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细胞 章末检测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细胞 章末检测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11:03:5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细胞 章末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使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观察的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
A.30 B.50 C.400 D.4
2.(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图中能将细胞放大的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⑤
3.(2022七上·封开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2.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4.(2021七上·甘孜期末)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则放大倍数为(  )
A.50 B.100 C.150 D.200
5.(2021七上·河池期末)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对光应该看到的视野是(  )
A.雪白的 B.昏暗的 C.黑色的 D.刺眼的
6.(2021七上·重庆期末)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实物倒像
B.对光时,光线太强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C.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D.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7.(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8.(2021七上·松原期末)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最多,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②和⑤ B.③和⑤ C.③和④ D.①和④
9.(2021七上·揭西期末)小明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的大部分图像,他想将此细胞调到视野的正中央,以便更好地观察,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10.(2021七上·重庆期末)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请你判断污点在(  )
A.目镜 B.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
1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壁、细胞膜 B.细胞质、细胞壁
C.细胞核、细胞膜 D.细胞壁、细胞核
12.(2022七上·南山期末)人体心脏细胞中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13.(2022七上·南山期末)自然界中植物体的花呈现五颜六色,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液泡 B.细胞壁 C.细胞质 D.叶绿体
14.(2021七上·甘孜期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线粒体 B.细胞质
C.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15.(2021七上·甘孜期末)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构成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生物体
16.(2021七上·朝阳期末)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取材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消毒牙签轻刮自己口腔内侧壁
B.用消毒牙签刮取齿垢
C.用解剖刀轻刮自己口腔上壁
D.用滴管吸取唾液
17.(2022七上·恩平期末)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 B.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C.有利于染色 D.杀死细菌
18.(2021七上·甘孜期末)柠檬吃起来很酸,这些酸味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9.(2021七上·虎林期末)这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谁的观察效果最好(  )
A. B.
C. D.
20.(2021七上·虎林期末)把菠菜放入水中煮沸水变成了淡绿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菠菜叶肉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1.(2021七上·重庆期末)萌萌用自己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她看到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个细胞肯定不会取自(  )
A.洋葱表皮 B.黄瓜表层果肉
C.口腔上皮 D.番茄果肉
22.(2022七上·中山期末)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② B.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C.③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D.④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
23.(2021七上·重庆期末)将灰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鼠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培育后将胚胎植入黑鼠的子宫中,生下的小鼠体色应是(  )
A.灰色 B.黑色 C.白色 D.杂色
24.(2021七上·重庆期末)如图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
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一样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25.(2021七上·贵州期末)图示为某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①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B.西瓜汁可能是来自④
C.②⑥属于能量转换器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跟③有关
26.(2021七上·广州期末)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7.(2021七上·广州期末)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28.(2021七上·广州期末)某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 ,连续3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120条 B.40条 C.10条 D.5条
29.(2021七上·揭西期末)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变化顺序为(  )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30.(2021七上·松原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P”,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
A.“q” B.“b” C.“d” D.以上都不对
31.(2022七上·潮安期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④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⑤中储存遗传物质 D.⑦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32.(2022七上·潮安期末)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C.③过程表示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
D.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33.(2021七上·普宁期末)植物细胞分裂时,下列结构的变化最先发生的是(  )
A.细胞核分成两个 B.形成新的细胞壁
C.形成新的细胞膜 D.细胞质分成两份
34.(2021七上·甘孜期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 D.染色体
35.(2022七上·揭东期末)一个受精卵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A.46条 B.23条 C.92条 D.需要观察
36.(2022七上·禅城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  )
A. B.
C. D.
37.(2021七上·揭西期末)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不但形成新的细胞膜,还形成(  )
A.新的细胞壁 B.新的细胞质
C.新的细胞核 D.原来的细胞壁向内凹陷
38.(2021七上·阳信期末)下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步骤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39.(2021七上·潞城期末)下列探究器具都属于解剖器具的一组是(  )
A.烧杯 B.镊子、刀片
C.酒精灯、钥匙 D.天平、放大镜
40.(2021七上·甘孜期末)组成细胞的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水、脂质 B.水、糖类
C.蛋白质、无机盐 D.蛋白质、糖类
二、连线题(共2题,共10分)
41.(2021七上·克东期末)请你把下列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42.(2021七上·克东期末)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
43.(2021七上·重庆期末)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
(2)图1中c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
(3)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填图1中的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4)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
(5)调整焦距时需要将镜筒下降,这时眼睛应该注视   (填图2中的序号)。
44.(2021七上·吉林期末)实验课上,小明做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根据他的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小明将一块洋葱放到载物台上进行观察,你认为他能观察到细胞结构吗?   。
(2)图2所示是他的几个实验操作步骤,请按正确步骤排序    。
(3)小明的同学盖盖玻片时直接快速的盖上,小明认为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应该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缓缓放下,请问小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图3中,从视野①到视野②,小明向    方移动了玻片标本。从视野③到视野④,小明转动了图1中的    (填序号),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45.(2021七上·宽城期末)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结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两个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细胞放大40倍,可选用10倍的目镜和   倍的物镜。
(2)开始观察时,将玻片标本固定好以后应转动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如果图甲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那么步骤①在载玻片中央应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4)图甲中步骤②表示染色过程,目的是便于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
(5)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近似于   (填“长方形”或“椭圆形”)。
(6)从玻片标本类型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都属于   (填“切片”、“涂片”或“装片”)。
46.(2021七上·资阳期中)如图为两个细胞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是    。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要想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核、液泡等,应调节显微镜的     螺旋。
(3)如果你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些小黑点,移动装片它们不动,转动转换器它们也不动,这时你应该用擦镜纸擦试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5)细胞结构中,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植物细胞最外层较厚,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这层结构叫     。
(7)动物细胞最外层很簿。对物质出入细胞起控制作用,这层结构叫     。
四、综合题(每题9分,共18分)
47.(2021七上·渠县期末)下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   (选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细胞分裂与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   和   。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里的   经过复制而数量增陪,并且   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有一种细胞每20分钟分裂一次,每次都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那么一个这种细胞分裂1小时后变成   个细胞。
48.(2020七上·三台期中)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   结构内。
(2)代表染色体的是图中的[   ],它由DNA和   组成。
(3)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比较,它们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假设原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2n”,以下能正确表示细胞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A.2n→2n→2n
B.2n→4n→2n
C.2n→6n→2n
D.2n→8n→2n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结构中,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⑤粗准焦螺旋和④细准焦螺旋能够升降镜筒。能够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上面有光圈)、③反光镜。因此①目镜和②物镜能将细胞放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25倍,D选项放大200倍,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目镜的放大倍数10×与物镜放大倍数10×的乘积,即10×10=100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雪白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物像比实物大的多,A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C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7.【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8.【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A、②和⑤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B、③和⑤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0倍;
C、③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50倍;
D、①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细胞数目越多。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视野里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根据“哪偏往哪移”,玻片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同理 :我们只要把看到的图形倒过来就是原图形。
1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污点在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1.【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能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因此,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膜。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2.【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能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液泡,液泡中溶解有糖分、色素等物质,所以自然界中植物体的花呈现五颜六色,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液泡,A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4.【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15.【答案】A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构成器官,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时要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刮取上皮细胞,因为口腔侧壁的两边是腮部,柔软有弹性,用消毒牙签刮的时候一般不会损伤口腔壁;而口腔的上下壁则较硬,不方便用牙签刮;齿垢和唾液中难以找到口腔上皮细胞;用解剖刀刮取材料很危险。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7.【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应该调整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等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附着标本,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符合题意。
C、染色是滴加碘液,不是生理盐水,C不符合题意。
D、滴加生理盐水不会杀死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柠檬的酸味物质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由遗传物质,可以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熟记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是关键,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9.【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物像清晰,效果最好,A符合题意。
B.物像不清晰,效果不好,B不符合题意。
C.视野太暗,效果不好,C不符合题意。
D.视野中只有部分细胞,效果不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具体步骤为: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人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盖盖玻片时要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0.【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淡绿色;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1.【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细胞壁就不是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没有叶绿体,故答案为:A不符合题意;
B、黄瓜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故答案为:B不符合题意;
C、口腔上皮属于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C符合题意;
D、番茄果肉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22.【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③滴→①刮→涂→④盖→②染,符合题意。
B.②是染,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不符合题意。
C.③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符合题意。
D.④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3.【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小鼠体内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灰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小鼠细胞核内具有灰鼠全部的遗传信息,因此小鼠的体色是灰色。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4.【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不符合题意。
B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前首先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在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遗传物质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核中,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5.【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结构①是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几乎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A符合题意。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汁多、甜,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西瓜汁主要来自④液泡中,B不符合题意。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图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②叶绿体和⑥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
D.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跟③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26.【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观图可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7.【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8.【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某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经过连3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仍是4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9.【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所以正确排序为a→c→d→b。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0.【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指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简便做法就是写在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载玻片上的图像,将“P”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像就是“d”。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
31.【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①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B符合题意。
C.⑤液泡内含细胞液,没有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
D.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2.【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A正确;
B、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C、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细胞在成长、分裂形成新细胞的过程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33.【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不管是至无锡吧还是动物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
34.【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5.【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一个受精卵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6.【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该图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图,A不符合题意。
B.该图具有保卫细胞和气孔,是叶片的表皮细胞图,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该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符合题意。
D.该图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37.【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复制然后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38.【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把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图中,①高倍镜下较暗的物像、②低倍镜下视野中央的物像、③对光后的白亮视野、④位于视野左下方的低倍镜物像、⑤高倍镜下清晰的像,故其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⑤,A符合题意。
B.图中②是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中央的物像,图中⑤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清晰的物像,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物像时,需要转动转换器,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不需对光步骤,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④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看到视野②,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①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较暗的物像,应使用凹面镜或选择大光圈,使视野变得明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9.【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A.烧杯属于通用器具,A不符合题意。
B.镊子、刀片属于解剖工具,B符合题意。
C.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钥匙属于通用器具,C不符合题意。
D.天平用于称量,属于称量用具;放大镜属于观察器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和通用器具等。
生物实验所用器具分类如下:
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
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钥匙.故解剖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40.【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水属于无机物,脂质属于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水属于无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无机盐属于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属于有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内的物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41.【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主要的结构,它们的作用是e放大物像;B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a安放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光线强时用)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其作用是d反射光线;D粗、细准焦螺旋都具有b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的作用,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E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起作用是c调节进入物镜光的多少(调节光线的强弱)。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42.【答案】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保护的支持作用;液泡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储存糖分、色素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能量,是动力车间。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43.【答案】(1)cadb
(2)生理盐水
(3)d
(4)左上方
(5)4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一中:a是涂和刮;b是染色;c是滴生理盐水;d是盖盖玻片。图二显微镜的结构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反光镜、7粗准焦螺旋、8细准焦螺旋。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c滴(生理盐水)→刮→a涂→d盖→b染,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a→d→b。
(2)图一中c操作步骤是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原形,防止失水变形影响观察。
(3)图三中出现了气泡,说明图一中d盖盖玻片步骤操作不规范。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会出现气泡。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故若要更好地观察题图中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将装片向左上移动,物像会向右下移动,从而到达视野中央。
(5)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其目的是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当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4物镜。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44.【答案】(1)不能
(2)④③①②
(3)避免产生气泡
(4)上;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能顺利通过,题干中提到的“一块洋葱”不透光,需要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细胞结构。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在上图中①盖盖玻片,②染色,③放置表皮,④滴加液体,的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②。
(3)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缓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4)显微镜下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根据题干图可以看出,视野①偏向视野的上方,物象需要向下方移动,那么玻片标本则需要向上方移动,物象才向下方移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 图中视野③到视野④,物象变得更加清晰,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即图1中的⑥。
故答案为:(1)不能;(2)④③①②;(3)避免产生气泡;(4)上、⑥。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如下: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偏向哪里玻片则往哪里移动,物象才能移向中央。
45.【答案】(1)4
(2)粗准焦螺旋
(3)生理盐水
(4)细胞核
(5)长方形
(6)装片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成绩,所以,要将细胞放大40倍,可选用10倍的目镜和4倍的物镜。
(2) 开始观察时,将玻片标本固定好以后应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需要注视着物镜,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图甲中步骤②表示染色的过程,因为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颜色,滴加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染成深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
(5)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因此,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是长方形,其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个近似的长方体。
(6)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标本都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所以,从玻片标本类型上看,这种临时玻片标本都属于装片。
故答案为:(1)4;(2)粗准焦螺旋;(3)生理盐水;(4)细胞核;(5)长方形;(6)装片。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首先明确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步骤的具体内容,注意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细胞膜贴合在细胞壁上,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细胞膜不容易看清楚。
46.【答案】(1)碘液
(2)细准焦
(3)目镜
(4)B
(5)细胞核
(6)细胞壁
(7)细胞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液泡、4是细胞核、5是叶绿体、6是细胞质。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是碘液,便于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要想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核、液泡等,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如果你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些小黑点,移动装片它们不动,转动转换器它们也不动,这时你应该用擦镜纸擦试目镜。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A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B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5)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细胞壁在植物细胞最外层较厚,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7)动物细胞最外层很簿。对物质出入细胞起控制作用,这层结构叫细胞膜。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47.【答案】(1)植物;细胞膜;细胞壁
(2)染色体;平均
(3)8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所以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可知,植物细胞分裂与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X→2X→X。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物质相同。(3)根据1小时有3个20分钟,利用有理数的乘方可知,一个细胞分裂1小时变成 =8个细胞。
【分析】1、细胞分裂通常是指以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2、一个细胞经一次分裂形成2个新细胞,再经一次分裂,形成4个新细胞,那经n次分裂后,形成了2n个细胞。
48.【答案】(1)细胞核
(2)②;蛋白质
(3)一致;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2)②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2n→4n→2n。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 细胞 章末检测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使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使用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观察的细胞被放大的倍数是(  )
A.30 B.50 C.400 D.4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图中能将细胞放大的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⑤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结构中,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②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⑤粗准焦螺旋和④细准焦螺旋能够升降镜筒。能够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上面有光圈)、③反光镜。因此①目镜和②物镜能将细胞放大,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3.(2022七上·封开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2.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25倍,D选项放大200倍,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4.(2021七上·甘孜期末)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则放大倍数为(  )
A.50 B.100 C.150 D.200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根据题干,若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标本,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是目镜的放大倍数10×与物镜放大倍数10×的乘积,即10×10=100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5.(2021七上·河池期末)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对光应该看到的视野是(  )
A.雪白的 B.昏暗的 C.黑色的 D.刺眼的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雪白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6.(2021七上·重庆期末)下面有关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实物倒像
B.对光时,光线太强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C.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增多
D.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物像比实物大的多,A不符合题意。
B.对光时,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C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7.(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重复“吸”动作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所以图中操作正确的顺序是:③④②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8.(2021七上·松原期末)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最多,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②和⑤ B.③和⑤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 A、②和⑤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B、③和⑤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0倍;
C、③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50倍;
D、①和④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细胞数目越多。
9.(2021七上·揭西期末)小明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的大部分图像,他想将此细胞调到视野的正中央,以便更好地观察,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左下方 B.左上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视野里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根据“哪偏往哪移”,玻片的移动方向是右上方。
故答案为: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同理 :我们只要把看到的图形倒过来就是原图形。
10.(2021七上·重庆期末)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请你判断污点在(  )
A.目镜 B.玻片 C.物镜 D.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污点在物镜。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壁、细胞膜 B.细胞质、细胞壁
C.细胞核、细胞膜 D.细胞壁、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能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因此,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细胞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膜。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2.(2022七上·南山期末)人体心脏细胞中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能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2022七上·南山期末)自然界中植物体的花呈现五颜六色,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  )
A.液泡 B.细胞壁 C.细胞质 D.叶绿体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液泡,液泡中溶解有糖分、色素等物质,所以自然界中植物体的花呈现五颜六色,与之相关的细胞结构是液泡,A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4.(2021七上·甘孜期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线粒体 B.细胞质
C.叶绿体 D.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A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15.(2021七上·甘孜期末)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构成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生物体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构成器官,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6.(2021七上·朝阳期末)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取材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消毒牙签轻刮自己口腔内侧壁
B.用消毒牙签刮取齿垢
C.用解剖刀轻刮自己口腔上壁
D.用滴管吸取唾液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取材时要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刮取上皮细胞,因为口腔侧壁的两边是腮部,柔软有弹性,用消毒牙签刮的时候一般不会损伤口腔壁;而口腔的上下壁则较硬,不方便用牙签刮;齿垢和唾液中难以找到口腔上皮细胞;用解剖刀刮取材料很危险。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7.(2022七上·恩平期末)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 B.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C.有利于染色 D.杀死细菌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应该调整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等结构,A不符合题意。
B、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附着标本,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符合题意。
C、染色是滴加碘液,不是生理盐水,C不符合题意。
D、滴加生理盐水不会杀死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18.(2021七上·甘孜期末)柠檬吃起来很酸,这些酸味物质主要存在于(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柠檬的酸味物质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由遗传物质,可以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熟记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是关键,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9.(2021七上·虎林期末)这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谁的观察效果最好(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物像清晰,效果最好,A符合题意。
B.物像不清晰,效果不好,B不符合题意。
C.视野太暗,效果不好,C不符合题意。
D.视野中只有部分细胞,效果不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撕→展→盖→染,具体步骤为:
(1)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3)撕:用镊子从鳞片叶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4)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人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展平,目的是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5)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盖盖玻片时要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0.(2021七上·虎林期末)把菠菜放入水中煮沸水变成了淡绿色,其原因是沸水破坏了菠菜叶肉细胞中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结合题意可知,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淡绿色;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1.(2021七上·重庆期末)萌萌用自己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她看到的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个细胞肯定不会取自(  )
A.洋葱表皮 B.黄瓜表层果肉
C.口腔上皮 D.番茄果肉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只要有细胞壁就不是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没有叶绿体,故答案为:A不符合题意;
B、黄瓜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故答案为:B不符合题意;
C、口腔上皮属于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C符合题意;
D、番茄果肉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22.(2022七上·中山期末)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② B.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C.③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D.④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③滴→①刮→涂→④盖→②染,符合题意。
B.②是染,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不符合题意。
C.③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符合题意。
D.④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3.(2021七上·重庆期末)将灰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鼠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培育后将胚胎植入黑鼠的子宫中,生下的小鼠体色应是(  )
A.灰色 B.黑色 C.白色 D.杂色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小鼠体内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灰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小鼠细胞核内具有灰鼠全部的遗传信息,因此小鼠的体色是灰色。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由两条长长的、互相盘绕的链组成,构成双螺旋结构。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4.(2021七上·重庆期末)如图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B.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
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一样
D.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都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平均分成两部分,所以都是细胞核先一分为二,不符合题意。
B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前首先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在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遗传物质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核中,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5.(2021七上·贵州期末)图示为某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①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B.西瓜汁可能是来自④
C.②⑥属于能量转换器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跟③有关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结构①是细胞壁,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几乎是全透性的,不能控制物质进出,A符合题意。
B.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西瓜汁多、甜,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西瓜汁主要来自④液泡中,B不符合题意。
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图中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是②叶绿体和⑥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
D.③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跟③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26.(2021七上·广州期末)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观图可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7.(2021七上·广州期末)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线粒体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质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8.(2021七上·广州期末)某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 ,连续3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
A.120条 B.40条 C.10条 D.5条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某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经过连3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仍是40条。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29.(2021七上·揭西期末)下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变化顺序为(  )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所以正确排序为a→c→d→b。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0.(2021七上·松原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P”,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
A.“q” B.“b” C.“d”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指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简便做法就是写在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再看就是载玻片上的图像,将“P”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像就是“d”。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左右都相反。
31.(2022七上·潮安期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④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⑤中储存遗传物质 D.⑦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A.①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控制中心,B符合题意。
C.⑤液泡内含细胞液,没有遗传物质,C不符合题意。
D.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32.(2022七上·潮安期末)下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B.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C.③过程表示分化,结果是形成不同组织
D.①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A、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A正确;
B、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误;
C、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C正确;
D、细胞在成长、分裂形成新细胞的过程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33.(2021七上·普宁期末)植物细胞分裂时,下列结构的变化最先发生的是(  )
A.细胞核分成两个 B.形成新的细胞壁
C.形成新的细胞膜 D.细胞质分成两份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不管是至无锡吧还是动物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
34.(2021七上·甘孜期末)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 D.染色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前,染色体会进行复制,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5.(2022七上·揭东期末)一个受精卵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A.46条 B.23条 C.92条 D.需要观察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所以,一个受精卵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46条。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36.(2022七上·禅城期末)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该图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图,A不符合题意。
B.该图具有保卫细胞和气孔,是叶片的表皮细胞图,B不符合题意。
C.结合分析可知,该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符合题意。
D.该图无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37.(2021七上·揭西期末)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不但形成新的细胞膜,还形成(  )
A.新的细胞壁 B.新的细胞质
C.新的细胞核 D.原来的细胞壁向内凹陷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分裂末期是先形成新的细胞膜,再产生新的细胞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复制然后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38.(2021七上·阳信期末)下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由②到⑤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对光等步骤
C.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
D.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使用要求先对光,再用低倍镜观察,然后把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图中,①高倍镜下较暗的物像、②低倍镜下视野中央的物像、③对光后的白亮视野、④位于视野左下方的低倍镜物像、⑤高倍镜下清晰的像,故其正确顺序为:③④②①⑤,A符合题意。
B.图中②是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中央的物像,图中⑤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清晰的物像,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物像时,需要转动转换器,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不需对光步骤,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视野④中,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才能看到视野②,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①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较暗的物像,应使用凹面镜或选择大光圈,使视野变得明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39.(2021七上·潞城期末)下列探究器具都属于解剖器具的一组是(  )
A.烧杯 B.镊子、刀片
C.酒精灯、钥匙 D.天平、放大镜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A.烧杯属于通用器具,A不符合题意。
B.镊子、刀片属于解剖工具,B符合题意。
C.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钥匙属于通用器具,C不符合题意。
D.天平用于称量,属于称量用具;放大镜属于观察器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和通用器具等。
生物实验所用器具分类如下:
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
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钥匙.故解剖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40.(2021七上·甘孜期末)组成细胞的下列物质中,全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水、脂质 B.水、糖类
C.蛋白质、无机盐 D.蛋白质、糖类
【答案】D
【知识点】细胞中物质的分类
【解析】【解答】A、水属于无机物,脂质属于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
B、水属于无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无机盐属于无机物,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属于有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内的物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二、连线题(共2题,共10分)
41.(2021七上·克东期末)请你把下列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最主要的结构,它们的作用是e放大物像;B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a安放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C反光镜上有两个面,平面镜(光线强时用)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其作用是d反射光线;D粗、细准焦螺旋都具有b使镜筒上升和下降的作用,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E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起作用是c调节进入物镜光的多少(调节光线的强弱)。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42.(2021七上·克东期末)将下列细胞的结构与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细胞壁具保护的支持作用;液泡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储存糖分、色素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里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释放能量,是动力车间。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32分)
43.(2021七上·重庆期末)小明同学制作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
(2)图1中c操作时,滴加的液体是   。
(3)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填图1中的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4)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移动。
(5)调整焦距时需要将镜筒下降,这时眼睛应该注视   (填图2中的序号)。
【答案】(1)cadb
(2)生理盐水
(3)d
(4)左上方
(5)4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图一中:a是涂和刮;b是染色;c是滴生理盐水;d是盖盖玻片。图二显微镜的结构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反光镜、7粗准焦螺旋、8细准焦螺旋。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c滴(生理盐水)→刮→a涂→d盖→b染,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c→a→d→b。
(2)图一中c操作步骤是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原形,防止失水变形影响观察。
(3)图三中出现了气泡,说明图一中d盖盖玻片步骤操作不规范。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液滴从一侧均匀地赶向另一侧,不会出现气泡。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故若要更好地观察题图中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可将装片向左上移动,物像会向右下移动,从而到达视野中央。
(5)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其目的是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当使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4物镜。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44.(2021七上·吉林期末)实验课上,小明做了“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根据他的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小明将一块洋葱放到载物台上进行观察,你认为他能观察到细胞结构吗?   。
(2)图2所示是他的几个实验操作步骤,请按正确步骤排序    。
(3)小明的同学盖盖玻片时直接快速的盖上,小明认为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应该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缓缓放下,请问小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图3中,从视野①到视野②,小明向    方移动了玻片标本。从视野③到视野④,小明转动了图1中的    (填序号),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
【答案】(1)不能
(2)④③①②
(3)避免产生气泡
(4)上;⑥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光线能顺利通过,题干中提到的“一块洋葱”不透光,需要制成临时装片才能观察到细胞结构。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在上图中①盖盖玻片,②染色,③放置表皮,④滴加液体,的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②。
(3)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缓缓放下,这样做可以避免产生气泡。
(4)显微镜下所形成的像是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根据题干图可以看出,视野①偏向视野的上方,物象需要向下方移动,那么玻片标本则需要向上方移动,物象才向下方移动,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 图中视野③到视野④,物象变得更加清晰,调节的是细准焦螺旋,即图1中的⑥。
故答案为:(1)不能;(2)④③①②;(3)避免产生气泡;(4)上、⑥。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如下: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在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偏向哪里玻片则往哪里移动,物象才能移向中央。
45.(2021七上·宽城期末)如图所示为显微镜结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两个步骤,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时,要将细胞放大40倍,可选用10倍的目镜和   倍的物镜。
(2)开始观察时,将玻片标本固定好以后应转动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如果图甲表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那么步骤①在载玻片中央应滴加   ,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4)图甲中步骤②表示染色过程,目的是便于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
(5)在显微镜视野中可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形态近似于   (填“长方形”或“椭圆形”)。
(6)从玻片标本类型上看,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都属于   (填“切片”、“涂片”或“装片”)。
【答案】(1)4
(2)粗准焦螺旋
(3)生理盐水
(4)细胞核
(5)长方形
(6)装片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成绩,所以,要将细胞放大40倍,可选用10倍的目镜和4倍的物镜。
(2) 开始观察时,将玻片标本固定好以后应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需要注视着物镜,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4)图甲中步骤②表示染色的过程,因为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颜色,滴加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容易被染成深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
(5)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因此,显微镜下观察的洋葱表皮细胞是长方形,其形态实际上是一个个近似的长方体。
(6)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标本都是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所以,从玻片标本类型上看,这种临时玻片标本都属于装片。
故答案为:(1)4;(2)粗准焦螺旋;(3)生理盐水;(4)细胞核;(5)长方形;(6)装片。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首先明确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步骤的具体内容,注意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观察,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细胞膜贴合在细胞壁上,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细胞膜不容易看清楚。
46.(2021七上·资阳期中)如图为两个细胞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是    。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要想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核、液泡等,应调节显微镜的     螺旋。
(3)如果你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些小黑点,移动装片它们不动,转动转换器它们也不动,这时你应该用擦镜纸擦试     。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上图中的    (填A或B)。
(5)细胞结构中,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植物细胞最外层较厚,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这层结构叫     。
(7)动物细胞最外层很簿。对物质出入细胞起控制作用,这层结构叫     。
【答案】(1)碘液
(2)细准焦
(3)目镜
(4)B
(5)细胞核
(6)细胞壁
(7)细胞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液泡、4是细胞核、5是叶绿体、6是细胞质。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是碘液,便于观察。
(2)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如果要想更清楚地观察细胞核、液泡等,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如果你在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中有一些小黑点,移动装片它们不动,转动转换器它们也不动,这时你应该用擦镜纸擦试目镜。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A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B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5)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6)细胞壁在植物细胞最外层较厚,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7)动物细胞最外层很簿。对物质出入细胞起控制作用,这层结构叫细胞膜。
【分析】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结构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无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有液泡、线粒体,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 有线粒体和多种物质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部分细胞有,光合作用的场所 无
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
液泡 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和色素 无
四、综合题(每题9分,共18分)
47.(2021七上·渠县期末)下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   (选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植物细胞分裂与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   和   。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里的   经过复制而数量增陪,并且   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3)有一种细胞每20分钟分裂一次,每次都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那么一个这种细胞分裂1小时后变成   个细胞。
【答案】(1)植物;细胞膜;细胞壁
(2)染色体;平均
(3)8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所以表示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可知,植物细胞分裂与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X→2X→X。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的重要成分,细胞的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也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物质相同。(3)根据1小时有3个20分钟,利用有理数的乘方可知,一个细胞分裂1小时变成 =8个细胞。
【分析】1、细胞分裂通常是指以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2、一个细胞经一次分裂形成2个新细胞,再经一次分裂,形成4个新细胞,那经n次分裂后,形成了2n个细胞。
48.(2020七上·三台期中)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它们位于细胞的   结构内。
(2)代表染色体的是图中的[   ],它由DNA和   组成。
(3)分裂后,新细胞与原细胞比较,它们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假设原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为“2n”,以下能正确表示细胞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
A.2n→2n→2n
B.2n→4n→2n
C.2n→6n→2n
D.2n→8n→2n
【答案】(1)细胞核
(2)②;蛋白质
(3)一致;B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1)(2)②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一致,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故染色体的变化应该是:2n→4n→2n。
【分析】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是: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然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是在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