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同步减负作业 专题21.5 《信息的传递》单元复习策略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同步减负作业 专题21.5 《信息的传递》单元复习策略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7 00:15: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九年级全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专题21.5 《信息的传递》单元复习策略
新课标要求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题方法规律
规律总结1: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规律总结2: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3.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 f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
4.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规律总结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3.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4.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教做射频电流。
不同的电视台使用不同的射频范围进行广播,以免互相干扰;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就叫做频道。
规律总结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1)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之间的电磁波。
(2)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频道,穿透性好。
(3)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能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播距离短。
(4)改进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
(5)结论:不能用月球做中继站,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同步卫星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只要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利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频道,穿透性好。但普通的光不可以:发散性,不单一。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每个邮件地址的域名都会告诉你相应的信息,如:“Xiaodong@.cn”
(1)表示该电子邮箱属于Xiaodong,
(2)邮箱服务器名叫.cn,
(3)其中“cn”是China的简写,表示该
(4)服务器在中国注册.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
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线外,还使用光缆、通信卫星等各种通信手段。
宽带网是指频率较高,能传输更多信息的网络。
考点与例题解析
考点一:电话
考点二:电磁波
1.产生: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它是传递各种信息的载体。
2.分类:电磁波家族按波长由大到小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传播:(1)传播不需要介质。 (2)c=λf
4.作用:广播、电视及移动通信,都是靠电磁波传递声音、图像信息。
【例题1】在相同时间内,5G通讯传输的信息量约为4G的10倍。与4G相比,5G电磁波(  )
A. 频率更高 B. 频率更低 C. 传播速度更小 D. 传播速度更大
【答案】A
【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3×108m/s是不变的,由于c=fλ,因此频率高的波长短、频率低的波长长,因5G电磁波的波长比4G更短,所以5G电磁波的频率比4G更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例题2】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
D. 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是通过超声波来控制返回器的
【答案】 C
【解析】传统的有线通信是靠电子传递信息,无线通信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A.火箭升空过程中,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变大,A不符合题意;
B.火箭升空过程中,燃料的内能转化机械能,B不符合题意;
C.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C符合题意;
D.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返回器的,超声波并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大致工作过程
(1)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2)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3)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例题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手机)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  .移动电话(手机)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   来传递的.
【答案】电磁波;电磁波.
【解析】(1)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2)移动电话在通话时,即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又是一个接受台,故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例题4】手机己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几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1)手机是利用_________传输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以_____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
(2)“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因为它具有优良_____(导热/导电)性能,并且石墨烯 ____(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3)“华为P40”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8V”、“电池容量5000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_____(属于/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mA·h=1mA×1h,则该手机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电能约为_____J。
【答案】电磁波;3×108;导热;有;属于;6.48×104。
【解析】(1)手机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输的。
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2)石墨烯是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时石墨烯是用作散热材料,故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
(3)人体安全电压为36V,标称电压为3.6V,低于人体的安全电压,属于安全电压范畴。
电池容量5000mA·h=5×3600A·s=1.8×104A·s
该手机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电能W=UIt=3.6V×1.8×104A·s=6.48×104J。
考点四:宽广的信息之路
【例题5】卫星通信
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们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需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信息传输的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无法建中继站又该怎么办?能否利用高悬的月球作为中继站呢?(如图乙)
1946年,有人用雷达向月球发射微波信号,第一次准确收到了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微波.1959年,美、英和加拿大之间又进行了月面反射通讯实验,结果获得成功.但在实验中也发现:由于月球离我们太远,不但传输信号延迟时间太长,信号衰减也较严重,失真厉害,而且如果用月球作中继站,两个通信信号必须同时见到月球.
现在,人类可发射人造卫星,用通信卫星作微波中继站,实现了卫星通信梦想.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如图丙)
甲 乙 丙
请回答:
(1)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为何每隔一定距离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在同步通信卫星上建立微波中继站与在月球上建立微波中继站相比,有何优点?
(3)除了卫星通信外,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信方式?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们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需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微波中继站.(2)由于月球离我们太远,不但传输信号延迟时间太长,信号衰减也较严重,失真厉害,而且如果用月球作中继站,两个通信信号必须同时见到月球.用通信卫星作微波中继站,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不但通信质量高,而且覆盖范围广.可以实现全球通信.(3)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物理新课标九年级全册同步课时减负作业(人教版)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专题21.5 《信息的传递》单元复习策略
新课标要求
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题方法规律
规律总结1: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第一部电话
(1)基本结构:主要由话筒和听筒组成。
(2)工作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变化的电流,电流沿着导线把信息传到远方,在另一端,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2.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
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1)模拟信号: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
(2)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学信号,使用数学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数字通信。
模拟信号容易失真;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工处理,可以加密。
在电话与交换机之间一般传递模拟信号,在交换机之间传递数字信号。
规律总结2: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的产生——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周围空间激起电磁波。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为c,大小和光速一样,
c=3×108m/s =3×105km/s
3.电磁波波速、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
(1)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波长表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或相邻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
(2)频率:一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交频率,用f表示,单位是赫兹(Hz),比赫兹(Hz)大的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MHz=103 kHz 1 kHz=103 Hz 1 MHz=106 Hz
(3)波速:一秒内电磁波传播的距离,用c表示,单位是m/s。
(4)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c=λf λ= f =。
(5)电磁波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
4.电磁波中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是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无线电技术中使用的电磁波)。
无线电波特点: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道几千米,通常根据波长或频率把无线电波分成几个波段,包括: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等,各个波段的无线电波有各自的传播方式和用途,如下表所示。
规律总结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受: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信号的接受由收音机完成。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电视用电磁波传送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电视信号的发射由电视台完成,接收由电视机完成。
3.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移动电话机既是无线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它和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移,这种固定的电台叫基地台。
4.音频、视频、射频和频道:
由声音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跟声音相同,在几十赫到几千赫之间,叫做音频信号。
由图像变成的电信号,它的频率在几赫到几兆赫之间,叫做视频信号。
音频电流和视频电流在空间激发电磁波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们加载到具有更好的发射能力的电流上,才能发射到天空中,这种电流的频率更高,这种更高频率的电流教做射频电流。
不同的电视台使用不同的射频范围进行广播,以免互相干扰;这一个个不同的频率范围就叫做频道。
规律总结4: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微波通信:
(1)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之间的电磁波。
(2)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频道,穿透性好。
(3)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能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播距离短。
(4)改进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
(5)结论:不能用月球做中继站,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利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式。同步卫星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广,只要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利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大量的频道,穿透性好。但普通的光不可以:发散性,不单一。激光的特点是频率单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4.网络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每个邮件地址的域名都会告诉你相应的信息,如:“Xiaodong@.cn”
(1)表示该电子邮箱属于Xiaodong,
(2)邮箱服务器名叫.cn,
(3)其中“cn”是China的简写,表示该
(4)服务器在中国注册.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叫做因特网。
计算机之间的联结,除了使用金属线外,还使用光缆、通信卫星等各种通信手段。
宽带网是指频率较高,能传输更多信息的网络。
考点与例题解析
考点一:电话考点二:电磁波
1.产生: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它是传递各种信息的载体。
2.分类:电磁波家族按波长由大到小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3.传播:(1)传播不需要介质。 (2)c=λf
4.作用:广播、电视及移动通信,都是靠电磁波传递声音、图像信息。
【例题1】在相同时间内,5G通讯传输的信息量约为4G的10倍。与4G相比,5G电磁波(  )
A. 频率更高 B. 频率更低 C. 传播速度更小 D. 传播速度更大
【例题2】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B. 火箭升空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控制中心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
D. 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是通过超声波来控制返回器的
考点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大致工作过程
(1)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2)但有两个问题:①信号弱;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3)解决方法:①放大;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
3.移动电话: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例题3】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手机)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导线中的电流迅速变化会在空间产生  .移动电话(手机)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   来传递的.
【例题4】手机己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几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1)手机是利用_________传输信号实现通讯的,通话时声音信息在空中以_____m/s的速度传递给对方。
(2)“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因为它具有优良_____(导热/导电)性能,并且石墨烯 ____(有/没有)固定的熔点。
(3)“华为P40”手机的电池标有“标称电压3.8V”、“电池容量5000mA·h”的字样。“标称电压”是指手机工作时的电压,该电压对人体_____(属于/不属于)安全电压,“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容纳的最大电荷量,1mA·h=1mA×1h,则该手机一次充满电可储存的电能约为_____J。
考点四:宽广的信息之路
【例题5】卫星通信
由于微波的性质更接近于光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存在衰减等.因此,人们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需每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如图甲),信息传输的越远,需要的中继站越多,在遇到雪山、大洋,根本无法建中继站又该怎么办?能否利用高悬的月球作为中继站呢?(如图乙)
1946年,有人用雷达向月球发射微波信号,第一次准确收到了从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微波.1959年,美、英和加拿大之间又进行了月面反射通讯实验,结果获得成功.但在实验中也发现:由于月球离我们太远,不但传输信号延迟时间太长,信号衰减也较严重,失真厉害,而且如果用月球作中继站,两个通信信号必须同时见到月球.
现在,人类可发射人造卫星,用通信卫星作微波中继站,实现了卫星通信梦想.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如图丙)
甲 乙 丙
请回答:
(1)在用微波传输信息时,为何每隔一定距离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
(2)在同步通信卫星上建立微波中继站与在月球上建立微波中继站相比,有何优点?
(3)除了卫星通信外,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信方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