分析出适应相对性产生的原因:遗传物质相对稳定,而环境条件多变,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原来的适应可能会变成不适应。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小结:生物普遍存在适应环境的现象,表现在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三、课堂反馈
建议使用:【同步测试】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ocx。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