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2.2人体的免疫与稳态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2.2人体的免疫与稳态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5 23: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人体的免疫与稳态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起作用
C.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可能成为抗原
D.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
2.如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
C.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④寿命比较长,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蛋白质
3.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C.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都可成为人体的抗原
D.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4.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图中的效应T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消灭
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6.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致病菌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为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乙
B.细胞乙是浆细胞,它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细胞丙是吞噬细胞,它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D.若该致病菌为结核杆菌,则往往需要细胞免疫与图示的免疫过程相配合才能将其清除
7.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8.请根据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细胞可能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其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B.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能与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特异性结合
C.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吞噬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D.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与该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不同
9.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IDS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B.HIV侵入人体时攻击的主要对象是B淋巴细胞
C.HIV侵入人体初期,人体还有一定的免疫能力
D.HIV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不断下降,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
10.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B.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C.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11.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关于传染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期,应尽量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
B.夏秋季节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期,应注意灭蝇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C.乙型肝炎的流行没有明显季节性,避免直接和间接血液接触是预防的关键
D.易感人群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可通过预防接种获得对传染病的终身免疫
12.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的传染病,分别由不同的致病菌导致。 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三种疾病的发病率。下列关于接种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引发特异性免疫而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B.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13.在预防病毒感染时,可将病毒灭活之后制成疫苗(灭活疫苗)进行接种,接种时一般会进行多针接种,即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或第三次接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入人体的灭活疫苗,能够被体液中的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进而被摄取、处理
B.灭活疫苗初次进入人体后,可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记忆细胞和少量浆细胞
C.多针接种能够激发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较多的抗体,有效提高疫苗保护作用
D.在进行多针接种时缩短间隔时间可以加快记忆细胞产生抗体的速率,提高疫苗保护作用
14.研究发现,病毒X的衣壳蛋白在一定表达系统中能重新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Y,该颗粒不含病毒核酸,可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回答下列问题:
(1)病毒样颗粒Y注入机体后,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研究人员为检测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的有效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健康状况良好、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小鼠接种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接种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为两组小鼠接种等量的病毒X。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病毒X抗体的浓度。预测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则证明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是有效的。
(3)若病毒样颗粒Y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是有效的,则上述实验过程中,甲组小鼠接种病毒X后,体内的______(填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病毒X的抗体。
1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较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其原因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有HIV 的________。
(2) 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自身的__________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然后再表达出核衣壳等蛋白质,经组装产生子代 HIV。
(3)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其原因是________。
(4)我国在2019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 “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请提出一项预防艾滋病的措施: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A错误。
2.答案:C
解析: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A正确;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正确;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再接触该抗原时可迅速增殖分化,C错误;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寿命比较长,细胞⑤楽细胞产生的物质为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正确。
3.答案:B
解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抗体一般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都是异物,都可成为人体的抗原,C正确;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D正确。
4.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可由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依赖于X(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使靶细胞裂解,暴露出抗原,但其不能与抗原结合,将其消灭,D错误。
5.答案:B
解析: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D错误。
6.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根据体液免疫过程可以判断,图中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能够将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消化。由于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而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因此图中细胞甲是B细胞,A错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不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能够识别抗原一抗体的结合物,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能力,C错误;由于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因此往往需要细胞免疫与图示的体液免疫过程相配合才能将其清除,D正确。
7.答案:B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性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图中a细胞产生了抗体,为浆细胞,可以由记忆细胞或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产生的抗体对红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能与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正确;b细胞是吞噬细胞,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C正确;该病是自身免疫病,艾滋病是免疫缺陷病,二者的致病机理不同,D正确。
9.答案:B
解析: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其病原体HIV主要攻击的对象是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等乘虚而入。
10.答案:D
解析:AIDS患者免疫系统被破坏,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感染而出现各种病症,A正确;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B正确;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大部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没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只有极少部分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存在明显的年龄特征,如手足口病,主要传染对象为儿童。另外有些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并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如流感疫苗的免疫时间可能只有几周。
12.答案:B
解析:疫苗是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抗原),既能引发特异性免疫也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B正确;抗体不能与宿主细胞内的抗原结合,C错误;“百白破”三联体疫苗能引起体内出现三种分别抑制三类致病菌的抗体,D错误。
13.答案:C
解析:吞噬细胞对注入人体的灭活疫苗具有非特异性识别作用,A错误;灭活疫苗注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B错误;二次免疫时,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可使其迅速增殖、分化,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更短,作用效果更强,多针接种能够激发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较多的抗体,有效提高疫苗保护作用,C正确;若两次接种时间间隔太近,灭活疫苗(抗原)可能直接与体内抗体结合,并不能发挥接种第二针激发二次免疫的效果,此外,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D错误。
14.答案:(1)病毒样颗粒Y不含核酸,不会侵入细胞内,不会引起细胞免疫
(2)适量的病毒样颗粒Y;等量不含病毒样颗粒Y的生理盐水(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明显大于乙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
(3)记忆(B)细胞和B细胞
解析:(1)病毒样颗粒Y注入机体后,由于病毒样颗粒Y不含核酸,不会侵入细胞内,不会引起细胞免疫,所以一般不会引起T细胞增殖分化。
(2)为了检测病毒颗粒Y能否作为疫苗引起小鼠的特异性免疫,甲组小鼠接种适量的病毒样颗粒Y,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接种等量不含病毒样颗粒Y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为两组小鼠接种等量的病毒X。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病毒X抗体的浓度。若病毒样颗粒Y可作为预防病毒X的疫苗,则实验结果为甲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X)抗体浓度明显大于乙组小鼠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浓度。
(3)甲组小鼠接种病毒X后发生的属于二次免疫,浆细胞的来源是记忆(B)细胞和B细胞。
15.答案:(1)特异性受体
(2)RNA DNA
(3)HIV直接破坏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后,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
(4)拒绝注射吸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等(合理即可)
解析:(1)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具有HIV的特异性受体,从而会导致HIV结合并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2)HIV为逆转录病毒,其体内含有逆转录酶。当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后,以自身的遗传物质——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然后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出核衣壳等蛋白质,经组装产生子代HIV。
(3)HIV可破坏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后,人体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免疫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毒,却不能抵御HIV。
(4)可采取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为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