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训练(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步训练(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25 17: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为纪念契诃夫    ,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担任编剧,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担任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1896年《海鸥》在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    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情感之间的故事。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    ,以支撑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着。(     )。
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    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看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诞辰  愁眉苦脸  慰藉  千头万绪
B.寿辰  郁郁寡欢  欣慰  千丝万缕
C.诞辰  郁郁寡欢  慰藉  千丝万缕
D.寿辰  愁眉苦脸  欣慰  千头万绪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把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把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把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把从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3.给上述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4.(2020湖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但随着20世纪解释学的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②                。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观众和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③                。
5.(2020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模拟)下图是某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就诊流程图,请将其转写为一段文字介绍。要求语言连贯准确,不超过120字。





6.(2020陕西西安中学高三三模)请依据下面的文字,仿照词条示例,编纂“利维坦”词条。
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系统阐述国家学说,探讨社会结构的政治哲学名著,其中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等思想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中提到,人和人的关系本来像狼和狼一样,处于相互敌对和防范的无序状态之中,但人能本着自己的理性互相同意、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而把它托付给某一更高级的、能统摄集体利益的力量,以结束这种整天提心吊胆的局面。这种“使众人畏服”的力量被霍布斯称为“利维坦”,其本义是《旧约》中多次提到的一种比鳄鱼更庞大的海上怪兽。为什么要用怪兽的名字来称呼这种力量 霍布斯没有作深入解释,但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需要一种比鳄鱼更凶恶、比凶恶更可怕的力量来使人畏服。
【词条示例】
潘多拉魔盒:原指古希腊神话中装满邪恶的盒子,后指“灾祸之源”。



 答案见P189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妻子走进弥漫着霉气和潮气的客厅。这个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光亮了。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见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吱吱”叫着往四下里逃窜。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指着一面大镜子让妻子看,它配着乌黑的铜框,就挂在墙角上——紧挨着我曾祖母的肖像。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
我拂掉镜子上的灰尘。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紧接着我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发出一声闷响:原来妻子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把她从祖宗的住所搬出去。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我勉强克制住恐惧,又跑到楼下去,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
“难道这不是我 ”她小声说,“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自己实际上是这么漂亮,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当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删改)
1.()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 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再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
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
(摘编自《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3.()下列文学批评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最好的一项是 (  )
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彩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为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评《雷雨》创作手法:受到了古希腊“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易卜生“社会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和创作方法的影响。
三、微写作。
4.()《装在套子里的人》多角度、多层次地使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别里科夫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心理习惯、恋爱恐慌症、外在影响力以及内在的虚弱无力等,讽刺了他的顽固保守和胆怯多疑。请你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如父母、同学等),25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2020安徽合肥六中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柳 树
契诃夫
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这树也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乎乎的蜂蜜。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白天他钓鱼,夜里他坐在树根上沉思。
大约三十年前的一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又听到了铃铛声。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邮差睡着了。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邮差立时不动了。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他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他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他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
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
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水轮下,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注]。他日日夜夜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进城后他向人打听: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 ”
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
“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
“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
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阿尔希普走进去。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 ”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要不把他抓起来!带他会见伊凡·马尔科维奇!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
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
当时已是深秋。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
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 ”他问阿尔希普。
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
“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
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他把老汉打了一顿。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
“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说,“你走吧!”
“不行啊!”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
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他把他领到下街,走进那间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
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大胡子一脸惊讶。
“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他说,“你是喝醉了 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 这些恶棍都疯了!只会把事情搞乱……凶手没有找到——好,这就完了!你还想干什么 滚出去!”
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
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搅动了水面,水面上正漂着阿尔希普的浮标。
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
(有删改)
[注] 五个戳子的信封: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头对老柳树的描写,突出了其屹立不倒的形象,之后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树洞,事实上是为下文赶车人将邮包藏匿在树洞里埋下伏笔。
B.老人上交邮包,地方金库的官员却贪污其中的一半钱财,之后警察局也无意查清案件,这些丑恶现象展现出沙俄当时民不聊生的惨象。
C.老人的遭遇体现了当时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从发现邮包分量不对到最后无端地被收走,老人只能一声不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D.小说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现实的荒谬之处:犯罪的赶车人选择自首,官员们却对他进行无情嘲弄,最终赶车人只能选择投水自尽。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


(2)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3.()小说以“柳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六单元
*装在套子里的人
基础过关练
1.C ①寿辰:生日(一般用于老年人)。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根据修饰的对象“契诃夫”可知,此处应选用“诞辰”。②愁眉苦脸:形容愁苦的神情。郁郁寡欢:心中愁闷,缺少欢乐。根据语境可知,此处要表现契诃夫内心的失落、郁闷,应选用“郁郁寡欢”。③欣慰:喜欢而心安。慰藉:安慰。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选用“慰藉”。④千头万绪:形容事物纷繁,头绪很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根据语境可知,此处应选用“千丝万缕”。
2.B 通过观察所给的四个选项可知,它们的区别在于关联词不同。根据文意可知,这里应选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A.“虽然……但是……”表转折。C.“不仅……而且……”表递进。D.“要么……要么……”表选择。只有“一边……一边……”表并列,因此B项正确。
3.答案 《爱恋·契诃夫》在京首演,讲述大师的婚姻爱情故事(或:为纪念大师诞辰,《爱恋·契诃夫》在京首演)
解析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答题时,要紧扣新闻材料的内容。材料第一段介绍了话剧《爱恋·契诃夫》的演出目的、制作团队及演出地点,第二段介绍了该话剧的主要剧情,第三段则介绍了该话剧的现实意义。将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并组织成答案即可。
4.答案 ①艺术品的接受曾经不被看重 ②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③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解析 第①空,根据下文“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可知,“艺术品的接受”曾经不是显学;再根据后文“但随着……”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与“但”之后的内容语意相反,所以应填“艺术品的接受曾经不被看重”之类的内容。第②空,结合下文表转折的连词“而”可知,此处所填语句的语意应与“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的语意相反,所以此处应填“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之类的内容。第③空,根据前文“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可知,除了作者之外,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所以此处可填“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之类的内容。
5.答案 患者佩戴医用口罩到分诊台测体温并进行登记,体温正常者正常挂号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能够排除疑似的,仍然正常挂号就诊;不能排除疑似的,经专家会诊和相关检测后,不能完全排除的患者在留观病房留候观察,确诊疑似的患者则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的是,患者就诊时应佩戴医用口罩到分诊台测体温,进行登记。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诊台测完体温后并登记,就诊患者分成两种情况:一是体温正常者,二是发热患者。还需要注意的是,发热患者要去发热门诊,到发热门诊后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不能排除疑似的,二是排除疑似的。把握好以上几个分支点,再按箭头走向和文字提示进行表述即可。注意语言的准确以及字数的限制。
6.答案 利维坦:原指《旧约》中一种凶猛的海上怪兽,霍布斯用这个概念讨论国家学说,指统摄集体利益、令个体畏惧服从的力量。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压缩语段的能力。仿写时,需要把握词条示例在内容和句式上的特点。示例说出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采用了“原指……后指……”的句式。把握这些特点后,从材料中提炼出“利维坦”本义和引申义,然后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①表现了祖宗的住所(客厅)的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②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绝望和窒息的气氛。③为下文写有关镜子的故事做了铺垫。
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环境描写本身的作用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具体的时空,进而渲染一种气氛,表达人物的心情;它还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服务。这篇小说的开头描写了客厅的陈旧和破败,这是“我”的祖宗的住所,渲染了一种沉闷而恐怖的气氛,为下文写镜子的故事做了铺垫。
2.答案 ①揭露和批判了当时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②讽刺和批判了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为假象所蒙骗的人性弱点。③由于种种因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④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
解析 契诃夫的小说大多为讽刺批判型,这篇小说写了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能将美的变丑,将丑的变美,这正影射了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社会现实。而无论是曾祖母还是妻子,都陷入这种扭曲的美中不能清醒,这正影射了社会上那些不能正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作者由此提醒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迷惑,要有清醒的认识。
3.B 文中指出“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B项的文学批评语言通俗易懂,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符合这一标准。而A、C、D三项中,或引用典籍,或专业性太强,生硬、晦涩、难懂,不具有“鲜活、生动、有情”的特点。
4.写作指导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物,一般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夸大的描写,以达到渲染的目的,增强艺术效果。这一手法的显著特点是感彩鲜明,褒贬态度明确。
三年模拟练
1.B “民不聊生的惨象”分析错误,官员贪污、警察局无意查清案件体现的是沙皇统治下官场、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2.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比作老柳树。老柳树历经多年,依然屹立不倒,我们从老柳树上看到了老人的饱经沧桑和坚韧不拔。
(2)运用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夸张地刻画出长官的贪婪和虚伪,为下文他偷走阿尔希普上交的邮包里的钱财的情节做铺垫。
解析 赏析句子要抓住句子所用的手法和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题中所给的两个句子都是对人物的描写,赏析时需要从修辞手法以及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等角度入手。(1)“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他老了”强调老人的饱经沧桑。结合前文“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可以看出老人的坚韧不拔。(2)“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是神态描写,写出了长官看到邮包里的钱时激动、兴奋而又不得不极力掩饰这种激动、兴奋的样子,表现了他的贪婪和虚伪,也为后文“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偷走了邮包里的钱财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3.答案 ①暗示老人形象。老人和老柳树有相似的外形,相似的支撑作用。②充当行文线索。老柳树与故事的发生背景有关,同时又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③推动情节发展。老柳树为遮挡老人和赶车人藏匿邮包提供了地方。④渲染悲剧色彩。文中对老柳树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无奈与悲凉,营造了小说压抑、沉重的氛围,使小说的悲剧色彩更浓。(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达效果等角度思考。
从人物形象上看,根据“这树也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和“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可知,老人和老柳树相像,他们都老了,都驼背,都有洞,外形相似。根据“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可知,老柳树对老磨坊和老人有支撑作用,而结合全文来看,老人又何尝不像老柳树一样呢 如果不是老人这样有良知的百姓支撑,国家也要倒了。由此可见,老人和老柳树都有支撑作用。因此,可以说,以“柳树”为题,暗示了老人的形象。
从情节结构上看,故事是由老柳树引出来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由老柳树推动的。因为老人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钓鱼,所以老人看到了赶车人所做的事情;又因为老柳树上有个大洞,赶车人才会将邮包藏到大洞里,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可以说,老柳树见证了整个故事,是小说的线索。
从表达效果上看,老柳树老了,驼背了,还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这营造了一种沉重的气氛,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