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水调歌头》
苏轼
目录
01. 文化知识积累。
02. 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03. 深入研讨,分析情感。
04. 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01. 文化知识积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他“以诗为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 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背景知识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反映出诗人对皓然明月的向往,但又不想脱离人世间的矛盾心理。苏轼想超越自然,想脱离现实的怀抱,这与他官场上的失意和人生中遭遇的一些苦难有关。他留恋人间,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放不下心中的牵挂和思念。
背景知识
金樽(zūn)珍羞(xiū)
投箸(zhù)
歧路(qí)
闻笛赋(fù)
烂柯人(kē)
侧畔(pàn)
长精神(zháng)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 )
婵娟(chán juān)
正字正音
02. 朗读释义,整体感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朗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达旦:到天亮。
兼:同时。
怀:思念。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小序点明写作的时间和缘由,领起全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⑥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宫阙:宫殿。
夕:晚。
流露出词人对宇宙的思考。
写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官。
不胜: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也隐约透露出词人在现实中苦阿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词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表达乐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何事:为什么。
长向:偏在,总在。
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埋怨的语气实则表达了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词人以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问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全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03. 深入研讨,分析情感。
1.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清影”指清冷的影子。此词营造了凄清、孤独的氛围,表现出词人的孤独、苦闷之情。
2.本词紧扣“月”来写,情感多次变化起伏,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和对人生的思考。
上片,面对皓月,词人感到疑惑:“明月几时有?”遂“把酒问青天”,向月请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情绪高昂激亢。明月无言,词人感到苦问、惆怅,想求得解脱——“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表现出害怕、畏惧的心理。“高处不胜寒”则由害怕转为矛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绪由苦闷、惆怅转为通达、豪放。
2.本词紧扣“月”来写,情感多次变化起伏,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片由赏月转为怀人。“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怨月,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胸有郁结,但“此事古难全”,情感变为通透、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真挚的祝福,情感热烈、奔放。词人由月的阴睛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其中虽有遗憾、惆怅,但终会让位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升华为真诚的祝福,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3.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的人生哲理或词人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
本词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词人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板富哲理与人情。全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这首词仿佛是人与明月的对话,又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
主旨归纳
《水调歌头》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词人以理遺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04. 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1. 步步设问,情由景生。
全词围绕“月”步步发问,开篇问月,情感高亢激昂;下片问月,情感幽深绵长。词人对自然、人生、生活的诸多感悟与情怀,都是通过对天上明月的描述抒发出来的。
2. 借月抒怀,构思奇特。
本词表面写对月的绵绵遐思、无限依恋,实则是写亲情,写对亲人的思念。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心人间”的徘徊、矛盾,借明月喻孤高;下片写对月怀人,以圆月衬托别情,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课程结束,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