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7 14: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咸丰—同治—光绪
学习重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局限;甲午战争的影响
一、太平天国运动
1、时间:1851年—1864年
2、爆发原因
(1)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根源)
(2)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了矛盾
(3)自然灾害;客家人与本地人斗争不断
(4)洪秀全创“拜上帝会”(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反清秘密结社)
1814年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的耕读世家。但三次参加科举考取秀才都落榜,第三次落选受到打击重病一场。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旨意,命我到人间斩妖除魔。”
洪秀全
拜上帝会
洪秀全翻阅以前考试时基督徒发的《劝世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于是不再学儒学而改信上帝,自称上帝次子,耶稣弟弟,创拜上帝教。并说服好友冯云山入教。后两人来到广西紫荆山传教,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人
冯云山
广西桂平紫荆山
在此期间洪秀全曾两次跑路,第一次因忍受不了艰苦环境
第二次因冯云山被抓而逃跑
3、经过
(1)1851年金田起义
(2)1852年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3)出广西,北上经湖南,占湖北省会武昌(冯云山、萧朝贵战死)
(4)1853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南京(定都于此改天京)
(5)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军事达到鼎盛)
(6)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领导集团的内讧)











(7)后期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大捷,但安庆失守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三河大捷
安庆保卫战
(8)湘军(曾国藩)、淮军(李鸿章)和洋枪队围攻下,1864年天京陷落
曾国藩
李鸿章
洋枪队
天京陷落
城破前洪秀全就已病死。城破后其尸体先被清军剁成肉酱再炮轰
4、革命纲领
(1)前期: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平均主义)
(2)后期: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洪仁玕
天王洪秀全族弟
曾在香港居住多年
后期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被清军捕杀
注:①《天朝田亩制》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农民运动达到高峰
②《资政新篇》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良方案
③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5、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洪秀全自搬进天王府后至死也没有踏出半步,终年不理朝政。太平天国内部摒弃夫妻制,实行男女分营,但洪秀全自己却拥有多达88个老婆,妃子更是有上千之众,天王府内不设太监,只设女官侍奉洪秀全一人
天王府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6、历史影响
(1)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2)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政治权力结构变化
(湘淮系地方汉族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二、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2、背景:清政府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外患:列强入侵)
3、中心思想:中体西用
(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巩固统治)
4、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5、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官办)
①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1861年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建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清政府创办最早的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②李鸿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最大)、天津机器局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中国最大兵工厂江南制造总局。
天津机器局由通商大臣崇厚始创于1867年,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其规模仅次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左宗棠: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造船厂)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福州创建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造船厂,聘用法国技术团队。同时还设立福州船政学堂,培养近代海军人才
扬武号铁甲舰
平远号铁甲舰
福州船政学堂
邓世昌
林永升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①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洋务运动中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经营长江内河航运业
其上海外滩的总部大楼保存至今
1878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
1878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机器织布局
②张之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也为汉阳兵工厂提供特制军用钢
汉阳铁厂(1890年)
湖北织布局(1892年)
(3)组建近代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广东舰队
北洋舰队由李鸿章于1888年组建成立,是大清朝最强的一支舰队,其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定远舰
镇远舰
两舰均从德国定制








广



(4)发展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派留学生赴欧美
詹天佑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京师同文馆
(5)架电线修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设总理衙门
1861年咸丰帝亲批设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及海关事宜,属于正式中央机构,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6、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
(1)没有改变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只是学习西方技术
(2)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反对(后期的慈禧、倭仁)




年轻复原图
倭仁
慈禧,叶赫那拉氏,17岁入宫服侍咸丰帝,赐号兰贵人,后晋升懿贵妃,并生下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随咸丰帝逃往热河1861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病逝,年仅30岁。慈禧联合慈安和恭亲王奕訢(咸丰的弟弟)发动辛酉政变,诛杀以肃顺、端华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初期为拉拢湘淮系汉族集团支持洋务运动,后期为自身利益又转而开始支持顽固派
同治帝老师
8、影响
(1)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出现了“同治中兴”局面
(2)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对外国经济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9、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三、边疆危机
1、西北: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19世纪60、70年代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
浩罕
阿古柏
②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
美丽的中国伊犁
(2)收复经过
①1875—1878年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击败阿古柏
阿古柏在新疆建立哲德沙尔汗国
②1881年收复伊犁
但俄国又割占七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左宗棠驻兵哈密,而沙俄刚经历俄土战争,曾纪泽于1881年与沙俄签定《伊犁条约》成功收复伊犁
曾国藩次子曾纪泽
③1884年在新疆设行省
(3)意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西北边疆;加强中央对新疆管理
2、西南、东南:中法战争
(1)时间:1883年—1885年
(2)背景:越南是清朝藩属国,法国欲完全殖民越南,并进一步入侵中国
印度支那三国
(3)经过
①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②1884年法国偷袭马尾军港,摧毁福州造船厂;进攻台湾失败(刘铭传)
③1885年中国取得镇南关大捷(冯子材),法国内阁倒台,清政府停战
刘铭传
冯子材
马尾海战
镇南关大捷
(4)结果: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承认越南为法国殖民地,中国西南地区成为法国势力范围;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法属越南阮朝皇帝阮福昭
3、东北: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背景(回光反照的老大帝国VS呼之欲出的近代国家)
①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与市场·根源(日本于1879年就已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




日本吞并琉球
琉球王国
②清政府虽进行洋务运动,但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③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默许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打开中国市场的帮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沙俄希望中日两败俱伤吞中国东北和朝鲜
法德两国希望借日本之手夺取在华新利益
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强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更有侵略性
④朝鲜农民起义·导火索
补充:朝鲜问题(仅作了解)
A、从汉代起朝鲜就是中国藩属国
B、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侵占朝鲜,后被明朝击退
C、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
朝鲜
被迫
开关
云扬号事件
D、1882年朝鲜爆发壬午兵变,中日同时出兵
E、1884年在日本支持下,朝鲜爆发反华的甲申政变,后被袁世凯率军镇压
F、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反帝反封的农民运动)
(3)经过①开端:丰岛海战(日军偷袭清军运兵船“高升号”,中日正式宣战)
②第二阶段
A、陆战:平壤战役中国战败(左宝贵牺牲)
高升号被击沉





济远舰逃跑
平壤战役
左宝贵
玄武门为日军主攻方向,高州镇总兵57岁老将左宝贵登玄武门亲自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英勇牺牲。主帅叶志超却临阵脱逃导致大败
B、海战:黄海/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损失重大(邓世昌、林永升牺牲)
大清北洋舰队12艘
提督丁汝昌
战列舰
定远舰 镇远舰
巡洋舰
来远舰 经远舰
致远舰 靖远舰
济远舰 广甲舰
超勇舰 扬威舰
后加入平远和广丙两舰
日本联合舰队12艘
司令伊东祐亨
第一游击队
吉野舰 浪速舰
高千穗舰 秋津洲舰
本队
松岛舰 严岛舰
桥立舰 比睿舰
赤城舰 扶桑舰
千代田舰 西京丸舰
亚洲第一巨舰定远舰
装甲厚航速慢;火炮口径大数量少射速慢
装甲薄航速快;火炮口径小数量多射速慢
1894年9月17日,刚刚完成护航任务的北洋水师从大东沟水域起航,舰队呈两列纵队行进,目标旅顺军港。当时北洋水师舰船还在使用劣质碎煤,烟囱冒出的浓烟极容易被对方发现。上午10点半左右,日军第一游击舰队侦查到北洋水师的踪迹,随即向本队报告,而后联合舰队全数朝北洋方向猛扑而来。
北洋10艘军舰以定远、镇远为核心组成一字横队向日舰冲去。但因为各舰航速不同,原本计划的一字横队很快演变成以定远、镇远二舰为首的雁形阵。
第一阶段:12时50分—14时
·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 远舰首先开炮,战斗正式打响
丁汝昌
·日舰松岛击中定远舰通信系统,提督丁汝昌受伤
·扬威、超勇两艘弱舰遭到第一游击队集中攻击,受损严重
·日舰比睿、赤城、西京丸因航速过慢,未跟上本队,遭到北洋舰队左翼炮击,受损严重
第二阶段:14时—15时30分
·日本第一游击队回救赤城、比睿、西京丸三舰,三舰虽被救下但也受损严重退出战场
·日本本队四舰加速沿北洋右翼向后方驶去,击沉超勇舰,扬威舰也因受损严重退出战场后搁浅
·日本吉野、高千穗两舰集中攻击致远舰,致其船身起火倾斜,且炮弹告竭,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向吉野舰,但被击沉,壮烈殉国
邓世昌
致远舰为北洋舰队最新式战舰,其沉没是整场战局转折点。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光绪帝亲书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第三阶段:15时30分—17时30分
·济远、广甲两舰逃离战场,而广甲舰逃跑途中触礁搁浅后自毁
·经远舰遭日舰围攻沉没,管带林永升牺牲。中日对比为4:9
·定远舰击中日本旗舰松岛舰,致其燃起大火,失去作战能力
·此时平远、广丙两舰加入战场,而日方也损失惨重,双方各自退出战场,黄海海战结束
沉没
重伤
黄海海战历时5小时,是世界海战史上第一次铁甲舰对决。此役北洋舰队5艘战舰沉没,千余人伤亡;日本5艘战舰受损严重,六百余人伤亡。北洋舰队最大问题是一方面炮弹多为实心弹,可把日舰砸出窟窿却不会爆炸;另一方面则是炮弹数量不足。但定远、镇远凭借厚装甲和巨炮虽遭受日舰数次围攻却屹立不沉,证明巨舰大炮才是王道
③第三阶段:日军攻占辽东半岛,占领大连和旅顺(旅顺大屠杀)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旅顺军港,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死难者人数在两万之多
④第四阶段:日军攻山东半岛,北洋舰队避战保船,威海卫之战全军覆没
·定远舰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偷袭受伤,又被炮台炮火击中受重创,最后被迫自爆
·镇远舰进港时因不慎触礁受伤,不能出海作战,后来不及自爆被日军俘获,变为日本军舰
·靖远舰在港内遭受重创,为避免被日军俘获,被迫由己方击沉
·来远舰在港内被日军鱼雷艇击沉;济远、平远、广丙三舰被日军俘获,变为日本军舰
1894年致远舰部分水兵合影
位于威海的定远舰1:1比例模型
北洋舰队官兵合影
英籍教习朗威理居中
(2)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割地
开阜
其它
承认朝鲜独立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割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成
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二亿两白银
(相当于清廷三年财政收入)
加深人民负担;增强日本侵略实力
大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赔款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1895年4月中方全权代表李鸿章与日方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在位于日本马关的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期间李鸿章遭到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刺杀而伤,造成日方谈判优势锐减,降低了索赔
补充:反割台斗争
1895年5月至10月,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抗击日军(被清廷抛弃的台湾一度成立台湾民主国抗击日军,以失败告终)
(5)影响
①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②列强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③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④中华民族开始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年)
⑤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补充:瓜分中国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后)
A、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但清政府额外支付三千万两赎辽费
沙俄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割中国大片领土后进而对中国东北,尤其对辽东半岛的天然不冻港旅顺窥探已久,自然不希望落入日本之手。该事件成为日俄战争导火索
一方面基于俄法联盟;另一方面想获取在东亚更多权益
德国通过支持沙俄干涉还辽,来换取其支持在东亚扩张
B、俄国租借旅顺和大连,辽东半岛成为俄国势力范围
辽东半岛




位于旅顺的沙俄远东总督府
旅顺
大连
旅顺俄医院
C、德国租借胶州湾(青岛),山东半岛成为德国势力范围
青岛
胶州湾
青岛火车站
D、英国租借威海卫和香港新界
E、法国租借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F、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广州湾
湛江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范围
熊:俄
太阳:日
蛇:德
虎:英
鹰:美
蛙:法
四、总结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国家出路
的探索
反清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阶级
局限性
失败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自救:中体西用、学习西方技术、开启现代化
失败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列强入侵
的加剧
入侵(西北):英俄染指新疆
反抗:左宗棠收复新疆
入侵(西、东南):中法战争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刘铭传·镇守台湾
反抗:
入侵(东北):甲午中日战争
反抗:黄海海战、反割台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北迁就之计。”这表明( )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3.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五、当堂练习
B
D
B
KY历史工作室出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