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22 08:24: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鹰→蛇→鼠 B.阳光→草→兔→狐
C.草→鼠→蛇→鹰 D.鹰→兔→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鹰→蛇→鼠 ,蛇、鼠等是消费者,缺少生产者,不是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
B.阳光→草→兔→狐,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因素,阳光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
C. 草→鼠→蛇→鹰 ,草是生产者,鼠等动物是消费者,并且箭头指向消费者,C符合题意。
D .鹰→兔→草,箭头指向返了,不是食物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2022七上·南山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定环境中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C.地球上所有同种生物的集合 D.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AC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B符合题意。
D.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三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3.(2021七上·营口期末)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枯叶、粪便、剩菜剩饭变为无机物的是(  )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水、光照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4.(2022七上·禅城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正确表示此食物链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阳光→树→蝉→螳螂→黄雀
D.阳光→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一条完整的食物可以是“树→蝉→螳螂→黄雀”。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5.(2022七上·南山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B.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细菌 D.组成成分只包括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的生物,A符合题意。
B.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需要从现成有机物获取营养物质叫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有分解者、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内固定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2021七上·德惠期末)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的起点是① B.②③是竞争关系
C.④是分解者 D.图中共包含一条食物链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①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表示虫,③表示鸟,鸟捕食虫,②③是捕食关系,B符合题意。
C.④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不包括④分解者,此图中的一条食链:①→②→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21七上·南海期末)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自动调节能力最弱,A符合题意。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优越,环境优美,自动调节能力较好,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自动调节能力较好,C不符合题意。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淡水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8.(2022七上·恩平期末)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人为减少兔和鼠的数量,草的数量将无限上升
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C.图中各种生物都是消费者
D.鹰与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如果人为减少兔和鼠的数量,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草的数量不能无限上升,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B符合题意。
C.图中兔、狐、蛇、鹰都是消费者,而草属于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鹰和蛇都吃鼠是竞争关系,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因此鹰和蛇寄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9.(2022七上·东莞期末)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仅由草、鹿、狼组成。如果狼的数量急剧减少,鹿群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保持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狼的数量急剧减少,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有的生物出生,有的死亡,有的迁入,有的迁出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10.(2021七上·深圳期末)钓鱼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海岛生态系统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D.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中国海域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了生物部分,A说法错误。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海岛生态系统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说法正确。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C说法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环境,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中国海域也会受到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基础内容,熟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遵循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1.(2021七上·密山期末)蘑菇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之一,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C。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为蘑菇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
12.(2021七上·密山期末)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是(  )
A.产卵的鸟 B.长在树木上的木耳
C.油菜 D.发霉面包上的曲霉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产卵的鸟属于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符合题意。
B.长在树上的木耳,木耳属于真菌,是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
C.油菜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发霉面包上的曲霉,曲霉属于真菌,属于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3.(2021七上·密山期末)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挥发性极强
B.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寻找食物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2021七上·宽城期末)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如果该水域被污染,那么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
A.浮游动物 B.小鱼 C.大鱼 D.虎鲸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虎鲸,最高级消费者是虎鲸,有机物含量最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食物链,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15.(2021七上·船营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在此生态系统中,鹰以蛇为食,同时鹰和蛇又以鼠为食,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兔、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C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6.(2021七上·仪陇期中)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33 0.002 0.161 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由表可知:C的体内农药量最少,依次是E、B、A、D,D体内农药量最多,所以食物链为:C→E→B→A→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17.(2021七上·汽开区期中)长春市的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北湖湿地公园 B.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C.人民大街两侧的行道树 D.伊通河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BD、北湖湿地公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伊通河,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人民大街两侧的行道树,树是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 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18.(2021七上·郓城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中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符合题意。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不符合题意。
D.企鹅有很厚的皮下脂肪,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9.(2019七上·十堰期中)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下列能较好地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生态平衡,选项A数量一直没有变化,选项B生物数量一直减少,选项C生物数量不断增加,都不正确,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0.(2019七上·洛南期末)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① ② ③
单位体积中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145 0.009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由表可知:③的体内农药量最少,较多的是①,②体内农药量最多,所以食物链为:③→①→②,故D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解答即可。
二、判断题
21.(2021七上·密山期末)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无限的利用它。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不可以无限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2021七上·密山期末)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3.(2020七上·宜兴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错误的。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24.(2020七上·潜山期末)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二者形成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如:一片麦田就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也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叫生物圈,它包括了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2018七上·玉州期中)人被誉为大自然的创造者,因此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人属于动物的范畴,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三、连线题
26.(2020七上·汽开区期末)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对应角色连线。
植物     A消费者
动物     B生产者
细菌、真菌     C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     D分解者
【答案】B;A;D;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四、综合题
27.(2021七上·贵州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除了太阳、空气、土壤外,还应该有   。
(2)在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是   ;禾谷类作物是   ;兔是   。
(3)仔细观察上图,试写出一条食物链:   。
(4)该区域经常使用某长效有机磷杀虫剂,可在生态系统中造成富集,这一杀虫剂的残留物质将会在图中所示的   体内含量最高。
(5)为维护这一农田生态系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答案】(1)水
(2)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3)禾谷类作物→兔→鹰(禾谷类作物→蝗虫→食虫鸟→鹰、禾谷类作物→吃草籽的鸟→鹰)
(4)鹰
(5)减少或不使用有残毒的农药(或保护益鸟,保护和大量繁殖青蛙,加强生物防治农田害虫,引种转基因抗虫新品种农作物等)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故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除了太阳、空气、土壤外,还应该有水。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禾谷类(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故兔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禾谷类作物→蝗虫→食虫鸟→鹰,②禾谷类作物→兔→鹰,③禾谷类作物→吃草籽的鸟→鹰等。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长效有机磷杀虫剂消灭害虫,则鹰的体内长效有机磷杀虫剂含量最高。
(5)在维护这一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建议减少或不使用有残毒的农药;保护益鸟,保护青蛙,加强生物防治农田害虫;引种转基因抗虫新品种农作物等。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8.(2021七上·高州期中)下图中,图一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图一中,食物链有   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
(3)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和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鹰与此生物的关系   。
(5)图一中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由   提供,有机物由   制造。
【答案】(1)生态因素
(2)五或5;草→鼠→蛇→鹰
(3)分解者;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蛇;捕食与竞争
(5)太阳能;生产者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一中有四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草→鼠→蛇→鹰,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绿色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9.(2021七上·长春期末)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图中还缺少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部分。
(3)此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5)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6)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为:捕食和    。
(7)如果为了杀虫,将大量农药DDT喷洒在植物上,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8)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生物圈
(2)非生物
(3)太阳能
(4)5.
(5)草→鼠→蛇→鹰
(6)竞争
(7)鹰
(8)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故填:生物圈。
(2)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故填:非生物部分。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填:太阳能。
(4)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
故填:5条。
(5)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故填:草→鼠→蛇→鹰。
(6)食物网中,鹰捕食蛇,鹰和蛇又都以鼠、兔为食,所以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故填:竞争。
(7)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越多,所以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填:鹰。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故填: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五、资料分析题
30.(2021七上·高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材料四:某地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田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又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被它们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获得了好收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
(3)材料四中的田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   →   。该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庄稼,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1)适应;影响和改变
(2)水
(3)庄稼;田鼠;蛇;消费;有限度;生态平衡;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
(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水分、空气等。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庄稼→田鼠→蛇。该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庄稼,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蛇,其营养级最高,体内蓄毒最多。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汽开区期末)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鹰→蛇→鼠 B.阳光→草→兔→狐
C.草→鼠→蛇→鹰 D.鹰→兔→草
2.(2022七上·南山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一定环境中所有生物的总和 B.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C.地球上所有同种生物的集合 D.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3.(2021七上·营口期末)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将枯叶、粪便、剩菜剩饭变为无机物的是(  )
A.消费者 B.分解者 C.生产者 D.水、光照
4.(2022七上·禅城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能正确表示此食物链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阳光→树→蝉→螳螂→黄雀
D.阳光→树→蝉→螳螂→黄雀→细菌
5.(2022七上·南山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B.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细菌 D.组成成分只包括生物
6.(2021七上·德惠期末)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的起点是① B.②③是竞争关系
C.④是分解者 D.图中共包含一条食物链
7.(2021七上·南海期末)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景观中,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2022七上·恩平期末)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人为减少兔和鼠的数量,草的数量将无限上升
B.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C.图中各种生物都是消费者
D.鹰与蛇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9.(2022七上·东莞期末)假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仅由草、鹿、狼组成。如果狼的数量急剧减少,鹿群的数量将会(  )
A.缓慢上升 B.保持稳定
C.迅速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10.(2021七上·深圳期末)钓鱼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海岛生态系统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D.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中国海域不会受到影响
11.(2021七上·密山期末)蘑菇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之一,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通常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2.(2021七上·密山期末)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是(  )
A.产卵的鸟 B.长在树木上的木耳
C.油菜 D.发霉面包上的曲霉
13.(2021七上·密山期末)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  )
A.“DDT”挥发性极强
B.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寻找食物
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
14.(2021七上·宽城期末)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如果该水域被污染,那么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
A.浮游动物 B.小鱼 C.大鱼 D.虎鲸
15.(2021七上·船营期中)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期内草的数量会减少
C.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D.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
16.(2021七上·仪陇期中)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33 0.002 0.161 0.010
A.A→B→C→D→E B.E→D→C→B→A
C.D→A→B→E→C D.C→E→B→A→D
17.(2021七上·汽开区期中)长春市的生态系统呈现多样性,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北湖湿地公园 B.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C.人民大街两侧的行道树 D.伊通河
18.(2021七上·郓城月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的环境就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D.企鹅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
19.(2019七上·十堰期中)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下列能较好地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0.(2019七上·洛南期末)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① ② ③
单位体积中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145 0.009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③→①→②
二、判断题
21.(2021七上·密山期末)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无限的利用它。
22.(2021七上·密山期末)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23.(2020七上·宜兴期中)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4.(2020七上·潜山期末)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5.(2018七上·玉州期中)人被誉为大自然的创造者,因此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判断对错)
三、连线题
26.(2020七上·汽开区期末)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对应角色连线。
植物     A消费者
动物     B生产者
细菌、真菌     C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     D分解者
四、综合题
27.(2021七上·贵州期末)如图所示是一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除了太阳、空气、土壤外,还应该有   。
(2)在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是   ;禾谷类作物是   ;兔是   。
(3)仔细观察上图,试写出一条食物链:   。
(4)该区域经常使用某长效有机磷杀虫剂,可在生态系统中造成富集,这一杀虫剂的残留物质将会在图中所示的   体内含量最高。
(5)为维护这一农田生态系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28.(2021七上·高州期中)下图中,图一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图一中,食物链有   条,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   。
(3)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和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鹰与此生物的关系   。
(5)图一中的生态系统所需能量最终由   提供,有机物由   制造。
29.(2021七上·长春期末)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2)图中还缺少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和    部分。
(3)此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5)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6)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为:捕食和    。
(7)如果为了杀虫,将大量农药DDT喷洒在植物上,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8)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五、资料分析题
30.(2021七上·高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0.7℃时才会出汗。荒漠中的骆驼刺(一种植物)为了生存,不断地生长根系,以至于根系深达一二十米,辐射范围宽达几亩大。
材料二:海豹是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哺乳动物。海豹身体均呈纺锤形,适于游泳,头部圆圆的,貌似家犬,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
材料三: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能分解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
材料四:某地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田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来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又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被它们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获得了好收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
(2)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   。
(3)材料四中的田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   →   。该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   。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庄稼,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鹰→蛇→鼠 ,蛇、鼠等是消费者,缺少生产者,不是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
B.阳光→草→兔→狐,食物链中没有非生物因素,阳光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
C. 草→鼠→蛇→鹰 ,草是生产者,鼠等动物是消费者,并且箭头指向消费者,C符合题意。
D .鹰→兔→草,箭头指向返了,不是食物链,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AC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B符合题意。
D.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三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4.【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一条完整的食物可以是“树→蝉→螳螂→黄雀”。
故答案为:B。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5.【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的生物,A符合题意。
B.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需要从现成有机物获取营养物质叫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有分解者、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是异养生物,其作用是把动植物残体内固定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①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表示虫,③表示鸟,鸟捕食虫,②③是捕食关系,B符合题意。
C.④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C不符合题意。
D.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不包括④分解者,此图中的一条食链:①→②→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沙漠生态系统。沙漠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最差,自动调节能力最弱,A符合题意。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优越,环境优美,自动调节能力较好,B不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体现了田园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生态环境较好,自动调节能力较好,C不符合题意。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体现了淡水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如果人为减少兔和鼠的数量,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是草的数量不能无限上升,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不符合题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B符合题意。
C.图中兔、狐、蛇、鹰都是消费者,而草属于生产者,C不符合题意。
D.鹰和蛇都吃鼠是竞争关系,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因此鹰和蛇寄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狼的数量急剧减少,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为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有的生物出生,有的死亡,有的迁入,有的迁出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10.【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物圈的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钓鱼岛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了生物部分,A说法错误。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海岛生态系统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B说法正确。
C、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C说法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环境,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中国海域也会受到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基础内容,熟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光、温度和水等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遵循的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11.【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C。
【分析】蘑菇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为蘑菇的体内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中的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
1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A.产卵的鸟属于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符合题意。
B.长在树上的木耳,木耳属于真菌,是分解者,B不符合题意。
C.油菜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
D.发霉面包上的曲霉,曲霉属于真菌,属于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4.【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图中的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虎鲸,最高级消费者是虎鲸,有机物含量最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现象、食物链,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在此生态系统中,鹰以蛇为食,同时鹰和蛇又以鼠为食,鹰和蛇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兔、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减少,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C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6.【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由表可知:C的体内农药量最少,依次是E、B、A、D,D体内农药量最多,所以食物链为:C→E→B→A→D,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1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ABD、北湖湿地公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伊通河,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人民大街两侧的行道树,树是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 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18.【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环境不仅指生物生存的地点,还包括其中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B符合题意。
C.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C不符合题意。
D.企鹅有很厚的皮下脂肪,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生态平衡,选项A数量一直没有变化,选项B生物数量一直减少,选项C生物数量不断增加,都不正确,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0.【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由表可知:③的体内农药量最少,较多的是①,②体内农药量最多,所以食物链为:③→①→②,故D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解答即可。
21.【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不可以无限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答案】(1)正确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有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被分解、无法被排出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23.【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错误的。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二者形成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如:一片麦田就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也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叫生物圈,它包括了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人属于动物的范畴,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6.【答案】B;A;D;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
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7.【答案】(1)水
(2)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3)禾谷类作物→兔→鹰(禾谷类作物→蝗虫→食虫鸟→鹰、禾谷类作物→吃草籽的鸟→鹰)
(4)鹰
(5)减少或不使用有残毒的农药(或保护益鸟,保护和大量繁殖青蛙,加强生物防治农田害虫,引种转基因抗虫新品种农作物等)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故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除了太阳、空气、土壤外,还应该有水。
(2)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禾谷类(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故兔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①禾谷类作物→蝗虫→食虫鸟→鹰,②禾谷类作物→兔→鹰,③禾谷类作物→吃草籽的鸟→鹰等。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如果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长效有机磷杀虫剂消灭害虫,则鹰的体内长效有机磷杀虫剂含量最高。
(5)在维护这一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建议减少或不使用有残毒的农药;保护益鸟,保护青蛙,加强生物防治农田害虫;引种转基因抗虫新品种农作物等。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8.【答案】(1)生态因素
(2)五或5;草→鼠→蛇→鹰
(3)分解者;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
(4)蛇;捕食与竞争
(5)太阳能;生产者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图一中有四个营养级的生物是草→鼠→蛇→鹰,因此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糖类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绿色植物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是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9.【答案】(1)生物圈
(2)非生物
(3)太阳能
(4)5.
(5)草→鼠→蛇→鹰
(6)竞争
(7)鹰
(8)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故填:生物圈。
(2)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故填:非生物部分。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填:太阳能。
(4)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
故填:5条。
(5)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故填:草→鼠→蛇→鹰。
(6)食物网中,鹰捕食蛇,鹰和蛇又都以鼠、兔为食,所以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故填:竞争。
(7)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越多,所以体内DDT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填:鹰。
(8)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故填:自动调节。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0.【答案】(1)适应;影响和改变
(2)水
(3)庄稼;田鼠;蛇;消费;有限度;生态平衡;蛇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材料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
(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水分、空气等。材料一中,影响骆驼和骆驼刺生活的关键非生物因素是水分。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庄稼→田鼠→蛇。该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将会破坏生态平衡。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庄稼,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蛇,其营养级最高,体内蓄毒最多。
【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 ,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