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示儿》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 示儿》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5 20: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人文主题:爱国情怀
语文要素: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古诗三首
12
五年级上册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陆游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一直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诗歌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写作背景
示 儿

告诉,告之
示儿:写给儿子看的诗。
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
什么时候告诉的?
为什么告诉儿子?
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学习提示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七言古诗时,一般每句的节奏划分是二/二/三。
根据下面的提示,朗读古诗。
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元:同“原”,本来。
但:只是。 同:统一。
定:收复北方失地。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无忘:不要忘记。
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
“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
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
家祭无忘告乃翁。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你们的父亲
【诗意】: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
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
王师北定中原日
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同“原”,本来。
一切事情
只,只是
国家统一
【诗意】: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伤没能(亲眼)看见祖国统一。
诗意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与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
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
但悲不见九州同。
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内心心是如何的悲痛。

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
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题临安邸
[宋]陆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
气愤
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
焦急
祈盼
同情
悲愤
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