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备考导航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学习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和历史条件,认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2.通过史料分析,了解秦朝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3.通过史料分析和课堂讨论,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增强史料实证素养,体会统治思想和制度建设对于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难点: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秦的统一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
1.条件
(1)必然性
(2)可能性
2.过程
(1)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3)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3.巩固
(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①确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朕”“玺”“诏”
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指丞相(协理政务)、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③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2)巩固统一
4.意义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2)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秦朝的暴政
1.表现
(1)秦始皇
(2)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结果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1)原因
(2)爆发
2.秦的速亡
(1)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2)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被刘邦打败。
发掘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4“学思之窗”: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
提示 经济文化相对于东方六国落后的秦国人才比较匮乏。李斯将人才提升到敌我战争中战略资源的高度,强调了人才在统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促使秦王嬴政改变主张。秦国实施特殊的人才政策,吸引众多军政精英来到秦国,为秦的统一和帝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
2.阅读教材P18“学思之窗”: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提示 材料中语言反映楚人反秦意识强烈,陈胜攻占地区正是当年楚国旧境,“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拓展教材·读一读
1.秦“统一货币”
信息解读:《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秦铸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显示王权至上与秦大一统的理念,成为后世基本币型,体现统一对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产生深远影响。
2.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战争目的 反抗秦的暴政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代表阶级 农民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
战争性质 农民战争 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帝位之争
信息解读:刘邦和项羽间楚汉战争不再是农民起义战争,可以说由秦末割据战争转化为统一战争。项羽起初虽然占绝对优势,但其缺乏远见,甚至大搞分封企图倒退至秦之前割据时代,违背统一的历史潮流,加上刚愎自用、残忍暴虐最终被知人善任、顺应统一形势的刘邦打败。
易错排查·试一试
1.战国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需要稳定发展是统一的根本动力。(√)
2.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近交远攻的策略。(×)
3.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4.郡县制的创立是对分封制的否定。(√)
5.秦朝的“焚书”是把全国的书籍统统烧掉。(×)
6.统一后的秦王朝只存在了十几年时间,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主题一 “六王毕,四海一”——秦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命题探究】
角度1 秦统一的必然性
史料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①”。孟子提出“定于一”②,尊新王。
——据《论语》《孟子》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③。”
——《吕氏春秋》
读史
① 孔子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恢复周礼
② 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建立新王朝
③ 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思考 史料体现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对秦的兼并战争来讲反映怎样的历史信息?
提示 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反映秦结束战国分裂局面是人心所向的历史潮流。
角度2 秦统一的意义
史料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考 结合秦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概述史料中“凝聚性”“稳定性”的具体表现。
提示 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秦律:稳定了统一秩序;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强化民族认同感。灵渠、驰道:经济文化交流便利,利于控制地方。长城、移民:人民生活安定,文化融合,强化了民族凝聚力。
角度3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史料 “秦朝政府的组织”示意图
解读 ①从上到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乡、里、亭;②图示体现该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思考 相比于分封制,郡县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提示 地方官员的产生由世袭到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角度4 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史料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①,公之大者也②;其情,私③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读史
① 革新政治制度,废分封行郡县
② 肯定制度的历史功绩
③ 秦制有利于维护君主权威
思考 柳宗元如何评价秦朝的制度创新?
提示 肯定了秦制度创建的历史功绩,被后世王朝长期沿用。
【素养提升】
1.家国情怀——认识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3)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交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4)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2.历史解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制度核心——皇帝制度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设置诸卿。三公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处于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的状态,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秦朝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3.家国情怀——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1)“百代皆行秦政事”,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2)秦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3)中央集权体制下,发挥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秦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
主题二 “阿房,阿房,亡始皇”——大秦帝国的灭亡
【命题探究】
角度1 秦朝的政治危机
史料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①。
——《史记》
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椎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②。
——摘自教材P16历史纵横
读史
① “陨石刻字”体现百姓强烈的反秦意识
② “刺秦”反映六国贵族残余势力反秦活动
思考 史料反映“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的秦朝面临怎样的政治危机?
提示 社会矛盾激化,反秦现象出现。
角度2 秦朝速亡的原因
史料 秦王朝建立后,统治者没有以发展经济、安定民生为首务,而是为满足自身好大喜功的政治私欲,长期延续军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在击胡攻越的扩张战争中耗尽民财国力。
——摘编自高旭《记忆反思民权——〈淮南子〉
视域中的秦末陈胜起义》
思考 归纳史料中作者对秦亡观点的认识。你怎样评价秦朝“击胡攻越”的军国主义战争政策?
提示 认识:不能及时调整统治政策,而是好大喜功,继续施行武力征伐政策。
评价: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发展了多民族国家;但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短命而亡。
【素养提升】
1.唯物史观——秦朝速亡的原因
(1)秦朝统治者的暴政。统治者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征伐无度,百姓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沉重。秦以法家思想治国而且秦法严酷,轻罪重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本身的问题,即所谓的权力的制约机制的欠缺而导致权力被滥用的问题。
2.家国情怀——秦朝速亡的启示
(1)得民心,统一六国;失民心,二世而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长治久安。
(2)认识秦短命而亡的启示,有利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021·辽宁沈阳高一期中)一月古时又叫“政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中央集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结合所学,因避讳皇帝名号改称谓,表明皇帝制度通过许多具体规定,体现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反映了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征,故选A项。
2.(2021·山东青岛高一期末)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针对这一困局,秦朝推行(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焚书坑儒
答案 C
解析 根据“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导致的诸侯割据,相互争霸,周王室走向衰微,因此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加强中央集权,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选C。
3.(2021·江苏徐州高一期中)钱穆指出:“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是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D
4.(2020·山东五莲高一期中)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A.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B.导致秦朝的统治暴虐而亡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所述及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体现出秦朝在大一统之后所实行的“统一”措施,这就使得其统治区域内的凝聚力大大增强,而不是各自为政,故选C项。
5.(2021·北京市房山区高一期末)198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银币之一的正面有“陈胜吴广——公元前3世纪”字样。该纪念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灭六国统一全国 B.秦朝的农民起义
C.开通了丝绸之路 D.实行南北面官制
答案 B
解析 陈胜吴广是秦朝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故B项正确;A项是秦始皇的功绩,排除;C项在汉代开通,是沟通东西方交流的命脉,排除;D是辽朝的官制,排除。故选B。
6.(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三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过秦论》
材料四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773—819)《封建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叙述了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答案 (1)史实:秦统一六国;建立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为后世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态度:贾谊认为秦始皇是暴虐的君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实行严刑峻法的统治措施,并且废分封,行县制,建立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柳宗元肯定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打破了原来贵族政治,实现了向官僚政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