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 第1节 水中的动物 同步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21:03:24

文档简介

第1节 水中的动物(第1课时)
1.下列哪项与鱼类适合于水中生活无关( )
A.用鳃呼吸 B.体表覆盖鳞片
C.体温不恒定 D.身体两侧有侧线
2.下列不属于鱼类的是(  )
A.鲍鱼 B.鲳鱼 C.鲨鱼 D.鲫鱼
3.鲫鱼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  )
A.胸鳍和腹鳍的不断摆动 B.尾鳍的不断摆动
C.尾部和身体的左右摆动 D.各种鳍的不断摆动
4.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B.青鱼、鲫鱼、鲢鱼、鳙鱼
C.青鱼、鲫鱼、鲤鱼、鳙鱼 D.青鱼、鲤鱼、鲢鱼、鳙鱼
5.鱼能在水中呼吸,而人却不能。这是因为鱼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排到水中,其排出途径是( )
A.血液→鳃→口腔→水 B.血液→鳃→鼻→水
C.血液→鳃→水 D.血液→鼻腔→口腔→水
6.你捉过鱼吗?下河摸鱼时,很难把鱼攥到手里,即使捉到手里又往往让它挣脱,这是由于其体表有黏液,非常黏滑。鱼体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B.预防人类捕捉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7.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于2019年10月18日在武汉举行,吉祥物名为“兵兵”(如图),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流域洄游鱼种——中华鲟,下列和它同属一个类群的是( )
A.章鱼和鲤鱼 B.墨鱼和鱿鱼
C.鲢鱼和带鱼 D.鳄鱼和鲨鱼
8.用吸管吸取红墨水,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水的流动情况是( )
A.墨水不流动
B.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而后再由口流出
C.墨水由鳃盖后缘流入,由口流出
D.墨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有侧线,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都属于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正确。体温不恒定与鱼类适合于水中生活无关,错误。故选:C。
2.A 解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鲳鱼、鲨鱼和鲫鱼都是鱼类, “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A符合题意。故选:A。
3.C 解析:鳍的作用是游泳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其中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胸鳍和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故选:C。
4.A 解析: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其中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通常称为“四大家鱼”,是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
5.C 解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故选:C。
6.A 解析:鱼的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故选:A。
7.C 解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中华鲟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鲤鱼属于鱼类,不合题意。墨鱼和鱿鱼属于软体动物,不合题意。鲢鱼和带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鲨鱼属于鱼类,不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把红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红墨水流动的方向是水从口流入鳃,再由鳃盖后缘流出。故选:D。
1第1节 水中的动物(第2课时)
1.关于河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河蚌属于脊椎动物 B.河蚌用鳃呼吸
C.河蚌的运动器官是鳍 D.河蚌与甲鱼等同属于软体动物
2.田螺、乌贼、蜗牛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
A.身体外面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能产生珍珠 D.都靠斧足运动
3.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B. C. D.
4.下列哪一特征不属于软体动物的特征(  )
A.身体柔软 B.身体有贝壳 C.身体分节 D.有外套膜
5.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
A.斧足 B.鳃 C.贝壳 D.外套膜
6.据报道 ,南京一市民买了2.5千克河蚌,在其中一只河蚌内剖出了12颗大小不同的珍珠,让大家啧啧称奇。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珍珠是由河蚌的哪一结构形成的( )
A.贝壳 B.珍珠质 C.外套膜 D.珍珠层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叙述错误;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叙述正确;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C叙述错误;甲鱼属于爬行动物,河蚌属于软体动物,D叙述错误。故选:B。
2.B 解析:乌贼的贝壳退化为海螵蛸,A错误;田螺、乌贼、蜗牛的身体柔软,都有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田螺、乌贼、蜗牛都不能产生珍珠,C错误;田螺靠斧足运动,乌贼用腕足运动,蜗牛用腹足运动,D错误。故选:B。
3.B 解析:乌贼、章鱼、河蚌、扇贝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A蚯蚓是环节动物,B是章鱼属于软体动物;C是家蚕属于节肢动物;D蜈蚣属于节肢动物。故选B。
4.C 解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足的形状各具特色,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乌贼的腕足等。由分析知,身体柔软、体外大多具有贝壳、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等都属于软体动物的特征,故ABD不符合题意。软体动物的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因此,身体分节不属于软体动物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故选:C。
5.B 解析:河蚌是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官。故选:B。
6.C 解析: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珍珠是由于软体动物的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层将偶然落入的沙粒包裹而形成的,产量很少;人们利用珍珠形成的原理,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人工制作成的珍珠核植入珍珠贝和三角帆蚌中,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养殖,就可以得到大量人工培育的珍珠。因此珍珠的形成与外套膜有关。故选: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