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九年级全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专题13.2 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2.小丰用燃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小丰的想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
D.壶内水沸腾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4.实验室有质量1kg、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kg、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5.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 阳光下路面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
6.小丰用燃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小丰的想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
D.壶内水沸腾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7.“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二、填空题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小朋友们爱做“撞熟鸡蛋”的游戏,煮鸡蛋是通过_____方式来增加鸡蛋的内能;在两个鸡蛋相撞时,蛋壳会破碎,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
2.长春市桂林路美食街的某商家使用煤气灶烹饪食物,煤气灶燃烧头如图所示。使用煤气灶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
(1)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
(2)煤气在燃烧过程中热值______;
(3)烹饪食物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4)食物香气四溢是______现象。
3.如图所示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是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倒影看起来较暗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 导致的。小轿车在桥面上高速行驶时对桥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所受重力,此时轮胎的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
1.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2. 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3. 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九年级全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专题13.2 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答案】B
【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因为内能与质量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2.小丰用燃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小丰的想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
D.壶内水沸腾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BC
【解析】A.烧水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错误;
B.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状态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正确;
C.根据连通器定义可知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故C正确;
D.壶内水沸腾时,水会一直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 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 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 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答案】B
【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内能与质量和温度有关,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因为内能与质量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内能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4.实验室有质量1kg、温度0℃的冰块和质量1kg、温度0℃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内能等于水的内能
B.冰块的内能小于水的内能
C.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水传递给冰块
D.将冰块放入水中,能量从冰块传递给水
【答案】B
【解析】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AB、质量相等温度为0℃的水和冰,分子动能相等,冰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使分子势能增大,所以水的内能大一些,故A错误,B正确;
CD、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由于冰块的温度等于水的温度,所以将冰块放入水中,不会发生热传递,能量不会从水传递给冰块,也不会从冰块传递给水,故C、D错误。
5.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 阳光下路面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
【答案】C
【解析】A.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反复弯折铁丝,人对铁丝做功,铁丝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阳光下路面发热是热传递改变内能;
D.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
综上,故ABD相同,C不同,故C符合题意。
6.小丰用燃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小丰的想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B.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C.水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
D.壶内水沸腾时,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答案】BC
【解析】A.烧水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错误;
B.在烧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变、状态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正确;
C.根据连通器定义可知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故C正确;
D.壶内水沸腾时,水会一直吸收热量,但水的温度不变,故D错误。
7.“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粽子的过程利用做功的方法提高了粽子的内能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剥粽子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叶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答案】B
【解析】A.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提高了粽子的内能,故A错误;
B.闻到粽子的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正确;
C.剥开粽子叶总有一些糯米粘到粽子叶上,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C错误;
D.蒸粽子时用的铁锅的比热容比水的小,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小朋友们爱做“撞熟鸡蛋”的游戏,煮鸡蛋是通过_____方式来增加鸡蛋的内能;在两个鸡蛋相撞时,蛋壳会破碎,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
【答案】 热传递 物体的形状
【解析】煮鸡蛋时,鸡蛋吸热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两个鸡蛋相撞时,鸡蛋受力而使蛋壳破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长春市桂林路美食街的某商家使用煤气灶烹饪食物,煤气灶燃烧头如图所示。使用煤气灶时,打开煤气阀门,拧动点火装置,煤气和空气在进口处混合流向燃烧头被点燃。
(1)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
(2)煤气在燃烧过程中热值______;
(3)烹饪食物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食物的内能;
(4)食物香气四溢是______现象。
【答案】 小 不变 热传递 扩散
【解析】(1)使用煤气时,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煤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所以煤气不会向空气中泄露。
(2)热值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无关,煤气在燃烧过程中热值不变。
(3)烹饪食物,食物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食物香气四溢,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3.如图所示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它是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倒影看起来较暗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 导致的。小轿车在桥面上高速行驶时对桥面的压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所受重力,此时轮胎的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答案】反射;折射;小于;做功。
【解析】(1)大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的看起来比实际物体本身“暗”一些。
(2)轿车高速行驶时车体上方空气流速比下方大,空气对小车向下的压强小于向上的压强,汽车受到向上的压力差,所以车地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3)轿车高速行驶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轮胎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车胎内能的。
三、简答与阅读理解题
1.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答案】见解析。
【解析】“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 生活中有时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有时又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请你各举两个实例。
【答案】用电热水壶烧水就是利用热传递的实例;喝水用的保温杯就是阻碍热传递的实例。
【解析】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实例:煤气灶烧饭,太阳能热水器等;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的实例:暖水瓶、保温杯等。
3. 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然后用手感觉图钉温度的变化,并解释这种变化。
【答案】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是摩擦生热。钉帽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摩擦的方式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手摸图钉觉烫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