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8-17 22: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课程标准]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内涵深刻一、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创设情境二、学情分析感受探究感悟三、教学目标由点到面
融入情境
感受变化由表及里
联系背景
感悟内涵四、教学策略[通览环节]活动1 确定出行方式 (火车、轮船)
活动2 寻找近代生活遗存 (电影、照相)
活动3 联系北京亲友 (电话、电报)
活动4 感受上海市井风情 (报纸、习俗)五、教学过程"近代京沪游"北京上海北 京上 海火车
轮船[通览]活动1:确定出行方式火车[通车时间]
京津线:
1897年
沪宁线:
1908年
津浦线:
1911年电影
照相[通览]活动2:寻找近代生活遗存原前门火车站前门
地区电话[通览]活动3:联系北京亲友上海电话公司广告 太太刚才出去! (电报)经营十余年,布满各省。瞬息万里,官商称便。
——《李鸿章奏稿》1892年电报电话[通览]活动3:联系北京亲友
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发报间
报纸[通览]活动4:感受上海市井风情
报纸[通览]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孙大总统万岁!
申报馆同仁思考: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时报》( 1912年)易服饰
剪发辫
废缠足[通览]思考:称呼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改称呼[透视环节]



五、教学过程"三看变化"一看时代
二看背景
三看进步时 代一看时代[透视]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时间轴时 代一看时代[透视] 学生在时间轴上标示历史事件上海广州北京天津[透视]二看艰辛艰 辛[透视]三看进步进 步 (报刊)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梁启超《〈清议报〉叙例》(1898年)《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教学结构图] 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