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6月份学习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2013.6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觇视(zhān ) 笞刑(chī ) 豁然开朗 浮想连翩
B.勖勉(xù) 兑现(tuì) 骇人听闻 残羹冷灸
C.攻讦(jié) 孱头(càn ) 不祥之兆 一蹴而就
D.犄角(jī) 伛曲( yǔ ) 不容质疑 振耳欲聋
1.选 C A觇视(chān )浮想联翩 B兑现(duì)残羹冷炙 D不容置疑 震耳欲聋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B.经过公安机关调查,永安化工厂的这场火灾是值班员工操作不当引起的,可以说是祸起萧墙,而不是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竞争对手挟私报复而纵火。
C.儿子吸毒成瘾,最近又欠下一屁股赌债,爱子心切的母亲只能变卖首饰,毁家纾难,希望儿子浪子回头。
D.真所谓冤家路窄:谁能想到时隔三十年,鲁侍萍与周朴园还能在周公馆里萍水相逢?谁能想到曾经的恋人如今却要反目成仇?
2.选B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出乱子。)(A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C毁家纾难:变卖家产,缓解国难。此处用词不当。D萍水相逢,形容陌生人初次见面。两人不是初次见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苏州河淤泥疏浚工程正式全线启动,显示了上海市政府部门彻底治理苏州河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打造东方“莱茵河”的决心。
B.与早已流行的互联网论坛和博客相比,微博以140字的限制、便捷的转发机制以及对终端设备的简单要求降低了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
C.“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D.2010年的国产大片《孔子》《赵氏孤儿》等都善于从本土文化土壤中吸纳养分,呈现出本土特色鲜明、原创力充沛、文化厚度不断增加。
3.B(A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越国以鄙远 (边邑,边境)
B.垂拱而治 (治理) 襟三江而带五湖 (以……为襟)
C.江海下百川 (居……下) 相如固止之 (顽固)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内心) 臣等不肖 (贤,贤能)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初淅沥以萧飒 阙秦以利晋
B.吾其还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终苟免而不怀仁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夫晋,何厌之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属今为之虏矣 是社稷之臣也
C.拜送书于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D (A.鄙:以……边邑 B.治 :太平,安定 C.固 态度坚决)
5.D (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以:相当于“而”,表并列/表目的 B.其:表希望语气/代词 C.而:表转折/ 表并列)
6.A(A.宾语前置句 B.被动/判断 C.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 D.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7.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35℃到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 ▲ ▲
7.①控制温度(1分) ②瞄准感染区域(1分) ③破坏DNA结构(1分)
评分建议:若过程的先后顺序表述有误,则不得分。若将“控制温度”答成“降低温度”“保持低温”之类的,也可。
8.(1)请写出《雷雨》中寄寓了作者理想的一个人物(1分)。
▲
(2)说说《家》中“鸣凤之死”的原因。(2分)
▲
(3)请说说下面这则“冷幽默”的言外之意。(2分)
话说沙尘暴漂洋过海吹到美国,一位老人走上街头,张开双手,45度仰望天空,泪流满面,深呼吸,激动地说:60年了,60年了,终于闻到家乡的泥土味了。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周冲。(1分)(2)鸣凤的死因:被逼嫁给冯乐山做姨太,不愿离开心爱的觉慧,因而投水。(答出“不愿嫁给冯乐山做姨太,离开觉慧”即可得2分。)
(3)环境破坏十分严重。(2分)(答到“环境问题严峻”、“环境质量差”等都可。)
9.某校文学社招聘新社员,为了检验应聘者的语文素养,面试老师选了两个对联考验他们的文学常识:
对联一: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对联二:白衣卿相,奉旨填词,道不尽烟柳画桥良辰美景;
楚楼秦馆,浅斟低唱,吟不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请问对联一纪念的是南宋词人 ,号 。对联二纪念的是北宋词人 ,原名 。
9.李清照 易安居士 柳永 三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彦与八字军
徐梦莘
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金人以为大兵之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常虑变生不测,夜即徙其寝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弃妻子,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其诚。
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一十九寨,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倡义讨贼者皆受彦约束。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扰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酋领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城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遗史》曰:“时金人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其为虏所畏如此! (节选自《宋文选》)
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彦檄召诸寨兵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C.我曹所以弃妻子 尔曹身与名俱灭
D.特以彦在河朔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10.选A.动词,发官府公文/官府公文。 (B.倒下,后退。 C.辈,类。D.只是。)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一项是(3分)( ▲ )
①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 ②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
③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 ④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
⑤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⑥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1.C(⑤“金人遁去”是因为“诸寨兵大至”,⑥是酋领说的话,两句都不属于“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内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彦在攻得新乡县后就把号召抗金的文件分送到各州郡去,金人以为宋朝大军已到,于是率领几万人包围他的军队,箭如雨点般射向王彦阵地。
B.新乡失利以后,失散的将士渡过黄河回到了王彦身边,为了向王彦表示忠诚,都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
C.后来王彦领导的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其士众多达十多万人,他们拥护宋朝,倡导抗击金人保家卫国的大义,在北方声势浩大,威震燕代地区。
D.王彦领导的“八字军”英勇奋战,威名显赫,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在虏帅派遣将领进攻王彦之际,敌酋居然宁可受死也不敢与王彦交战。
12.B(“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理解有误,应该是“在脸上刺字”。)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城御之。(3分)
译句: ▲
(2)无乃尔是过与。(2分)
译句: ▲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译句: ▲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3分)
译句: ▲
13.(1)金人立即率领大部队逼近王彦的阵地,王彦率领卫队登高抵御敌人。(3分。“遽”“薄”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恐怕该责备你了吧。(2分。关键点:宾语前置、固定格式)
(3)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个借口的人。(2分。关键点“疾”、“为之辞”)
(4)我们应社的那些品行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3分。“行”“先”各1分,语意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 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1)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 ▲
(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 ▲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4.(1)①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②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③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④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4分。每层意思1分)
(2)①空阔、幽清、寂静;(2分)②孤独、寂寞(孤寂)、感伤。(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7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3)___ 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7)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9)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0)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1)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12)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13)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14)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梁惠王上》)
(15)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6) ▲ ,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17)执手相看泪眼, ▲ 。(柳永《雨霖铃》)
15.(1)以手抚膺坐长叹(2)可以横绝峨眉颠(3)连峰去天不盈尺
(4)唯见江心秋月白(5)别有幽愁暗恨生(6)千唤万唤始出来
(7)恐年岁之不吾与(8)惟草木之零落兮(9)艰难苦恨繁霜鬓
(10)无边落木萧萧下(11)只是当时已惘然(12)雕阑玉砌应犹在
(1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5)落霞与孤鹜齐飞
(16)明月不谙离别苦(17)竟无语凝噎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地记忆
杜爱民
①童年在故乡南城墙上戏玩,近旁的大地,是一片菜田。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
②我见到过大地在冬天里的安睡。也只有在最寒冷的日子里,雪覆盖于泥土之上,才会变成一种温润的东西。我心最初体味到的温暖,大约缘于此。随着惊蛰、春分、谷雨的到来,农民们加快了劳作的速度,不断更换手里的农具。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看见过终南山的樵夫在山坡上伐木、行走,后来我知道,这只是梦里情形的残存所致。
③我对大地和人群的了解,那时候也仅仅缘于自己简单的张望。
④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多么单纯,经由劳作,人拥有了大地持续永久的供养。那些在大地上终日沉默不语、辛勤劳作的农人们,追随着自己的幸福,在季节里守候。因为未知的收获,人们任劳任怨。不是没有苦难和灾祸,不是万事都顺人心意。在武斗、死亡的葬仪和没有尽头的苦作交替出现之后,大地仍然呈现出不可更改的沉静和吉祥。它给出一条退路,让多数人能够生息,并保持尊严。它只要求多数人在时节的规律上践行必要的约定。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对所费与所得之间的功利比较感到满足,除了简单的生活耗费,人可以不受过度消费的烦扰。
⑤生活在关中土地上的多数农人不信任立于庙堂、刻在名山之上的金科玉律,他们按在大地上获知的经验行事。从四十五岁起,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材。上好的松木和柏木,被精心制成极讲究的棺材。看着自己的归宿,人们欣喜不已。我在西安南城外的一个大车店里,见到一位老者,手抚棺盖不住叹气,他大概是觉着等待得太久了,生怕错过与土地的约定。
⑥去年春天,我去陕北靖边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镇子小住,结识了采油工邓振峰。振峰每天白天要去好几个井站,夜里三点起床查泵,一次巡察要走三个小时,两三个月就穿破一双鞋。他接替父亲干这份工作,两年中间独自守护散落在山沟里的抽油机。他只去过扬井,是一个几户农家聚集而住的小地方。他希望能轮上换班,休息几天,坐一次火车。
⑦正午时分,老乡将一头驴牵到房子前的空地上打转。振峰说,他现在的想法已经不多了,看驴在院子里晒太阳,都是一种乐趣。
⑧这位二十出头的兄弟在同我说的时候,太阳正照在绵延无际的黄土山梁上。我的眼睛被黄土上的光芒强烈地刺痛着。
16.赏析第①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4分)
▲
17.关中的农人在大地上获取了哪些经验?(6分)
▲
18.本文写到采油工邓振峰,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6分)
▲
16.选取典型景物(1分),色彩鲜明(1分);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1分)。(共4点,答满4点得4分)
17.遵循时节在土地上劳作就会有收获(劳动观);简单的生活消费也能满足对幸福的追求(幸福观);大地供养了人的生存,也将接纳人的死亡,死亡是和土地的约定(生死观)。(一点2分)(共6分)(三个角度下,答出类似的意思即可)
18.进一步表现关中大地上劳动人民的辛劳生活和质朴品德(或“辛劳”类);也表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和苍白;寄托着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的同情。(“被刺痛”、“惋惜”亦可,一点2分)(共6分)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短诗,根据诗的寓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自选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选 C A觇视(chān )浮想联翩 B兑现(duì)残羹冷炙 D不容置疑 震耳欲聋
2.选B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出乱子。)(A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不能表示“心里安稳”。C毁家纾难:变卖家产,缓解国难。此处用词不当。D萍水相逢,形容陌生人初次见面。两人不是初次见面。)
3.B(A项,搭配不当,“治理……问题”;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D项,成分残缺,“呈现”后残缺了宾语中心词。)
4.D (A.鄙:以……边邑 B.治 :太平,安定 C.固 态度坚决)
5.D (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以:相当于“而”,表并列/表目的 B.其:表希望语气/代词 C.而:表转折/ 表并列)
6.A(A.宾语前置句 B.被动/判断 C.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 D.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7.①控制温度(1分) ②瞄准感染区域(1分) ③破坏DNA结构(1分)
评分建议:若过程的先后顺序表述有误,则不得分。若将“控制温度”答成“降低温度”“保持低温”之类的,也可。
8.(1)周冲。(1分)(2)鸣凤的死因:被逼嫁给冯乐山做姨太,不愿离开心爱的觉慧,因而投水。(答出“不愿嫁给冯乐山做姨太,离开觉慧”即可得2分。)
(3)环境破坏十分严重。(2分)(答到“环境问题严峻”、“环境质量差”等都可。)
9.李清照 易安居士 柳永 三变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10.选A.动词,发官府公文/官府公文。 (B.倒下,后退。 C.辈,类。D.只是。)
11.C(⑤“金人遁去”是因为“诸寨兵大至”,⑥是酋领说的话,两句都不属于“直接表现王彦英勇善战”的内容。)
12.B(“当着王彦的面,在身上刺下了”理解有误,应该是“在脸上刺字”。)
13.(1)金人立即率领大部队逼近王彦的阵地,王彦率领卫队登高抵御敌人。(3分。“遽”“薄”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恐怕该责备你了吧。(2分。关键点:宾语前置、固定格式)
(3)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个借口的人。(2分。关键点“疾”、“为之辞”)
(4)我们应社的那些品行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3分。“行”“先”各1分,语意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4.(1)①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②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③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④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4分。每层意思1分)
(2)①空阔、幽清、寂静;(2分)②孤独、寂寞(孤寂)、感伤。(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7分)
15.(1)以手抚膺坐长叹(2)可以横绝峨眉颠(3)连峰去天不盈尺
(4)唯见江心秋月白(5)别有幽愁暗恨生(6)千唤万唤始出来
(7)恐年岁之不吾与(8)惟草木之零落兮(9)艰难苦恨繁霜鬓
(10)无边落木萧萧下(11)只是当时已惘然(12)雕阑玉砌应犹在
(1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5)落霞与孤鹜齐飞
(16)明月不谙离别苦(17)竟无语凝噎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16分)
16.选取典型景物(1分),色彩鲜明(1分);由近及远,富有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在景物描写中又间以人物的活动(1分)。(共4点,答满4点得4分)
17.遵循时节在土地上劳作就会有收获(劳动观);简单的生活消费也能满足对幸福的追求(幸福观);大地供养了人的生存,也将接纳人的死亡,死亡是和土地的约定(生死观)。(一点2分)(共6分)(三个角度下,答出类似的意思即可)
18.进一步表现关中大地上劳动人民的辛劳生活和质朴品德(或“辛劳”类);也表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贫乏和苍白;寄托着作者对他们的深切的同情。(“被刺痛”、“惋惜”亦可,一点2分)(共6分)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短诗,根据诗的寓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自选立意,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一、作文评改参照高考评分标准执行。
二、作文立意提示:
世上看似最不值钱的东西往往最宝贵,除了沙,还有空气、水、阳 光……由此看来,贵与贱也是辩证统一的。
普通的事物中含有深刻的哲理,外表朴素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平凡事业往往有着伟大意义,简单的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就个人而言也许你总觉得自己普通如沙子,但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样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发出金子般的光辉。
【范文】
金色流沙
不要觉得沙不起眼,因为沙中可以蕴含金,
不要觉得淤泥难看, 因为淤泥可以孕育荷花,
不要觉得蚌丑陋,因为蚌中也可有美丽的珍珠。
世界上总有些不美丽、不引人注目的东西,比如沙,比如泥,比如蚌,他们默默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被人踩在脚下,扔在水里,总是被人瞧不起,然而有一天,人们发现了这些事物中的奥秘,沙中有金,泥中生花,蚌中育珠,人们开始注意这些被人忽略的生命。
正是有了这些最不起眼的事物, 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不图名利,才能经受住长年累月的考验,从而奉献出最美丽的回报。
城市是钢筋水泥发出交响的地方, 这里生活着一群不起眼的农民工,他们身上布满灰尘,手上结满老茧,城市人不屑瞧一眼他们丑陋的外表,不愿在他们工作的地方多留一步,而正是这些难看的农民工,建造出城市中一座座美丽豪华的大厦, 成为城市中最亮丽的风景,别人把他们当成沙,他们却奉献出金。
那些被人当成沙的人们,往往无欲无求,一如既往的人守着孤独、 轻视和冷漠,然而他们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始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最终铸就辉煌。就像沙一样,看似平凡,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足以发出耀眼的光芒。英雄毕竟是少数,凡夫俗子才是多数,就像金是少数,沙是多数一样,而这些像沙一样的人们,支撑起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支撑起了金子般的舞台。
不要瞧不起沙,不要瞧不起沙一样的人们。
可怜的人们啊,何必看不起比自己低的同胞呢?是他们的默默奉献,为你们提供了美好的风光,即使是沙,也要他们自己的位置啊。
我感恩像沙一样的人们,就像大自然感恩沙一样,对于金色的流沙,大自然同样赐予阳光和雨露,微风雨甘霖,我做不到,但我会给以同样的尊重。
谢谢,金色的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