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 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出山”了,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 )。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分析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目明,奋袂而起”。这真可谓 。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与官的帮忙帮闲,而且蜕变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 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歌功颂德 黔驴技穷 淋漓尽致 最初
B.歌功颂德 无计可施 入木三分 最初
C.有口皆碑 黔驴技穷 入木三分 首先
D.有口皆碑 无计可施 淋漓尽致 首先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还有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衙门,隐入山林的一些知识分子
B.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被逼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C.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
D.还有一些主子逼迫不做帮忙帮闲的知识分子,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扮演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和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B.到了近代社会,不但中国知识分子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C.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持续做官的帮忙帮闲,然而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D.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4.下面是一封退稿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你邮来的大作《试论唐朝山水诗的成因和风格流派及其历史作用》我们已经浏览过,大家一致认为,你的文章差强人意,从中我们可以推想,你是一个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的有为之人。但我仍要告诉你,你的大作因与本刊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用。
可以继续投稿!我们期待你的新大作的面世!
5.压缩下面语段,不超过50个字。
由于20世纪复杂的社会因素,我国的敦煌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学者和成果较少,国际上一度流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说法。这种说法极大地刺痛了中国学者的民族自尊心,成为他们发愤图强的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以季羡林、常书鸿、段文杰等为代表的一批老学者的带动下,我国学者奋起直追,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努力,敦煌学在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现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公认中国是敦煌学研究中心。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会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有这回事吗 ”我见面时问他。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
“这是为的什么呢 ”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 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
(选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大意 呈现方式 作者感受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别了,哥哥!
殷 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有删改)
2.()缪塞说:“最绝望的歌是最美丽的歌,我曾听到多少不朽的歌,而它们只是些单纯的呜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缪塞这句话的理解。
三、微写作。
3.()请根据课文和注释内容,写一篇《白莽小传》或《柔石小传》,要求紧扣课文与注释内容,可适当联想或想象,字数在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2020山西太原高三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老屋·父亲
李 翰
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我刚上小学。记得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显得破破烂烂。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化大革命”早期的大学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茸茸的短尾。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是来我们家纳凉。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过。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房老师写的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里面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渐渐有一些诗友来往,父亲必引进家里,听人家夸他的院子,称赏着彼此的诗作。待客人一走,父亲便任情评骘起来,这个人用词俗,那个人多处出律,总之,都不如他的诗好。
大学一二年级,经常收到父亲的家书,慰勉学业。那些信文乎文乎的,我仿佛能看到他写信时陶醉的神情。后来读到《围城》里方遁翁写日记,不禁莞尔。读研时,遇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我还是习惯回老家休整,在那里汲取力量和信心。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我自离家读书,每次回来都待不了几天。父母守护着老屋,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光里慢慢变老。2014年6月24日,周二的凌晨,母亲打来电话,父亲走了。
我的山塌了。
他走得静悄悄的,除了亲戚与生前好友,除了庭前垂头饮泣的吊兰,没有人关注到他的离去,也没有人来分割我的悲伤。父亲的离去,让我明白,原来我最在意的,是他的欣慰与骄傲,那才是我获得存在感的根本。
中年伤于哀乐,因凋零之场景,将不断上演。这是生命的残酷,也是生命的仁慈。那边的世界,积攒着此生最珍贵的情感,有我们最爱的人,当我们临近谢幕,将不会孤独和恐惧。此生亦可恋,是我们又做了父亲、母亲,在人间播种了下一轮的爱。除了一掷乾坤的大人物,万千众生都是一样的琐碎、平凡,父母与子女,是我们在尘世扑腾的最大动力。
这五年里,长长短短,也写了不少文字,却不曾为父亲正经写过一篇。近来始渐渐明白,既然以文学为主业,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村口的阿牛与邻家的小芳,那些川流不息流淌在时空中,却消失于历史的芸芸众生,才是我应该去关注、书写与研究的——小城的高楼络绎拔起,道路越来越宽,老一辈的痕迹被日渐吞噬,仿佛我的父亲,还有同时代众多离开的人,不曾生活在这里。不过,没有关系。历史所遗忘的,都收纳在文学的容器里。更确定的,是老屋还倔强地站在那里,被高楼环绕,而仍未湮灭。便宜门4号,晚上一合眼,我就能梦到。
即便有一天,这一切都消失了,“父亲”作为一个文学的共名,也将以近似的形象和温度,在天下儿女的心中永生。
写于己亥清明前。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9年4月5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在清明前撰文纪念父亲,正是对礼敬祖先、慎终追远这一传统有意识的继承和延续。
B.文章对父亲的追忆深情诚挚,泪中含笑,笑里带泪,借《围城》中迂腐可笑的“方遁翁”形象写出了父亲可亲可爱的一面。
C.文章以小见大,描写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寄托对父亲的哀思,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D.作者把对父亲的怀念上升为对平凡人的敬意以及对文学力量的信心,其中包含了一位文字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2.()情到深处,如何描写都动人。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①推开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见到父亲坐在窗前,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立时觉得笃定、安宁。
②父亲见到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似乎屋子一下子变暖和了。
3.()本文作者李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其散文写作中的诸多元素也带有浓郁的古典意味。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①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多用于贬义)。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由“统治者”“粉饰”可知,语境是说知识分子扮演歌颂统治者的帮闲角色,故选用“歌功颂德”。②黔驴技穷:借指仅有的一点儿本领也用完了(多含贬义)。无计可施:没有计谋可以施展,指想不出对策,没有任何办法。“黔驴技穷”有“本领本来就有限”的意思,语境中没有这个意思,故选用“无计可施”。③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语境说鲁迅对隐士心理的分析很深刻,故选用“入木三分”。④最初:最早的时期;开始的时候。首先:最先,最早;第一(用于列举事项)。语境强调改革开始的时候,应选用“最初”。所以,答案是B。
2.C 文段的论述对象为“知识分子”,故此处应以“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做主语,由此排除A、D两项。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衙门,隐入山林,是出于主观意愿,并非“被逼”,故排除B项。
3.D A.“和……帮忙帮闲”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做”。B.语序不当,应将“不但”移至“知识分子”之后,“而且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成分残缺,缺少谓语。C.两个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然而”关联词误用。
4.答案 ①“邮来”应改为“惠寄”;②“浏览”应改为“拜读”;③“你的文章差强人意”应改为“你的大作颇有新意”(或“你的大作颇有见地”等);④“但我仍要告诉你”应改为“但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⑤“可以继续投稿”应改为“热忱欢迎继续惠寄大作”。
解析 ①“邮来”是日常口语,而“惠寄”是书面语,且是敬辞;②“浏览”和前面的“大作”不对应,有点随意,改为敬辞“拜读”;③“你的文章差强人意”评价低打击别人积极性,“你的大作颇有新意”(或“你的大作颇有见地”等)肯定作者的付出,给人以信心;④“但我仍要告诉你”语气生硬,“但我不得不遗憾地通知你”带有同情、惋惜语气;⑤“可以继续投稿”有点勉强,“热忱欢迎继续惠寄大作”带有鼓励的感彩。
5.答案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学者奋起直追,取得敦煌学研究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敦煌学研究中心。
解析 解题时,要仔细阅读语段,把握语段主要意思。语段共三句话,前两句是说我国敦煌学研究落后的状况,后一句是说我国敦煌学研究者奋起直追,改变了这一状况。后一句话是语段的重点。组织答案时加上时间“20世纪80年代”,并按字数要求进行压缩。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选文大意 呈现方式 作者感受
替人补靴与 进化论 对话。 “有这回事吗 ” “呃,有这回事。” “这是为的什么呢 ” “进化论嘛!” “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进化论牵制过我,” “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这些话可以看作鲁迅对“俯首甘为孺子牛”(关心、理解青年)的解释。
解析 选文可划分为两层,前面一层(第1段)是“引子”,叙述鲁迅替一位并不太熟悉的青年补靴子的事;后面一层(第2—8段)是主体,通过作者与鲁迅的对话说明鲁迅这样做的原因,表现鲁迅对青年的关心与理解,让人想到他的著名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据此整理、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 这首诗既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也表现了一个为革命信仰献身而无悔的战士的襟怀与人格,是一首真挚动人的现代政治抒情诗。哥哥看重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弟弟却视之如粪土。在手足之情和阶级感情的取舍间,对无产阶级怀着一腔热血的作者,虽万般割舍不下与哥哥的手足之情,却依然决绝地别了与自己隶属不同阵营的哥哥,誓不回头,因而这是一首绝望中满含眼泪的不朽诗篇。
解析 缪塞的这句话主要强调最美丽的诗篇与不朽的诗篇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人读后唏嘘不已,感动得热泪盈眶。殷夫的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哥哥的感激(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决心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为了坚持理想与信念,他不得不与哥哥分道扬镳,其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读者读罢此诗,焉能不被作者这种艰难的抉择感动得流下热泪
3.写作指导 写作前,先确定所写传主是白莽还是柔石;然后仔细阅读课文和注释,将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再按照人物小传的一般写法进行写作,尤其注意要突出一两个重点事件。
三年模拟练
1.C “窄小老屋的四季变迁,串起童年的回忆”错。文中描写的老屋并不“窄小”,描写老屋时涉及季节的内容主要在第四、五段,从“每年春天”“春暮夏初”等可看出没有写四季的变迁;联系全文可以看出,串起的也不限于童年的回忆。
2.答案 第①句运用环境描写,烘托父亲的稳重、慈祥,表现父亲给予归家的儿子力量和信心。第②句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以虚写实,表现父亲看见儿子归来时的欣慰与幸福。①②句将父子相互传递的亲情和温暖置于老屋这一特定环境,使人受到强烈感染。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分析由此达到的表达效果。如①句,写“老宅厚重的铁皮木门”“桌子上的酽茶升腾着热气”,表现出环境带给人的安宁、闲适感,烘托出父亲稳重、慈祥的形象,并由此带给儿子力量与信心;②句写父亲看见“我”“眼睛便会亮起来,整个人也松弛、舒展开来”,表现了父亲见到儿子归来后的欣慰与幸福。父子相互传递的亲情也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答案 ①人物形象:“父亲”是一位带有浓郁古典气质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心中怀有“陶渊明情结”,生活在充满田园风光的“老屋”;他热爱古诗词,爱和诗友交往唱和。
②自然环境:老屋的春景,“竹子”“杏花”“桃花”等意象,以及屋子的老旧、小院里普通人家的生活氛围,都洋溢着传统生活的气息。
③人文环境:父亲和房老师以及诗友交往,吟诵古诗,相互点评诗作,有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④写作手法:作者借用“老屋”这一具象承载对父亲的追忆怀念,是典型的“借物抒情”“寓情于物”的古典文学写作手法。
⑤文章主旨:文章既传递了传统“孝道”的情感价值,也突显了“慎终追远”的社会意义,是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和传递。
(答出三点即可。从“构思技巧”“语言风格”等角度答题,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古典意味”。一般而言,文章具有“古典意味”,体现在人物形象方面,就是主人翁的行事风格具有古典文人气质,体现在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就是有传统气息,体现在写作手法方面,就是具有古典文学创作特征等。如本文,在人物形象方面,父亲有着“陶渊明情结”,喜欢古诗词,“喜欢和房老师往来”,喜欢和一些诗友唱和诗词等,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位带有浓郁古典气质的知识分子。以此类推,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