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2022-2023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1 §1.3 .1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学案+课时对点练 教师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1 §1.3 .1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学案+课时对点练 教师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21:34:40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能使用Venn图或数轴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导语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中元素个数的问题,大家看一个问题,某超市进了两次货,第一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共6种,第二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共4种,两次一共进了几种货?两次进的货一样的有几种?我们说,数学的本身是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知道,实数有加、减、乘、除等运算,那么集合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呢?
一、并集的运算
问题1 某超市进了两次货,第一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共6种,第二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共4种,我们用集合A表示第一次进货的品种,用集合B表示第二次进货的品种,通过观察,你能用集合C表示两次一共进货的品种吗?并讨论集合A,集合B与集合C的关系.
提示 A={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B={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则C={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铅笔、火腿肠},容易发现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知识梳理
文字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
符号语言 A∪B={x|x∈A,或x∈B}
图形语言
性质 A∪B=B∪A,A∪A=A,A∪ =A,A∪B=A B A,A A∪B.
注意点:
(1)A∪B仍是一个集合.
(2)并集符号语言中的“或”包含三种情况:①x∈A且x B;②x∈A且x∈B;③x A且x∈B.
(3)对概念中“所有”的理解,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例1 (1)设A={1,2,4,8},B={1,4,9},求A∪B.
解 A∪B={1,2,4,8}∪{1,4,9}
={1,2,4,8,9}.
(2)设集合A={x|0≤x<4},集合B={x|1≤x<5},求A∪B.
解 A∪B={x|0≤x<4}∪{x|1≤x<5}={x|0≤x<5}.
反思感悟 并集的运算技巧
(1)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则直接根据并集的定义求解,但要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无限,可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但要注意是否去掉端点值.
跟踪训练1 设集合A={x|1≤x≤3},B={x|2
A.{x|2
C.{x|1≤x<4} D.{x|1
答案 C
解析 A∪B={x|1≤x≤3}∪{x|2
二、交集的运算
问题2 对于问题1中的集合A与集合B,你能用集合D表示两次进货一样的品种吗?并讨论集合A,B与集合D的关系.
提示 由A={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B={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知,集合D={圆珠笔,方便面},可见,集合D是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
知识梳理
文字语言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符号语言 A∩B={x|x∈A,且x∈B}
图形语言
性质 A∩B=B∩A,A∩A=A,A∩ = ,A∩B=A A B,(A∩B) (A∪B),(A∩B) A,(A∩B) B
注意点:
(1)A∩B仍是一个集合.
(2)文字语言中“所有”的含义:A∩B中任一元素都是A与B的公共元素,A与B的公共元素都属于A∩B.
(3)如果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而是A∩B= .
例2 (1)若集合A={x|-5
A.{x|-3
C.{x|-3
(2)若集合M={x|-2≤x<2},N={0,1,2},则M∩N等于( )
A.{0} B.{1}
C.{0,1,2} D.{0,1}
答案 (1)A (2)D
解析 (1)在数轴上将集合A,B表示出来,如图所示,由交集的定义可得A∩B为图中阴影部分,即A∩B={x|-3
(2)M={x|-2≤x<2},N={0,1,2},则M∩N={0,1}.
反思感悟 交集运算的注意点
(1)求集合交集的运算类似于并集的运算,其方法为①定义法,②数形结合法.
(2)若A,B是无限连续的数集,多利用数轴来求解.但要注意,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时,含有端点的值用实心点表示,不含有端点的值用空心圈表示.
(3)注意点:若A B,则A∩B=A;若A=B,则A∩B=B=A=A∪B;A∩A=A;A∩ = .
跟踪训练2 (1)已知A={x|1
答案 {x|4
解析 借助数轴得A∩B={x|4
(2)已知A={(x,y)|x+y=3},B={(x,y)|x-y=1},则A∩B等于( )
A.{2,1} B.{x=2,y=1}
C.{(2,1)} D.(2,1)
答案 C
解析 A∩B=={(2,1)}.
三、根据并集与交集运算求参数范围
例3 已知集合A={x|x≤-1或x≥3},B={x|a
A.3≤a<4 B.-1
C.a≤-1 D.a<-1
答案 C
解析 利用数轴,若A∪B=R,则a≤-1.
延伸探究
1.将例题中A∪B=R变成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当a≥4时,集合B为空集,满足题意;当a<4时,若要满足A∪B=A,必有a≥3.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3.
2.例题中集合B变为B={x|a
解 当a≥2时,集合B为空集,满足题意;当a<2时,则有a≥-1且4-a<3,故有1
1.
反思感悟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的一般步骤为
(1)若集合能一一列举,则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利用数轴得到不同集合间的关系.
(2)将集合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是否有解或解集的取值范围.
(3)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从而确定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3 设集合M={x|-2
答案 {t|t≤2}
解析 由M∩N=N,得N M.
故当N= ,即2t+1≤2-t,即t≤时,M∩N=N成立;
当N≠ 时,由图得
解得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t|t≤2}.
1.知识清单:
(1)并集的概念及运算.
(2)交集的概念及运算.
(3)根据集合间的运算求参数范围.
2.方法归纳:观察法、图示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3.常见误区:在根据运算求参数范围时,容易遗忘空集这一重要的情况.
1.集合M={1,2,3,4,5},集合N={1,3,5},则( )
A.N∈M B.M∪N=M
C.M∩N=M D.M>N
答案 B
解析 因为N?M,所以M∪N=M.
2.若集合A={x|0
A.{x|0
C.{x|0
答案 C
解析 ∵A={x|0
∴A∩B={x|0
3.满足{1,3}∪A={1,3,5}的所有集合A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 D
解析 由{1,3}∪A={1,3,5},知A {1,3,5}且A中一定有元素5,因此集合A可以是{5},{1,5},{3,5},{1,3,5}.
4.若集合A,B,C满足A∩B=A,B∪C=C,则A与C一定满足( )
A.A?C B.C?A
C.A C D.C A
答案 C
解析 A∩B=A A B,B∪C=C B C,所以A C.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若x∈A,那么x∈A∩B
B.若x∈A∩B,那么x∈A
C.若x∈A∩B,那么x∈A∪B
D.若x∈A,那么x∈A∪B
答案 BCD
2.设集合A={x|-1≤x≤2},B={x|0≤x≤4},则A∩B等于( )
A.{x|0≤x≤2} B.{x|-1≤x≤2}
C.{x|0≤x≤4} D.{x|-1≤x≤4}
答案 A
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与B,如图所示.
则由交集的定义,知A∩B={x|0≤x≤2}.
3.设集合A={1,2,6},B={2,4},C={x|-1≤x≤5},则(A∪B)∩C等于( )
A.{2} B.{1,2,4}
C.{1,2,4,6} D.{x∈R|-1≤x≤5}
答案 B
解析 (A∪B)∩C={1,2,4,6}∩C={1,2,4}.
4.已知集合M={-1,1},则满足M∪N={-1,1,2}的集合N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得满足M∪N={-1,1,2}的集合N有{2},{-1,2},{1,2},{-1,1,2},共4个.
5.设集合A={x|-1≤x<2},B={x|x
A.a<2 B.a>-2
C.a>-1 D.-1
答案 C
解析 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B即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a>-1.
6.(多选)若集合M N,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N=M B.M∪N=N
C.N (M∩N) D.(M∪N) N
答案 ABD
7.已知集合A=,B={x∈Z|x≤2},则A∩B=________.
答案 {0,1,2}
解析 因为A=,B={x∈Z|x≤2},所以A∩B=,所以A∩B={0,1,2}.
8. 已知集合M={x|-1≤x≤3},N={x|x=2k-1,k∈N*},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________个.
答案 2
解析 M={x|-1≤x≤3},集合N是全体正奇数组成的集合,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M∩N={1,3},即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共有2个元素.
9.设A={x|x2+ax+12=0},B={x|x2+3x+2b=0},A∩B={2},C={2,-3}.
(1)求a,b的值及A,B;
(2)求(A∪B)∩C.
解 (1)∵A∩B={2},
∴4+2a+12=0,4+6+2b=0,
即a=-8,b=-5,
∴A={x|x2-8x+12=0}={2,6},
B={x|x2+3x-10=0}={2,-5}.
(2)∵A∪B={-5,2,6},C={2,-3},
∴(A∪B)∩C={2}.
10.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
(1)若m=-3,求A∩B;
(2)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m=-3时,B={x|-7<x<-2},故A∩B={x|-3≤x<-2}.
(2)因为A∪B=A,故B A,
若2m-1≥m+1,即m≥2,则B= ,符合题意;
若m<2,则解得-1≤m<2,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1.
11.已知集合A={1,2},B={x|mx-1=0},若A∩B=B,则符合条件的实数m的值组成的集合为(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当m=0时,B= ,A∩B=B,符合题意;当m≠0时,x=,要使A∩B=B,则=1或=2,即m=1或m=.
12.(多选)已知集合A={4,a},B={1,a2},a∈R,则A∪B可能是( )
A.{-1,1,4} B.{1,0,4}
C.{1,2,4} D.{-2,1,4}
答案 BCD
13.已知集合A={x|x2-px-2=0},B={x|x2+qx+r=0},且A∪B={-2,1,5},A∩B={-2},则p+q+r等于( )
A.12 B.6 C.-14 D.-12
答案 C
解析 因为A∩B={-2},
所以-2∈A且-2∈B,将x=-2代入x2-px-2=0,得p=-1,
所以A={1,-2},
因为A∪B={-2,1,5},A∩B={-2},
所以B={-2,5},
所以q=-[(-2)+5]=-3,r=(-2)×5=-10,
所以p+q+r=-14.
14.设集合M={x|-4
答案 {t|t≤3}
解析 由M∩N=N,得N M.
故当N= ,即t+2≥2t-1,即t≤3时,M∩N=N成立;
当N≠ 时,由图得无解.
综上可知,所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为{t|t≤3}.
15.某网店统计了连续三天售出商品的种类情况:第一天售出19种商品,第二天售出13种商品,第三天售出18种商品;前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3种,后两天都售出的商品有4种.则该网店
(1)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_____种;
(2)这三天售出的商品最少有________种.
答案 (1)16 (2)29
解析 设三天都售出的商品有x种,第一天售出,第二天未售出,且第三天售出的商品有y种,则三天售出商品的种类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1)第一天售出但第二天未售出的商品有19-(3-x)-x=16(种).
(2)这三天售出的商品有(16-y)+y+x+(3-x)+(6+x)+(4-x)+(14-y)=(43-y)种.
由于所以0≤y≤14.
所以(43-y)min=43-14=29.
16.设集合A={2,-1,x2-x+1},B={2y,-4,x+4},C={-1,7},且A∩B=C,求实数x,y的值及A∪B.
解 由题意,得7∈A,7∈B且-1∈B,
所以在集合A中x2-x+1=7,
解得x=-2或x=3.
当x=-2时,在集合B中,x+4=2,
又2∈A,故2∈(A∩B)=C,
但2 C,故x=-2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x=3时,在集合B中,x+4=7,
所以2y=-1,解得y=-,符合题意,
所以A={2,-1,7},B={-1,-4,7},
所以A∪B={2,-1,7,-4}.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1.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
3.3 幂函数
3.4 函数的应用(一)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4.1 指数
4.2 指数函数
4.3 对数
4.4 对数函数
4.5 函数的应用(二)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1 任意角和弧度制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5.3 诱导公式
5.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5.5 三角恒等变换
5.6 函数 y=Asin( ωx + φ)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