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 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3.能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能够把剧本第一幕编排成小话剧。
课时重点:理解课文词语。
课时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知道“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述“完璧归赵”的故事,让学生初步认识蔺相如。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了。3.我们曾经学习过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蔺相如的认识。齐读课题。特点(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初步认识蔺相如。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3.感知课文,理清脉络。理解“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请罪?结果怎样? 1.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按幕朗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厉害:难以对付。惧怕:害怕。宽恕:宽容。昏庸:糊涂而愚蠢。3.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将课文读对、读通。初步感受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2.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2)组织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3.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1.分组讨论。2.指名说,互相补充。(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3.分角色朗读。 精读剧本第一幕,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四、作业练习 1.指导用钢笔描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要求进行练习。 进行书写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 蔺相如 廉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时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课时难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 1.学习了第一幕,蔺相如和廉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读课文,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二、学习第二幕 1. 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3.讨论: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补充: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4.指导朗读。5.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1.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2.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解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描绘。3.看图,想象交流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4.分角色朗读。5.交流,加深印象。 精读第二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作业练习 1.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2.组织学生表演剧本。 学生表演剧本。(1)自读第二幕剧,体会小括号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情。(2)话语前面没有括号内容的,小组讨论补充什么内容恰当。(3)根据小括号中的这些提示,体会怎么表演,小组内分工练习表演。 完成本课练习,巩固已有知识。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个历史小话剧,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想遭受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历史小话剧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人物的特点,不会的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问同桌,还可以去阅读手头的资料,自己学习课文,最后交流,发现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得到了更多。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廉颇 知错就改 负荆请罪 蔺相如 顾全大局 深明大义 宽容大度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