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2.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要设置变量
B.对照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C.对照实验中一定存在自变量
D.无关变量并不是与实验结果没有关系
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 )
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
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
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4.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
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下列哪项能量的转化,不可能在生物体内发生 ( )
A.光能到化学能 B.热能到化学能
C.化学能到光能 D.化学能到热能
6.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作用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7.对“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储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8.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9.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中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 )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消化吸收 ④主动运输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0.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
A.2n/5m B.2m/5n
C.n/5m D.m/5n
1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1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13.某同学在做完“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下列四个选项主要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最能显示真实情况的是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14.(14分)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 ℃)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
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15.(17分)某同学为研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中将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中,测定南方夏季某一晴天一昼夜中小室内氧气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图2中的c点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曲线中,6~8 h时,小室内氧气减少量逐渐减小,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曲线中表明中午12 h左右光照最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反而降低(呈“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培养大豆幼苗,则曲线中a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7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A 4.D 5.B 6.D 7.B 9.A 10.B 11.D 12.B 13.A
14.(1)石英砂 可使研磨更充分 (2)8.0 pH间设置应遵循等量原则 (3)酸性 天然叶绿素会分解 (4)层析法。第一步:制备滤纸条;第二步: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叶绿素提取液,画细线;第三步:将滤纸条放在层析液中层析,注意不要将提取液细线接触层析液;第四步:观察滤纸条上的色素带的条数和颜色。
15.(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 (2)植物开始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但此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仍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植物由于蒸腾作用增强,气孔关闭,叶肉细胞中CO2的供应减小,光合作用减弱 (4)向右移动 植物缺镁,叶绿素形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产生O2量少,要达到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则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
16.(1)三碳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三碳化合物的分子数是五碳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五碳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五碳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训练19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组织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组织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 ( )
A.高、高 B.低、基本一致
C.低、高 D.高、基本一致
2.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
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
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光照相同时间后,测得
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3.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的叶片均分4块,置于不同的试管中,按下表进行实验,着色最浅叶片所在的试管是 ( )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处理
CO2溶液
+
+
+
+
光照
白光
蓝光
红光
绿光
碘液
+
+
+
+
注:“+”表示具有该条件。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图是测得两种植物上层叶子的光合作用同化CO2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若农田栽培植物过密,则这些叶子因何种因素严重影响产量 ( )
A.CO2供应不足 B.O2供应不足
C.光照不足 D.温度过低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以下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 )
A.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
B.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H]减少
C.ATP和[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D.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
6.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加入适量NaHCO3稀溶液,将杨树叶片迅速封入其中,摇动容器,使容器内空气中的CO2和溶液中的CO2达到动态平衡,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的变化速度趋于变慢
B.光照几分钟后,容器内溶液的pH将减小
C.如果将装置置于暗室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将减小
D.该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如图表示的是在CO2浓度为1%和0.03%两种情况下,某农作物的
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限制图中
Q点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 ( )
①CO2浓度 ②光照强度
A.① B.②
C.①② D.与①和②无关
知识点三 光照和二氧化碳骤变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分析
8.水稻在适宜的情况下生长,改变下列哪一项会使产量增加 ( )
A.氧的含量 B.CO2的含量
C.氮的含量 D.水蒸气的含量
9.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图中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
能力提升
10.如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11.为证明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12.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碳原子: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B.氧原子:H2O→O2
C.氢原子:H2→ATP→糖类
D.氧原子: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13.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上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适宜范围。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预计丙图Q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__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上述因素外,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个性拓展
15.如图是用健壮植株设计的一个研究植物生理过程的装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前应该将植株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2小时后,取植物叶片检测发现没有产生淀粉。某同学认为:这一结果可以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需要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根据以上实验可否得到上述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以改进的方法是再增加一同样装置,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NaOH溶液换为CO2的缓冲液,则可用这一装置来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D 4.C 5.D 6.B 7.C 8.B 9.D 10.B 11.B 12.C
13.(1)[H] 水在光下分解 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太阳光能 糖类 (3)三碳化合物 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继续进行,而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 (4)五碳化合物 五碳化合物与CO2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继续进行,而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为五碳化合物
14.(1)光照强度 适当调节环境温度 三条曲线都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呈逐渐下降趋势 (2)乙 干旱初期,小麦叶片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3)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15.(1)消耗完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CO2
(3)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 将装置内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作为对照实验
(4)光合作用中O2的释放速率
训练20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呼吸作用不能够像燃料燃烧一样的剧烈
B.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的过程
C.CO2是细胞呼吸的惟一代表性产物
D.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知识点二 有氧呼吸的过程
3.人体内C6H12O6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的去向是 ( )
A.以热能形式散失
B.储存于ATP中
C.存在于线粒体中
D.供生命活动利用
4.关于有氧呼吸的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5.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O2和水,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
( )
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D.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
6.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 ( )
A.[H]传递给O2形成水
B.C6H12O6分解为丙酮酸和[H]
C.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ADP与磷酸反应生成ATP
7.“仙人掌防辐射”“吊兰能吸收装修气味”……不少商家为推销花草,大力宣传各种花草的“防辐射”“防毒”功能。假如人们生活在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房间内,18O2进入细胞内,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 )
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能力提升
8.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的氧将 ( )
①与氢结合生成水
②与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④在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0.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11.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B.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能产生还原性氢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
D.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水
12.用黄豆生豆芽,1 kg黄豆可以生5 kg豆芽,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 )
A.变少 B.变多
C.不变 D.先变少后变多
13.如图表示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C.④代表的物质是氧气
D.乳酸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4.如图所示,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经离心的酵母菌研磨后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四个实验,请分析结果:
(1)向甲试管中滴加蒸馏水,甲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向乙试管中滴加丙酮酸,乙试管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3)在完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向丙试管滴加葡萄糖液,它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乙、丙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遇ATP可发光的物质),重复(1)(2)(3)实验,发出荧光最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5.下图是测定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的装置。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瓶内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内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用不透光的玻璃罩来罩住植物?
(3)如果将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实验结果将怎样?
(4)如果将D瓶内的石灰水换成饱和Na2CO3溶液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为什么?
答案
1.C 2.C 3.A 4.D 5.D 6.B 7.D 8.A 9.D 10.D 11.D 12.A 13.C
14.(1)无现象 (2)CO2和水 (3)CO2和水 (4)丙 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放能最多
15.(1)吸收空气中的CO2 检验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检验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2)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3)实验结果与绿色植物相同 (4)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被饱和的Na2CO3溶液吸收生成NaHCO3,因为NaHCO3溶解度小,故溶液同样出现浑浊
训练21 无氧呼吸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根本区别是 ( )
A.释放的能量及生成的ATP数量不同
B.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
C.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途径不同
D.全过程都没有分子氧参与
2.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这是因为 ( )
①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②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③没有专门的无氧呼吸结构 ④产生的能量太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酵母菌在有氧时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能进行酒精发酵,若酵母菌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CO2,则对该CO2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可能来自有氧呼吸
B.可能来自无氧呼吸
C.一定来自有氧呼吸
D.可能来自酒精发酵
4.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
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
情况
适宜
浓度
酵母
菌液
50 mL
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
甲
25 mL
75 mL
无氧
乙
25 mL
75 mL
通氧
50 mL
未处理
丙
25 mL
75 mL
无氧
丁
25 mL
75 mL
通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知识点二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是( )
A.a B.b C.c D.d
6.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比吸收的O2的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有关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 )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B.低O2、高CO2、零下低温、干燥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湿润
D.低O2、低CO2、零下低温、干燥
8.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能力提升
9.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10.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1.比较动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列叙述最恰当的是 ( )
A.糖类是有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但不是无氧呼吸的主要能源物质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都能产生[H]
C.有氧呼吸逐步释放能量,无氧呼吸瞬间释放能量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中都有水
12.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储藏1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在第1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在第2周暂时没有细胞呼吸
D.第3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
13.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9
12.5
15
30
产生酒精的量(mol)
9
6.5
6
0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 mol
B.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有50%通过酒精发酵
D.a值约为0
14.某研究性小组利用酵母菌做了如下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注 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溶液+10克酵母干粉搅拌而成。b.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当pH<7时为黄色,pH>7时为蓝色。
(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实验材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生成。
(3)在制作葡萄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浆加入发酵瓶的装量不要超过2/3,此操作是依据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15.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的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O点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
(2)在O2浓度为b%以下时(不包括O点),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器官CO2释放与O2吸收两条曲线在Q点重合,该器官的呼吸类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该曲线提示的原理,我们在进行水果储藏时,应该取O2浓度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6.如图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
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三角瓶内装有悬浮在质量分数为10%
的葡萄糖溶液中的2.5 g酵母菌。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量如
下表,表中数据为小液滴移动量(单位:cm)。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移动量/cm温度
5 ℃
10 ℃
20 ℃
35 ℃
55 ℃
1 min
0
0.2
0.4
0.7
0
2 min
0
1.0
1.3
1.6
0.1
3 min
0.1
1.9
2.2
2.8
0.2
4 min
0.2
3.1
3.3
4.4
0.3
5 min
0.3
4.0
4.4
4.4
0.4
(1)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三角瓶内的葡萄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_______min。
答案
1.B 2.B 3.C 4.D 5.C 6.D 7.A 8.D 9.C 10.B 11.B 12.A 13.C 14.(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型) (2)
均变黄,2号试管较1号试管黄色深 CO2 酒精(C2H5OH)、水(H2O)(酒精和水顺序不能颠倒)
(3)酵母菌在有氧时代谢旺盛、繁殖快,在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 (4)B
15.(1)无氧呼吸 (2)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 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 (3)有氧呼吸 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 (4)P点对应的O2浓度 果实和种子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最少
16.(1)左 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了CO2,增大了瓶中气体压力 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葡萄糖被逐渐消耗尽
(2)C6H12O6(葡萄糖)2C2H5OH(酒精)+2CO2+能量(少量) (3)4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专项训练
题组一 酶
1.同一个体内不同活细胞所含的酶 ( )
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
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
2.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
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特异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3.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植物的淀粉酶与人的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乙图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pH=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②若细胞质由中性变为酸性,人的淀粉酶的活性渐渐升高
③乙中,适宜温度范围最广的是B酶
④乙中,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题组二 ATP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
C.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
D.正常细胞中的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5.海洋中电鳗有放电现象,其电能是由 ( )
A.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热能转变而来
C.光能转变而来
D.ATP转变成ADP时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题组三 细胞呼吸
6.细胞中的多种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用培养液培养单细胞小球藻时发现:若向培养液中导入臭氧,小球藻中只有K+立即外流,若将溶液中臭氧除去,则K+外流立即逆转,细胞中的K+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以上结果不能证明 ( )
A.臭氧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B.臭氧对膜物质的作用具有选择性
C.臭氧对膜的影响是可恢复的
D.臭氧对小球藻的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
7.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题组四 光合作用
8.下列关于叶绿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B.叶绿体膜由双层膜组成
C.暗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D.类囊体膜上具有叶绿素和酶
9.在下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
题组五 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0.下图为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能量物质之间的关系图解,请回答:
(1)A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高等动物体内,E过程是在_______(器官)中进行。
(5)太阳能转变为动物体内肌肉收缩用的机械能的大致过程(用箭头和文字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有氧呼吸强度最弱
(2)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5)由上述分析可知,保存水果、蔬菜应 ( )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1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且需要适宜的条件。请回答:
(1)活细胞中,酶主要是在细胞的________上合成。
(2)酶催化所需要的适宜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人们通过实验发现酶的活性会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从下图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从而使酶的活性丧失。
(3)下表为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消化液名称
pH
消化液成分
胃
胃液
1~2
胃酸(HCl)、胃蛋白酶(最适pH为1.8左右)
小肠
胰液、胆汁、肠液
7~8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为8.0左右)
①胃液中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而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否将蛋白质分解?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会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C 5.D 6.D 7.B 8.C 9.A
10.(1)光反应 (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4)肝脏 (5)太阳能→ATP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机械能
11.(1)B (2)氧浓度逐渐升高到5%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 (3)不同氧浓度下的无氧呼吸强度 (4)1.5 (5)B
12.(1)核糖体 (2)过酸、过碱、温度过高 (3)①不能。因为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失去活性 ②不会。因为胃液中的HCl可以被NaHCO3中和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训练14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ATP的分子结构
1.一分子AT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团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A.1,2,2 B.1,2,1
C.1,3,2 D.2,3,1
2.ATP中的A、T、P分别代表 ( )
A.胸腺嘧啶、腺嘌呤、磷酸基团
B.腺嘌呤、胸腺嘧啶、磷酸基团
C.腺苷、三个、磷酸基团
D.腺嘌呤、三个、磷酸基团
3.ATP中的大量化学能储存在 ( )
A.腺苷内
B.磷酸基内
C.腺苷和磷酸基连接键内
D.高能磷酸键内
知识点二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利用
4.下面有关ATP和AD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连续脱下3个Pi,释放大量能量
B.ATP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加上一个Pi,储存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都需要酶的参与
D.ATP转化为ADP不需要酶参与
5.在人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个过程:ATPADP+Pi+能量,以下对①过程和②过程中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①过程和②过程中的能量均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直接利用
C.①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②过程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①过程的能量来自于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②过程的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6.ATPADP+Pi+能量,此反应中能量 ( )
A.可作为储存能量
B.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是细胞呼吸中能量的释放
D.是细胞呼吸中能量的转移
7.细胞中合成ATP的途径不包括 ( )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蛋白质的合成
D.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8. 科学家研究发现,向刚刚失去收缩功能的离体肌肉上滴葡萄糖溶液,肌肉不收缩;向同一条肌肉上滴ATP溶液,肌肉很快就发生明显的收缩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 ( )
A.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C.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能力提升
9.如图表示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可以确定 (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10.萤火虫在夏夜发出绿色的光,其直接能量来源是 ( )
A.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B.由其体内的荧光素酶转变而来
C.由ATP水解而来
D.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1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ATP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②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中
③ATP的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④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率很快
⑤ATP只能在线粒体中生成
⑥ATP是可流通的“能量货币”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③④⑤
12.以下是有关生物体内ATP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ATP与ADP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其循环是永无休止的
B.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C.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各项化学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13.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
①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 ②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③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④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4.如图是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ATP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________。
(2)一分子ATP可以看作是由__________个磷酸分子、________个核糖分子和________个腺嘌呤缩合而成的。
(3)ATP水解为ADP是指ATP分子中远离A的________水解,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5.在活细胞中,下图中循环过程永不停止地进行着。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ATP和ADP循环中的有关问题:
(1)ATP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物质,其分子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②过程中,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键的断裂而释放出能量。
(2)在绿色植物细胞内,与①相应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3)A1和A2分别起什么作用?二者相同吗?
答案
(4)①中能量E1的来源有哪些?②中能量E2的去向有哪些?
个性拓展
16.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
(1)
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 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实验中,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__消耗完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____(“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
1.C 2.C 3.D 4.C 5.C 6.B 7.C 8. D 9.D 10.C 11.B 12.A 13.B 14.(1)A-P~P~P 腺苷 (2)3 1 1 (3)高能磷酸键 肌肉收缩 大脑思考 离子的主动
运输
15.(1)直接能源 A—P~P~P 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 (3)A2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水解,是水解酶;A1起催化作用,催化ATP的合成,是合成酶。二者不相同 (4)植物细胞中能量E1来自于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和呼吸作用中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动物细胞中的能量E1来自于呼吸作用中糖类等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以及其他一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②中能量E2的去向是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有化学能、机械能、电能、渗透能等
16.(1)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②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2)①ATP
②葡萄糖溶液 肌肉收缩 ATP溶液
③结果不可靠。如果外源ATP尚未耗尽,会出现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也会收缩的现象,造成葡萄糖也能被肌肉直接利用的假象
训练15 酶与酶的特性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酶的本质及酶促反应
1.人的血液中碳酸酐酶的一个分子每分钟可催化分解1 900万个碳酸分子,这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 ( )
A.多样性
B.特异性
C.催化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D.高效性
2.下列关于酶的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地说,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
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D.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是蛋白质
3.酶在水解过程中,通常能得到多肽,最后能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酶是生物催化剂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结论有 ( )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③酶是生物催化剂
④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A.2个 B.3个
C.4个 D.1个
知识点二 酶的高效性和特异性
5.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异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6.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 )
A.胆碱酯酶 B.固醇酯酶
C.脂肪酶 D.磷脂酶
7.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的快速诊断。此试剂具有准确、灵敏、快速、方便和经济等优点,一个测试板可同时测96个样品,1小时左右获得检测结果。它应用的是 ( )
A.酶的高效性和特异性原理
B.酶的特异性原理
C.酶的识别原理
D.酶的高效性
8.如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为2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能力提升
9.下列试管中各注入10 mL 2%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多的是 ( )
10.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
11.下图中的曲线是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根据有关实验结果绘制的。其中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 ( )
12.用纯唾液和用稀释10倍的唾液做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实验,其效果完全相同,这说明酶具有 ( )
A.特异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多变性
13.一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时,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下列哪项是正确 的 ( )
①酶分解了物质X ②M被分解 ③X是物质M的组成成分 ④X能透过透析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据图给定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气泡多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的肝脏要尽量剪碎制成研磨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两试管内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能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观察卫生香燃烧是否猛烈外,请再给出一种简单的定性描述酶有较强活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异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试管、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
溶液
唾液淀粉
酶溶液
甲
+
-
+
-
乙
丙
丁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 ℃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6.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H2O2为反应底物,怎样设计实验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2)能用碘液进行酶特异性实验的检验吗?为什么?
(3)除教材所示方案外,证明酶具有特异性还有其他方案吗?如果有,请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
1.D 2.B 3.C 4.B 5.A 6.C 7.A 8.D 9.A 10.C 11.A 12.C 13.B
14.(1)甲 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 (2)剪碎研磨能使过氧化氢酶与H2O2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进而加快反应速度 (3)不能。因为用吸过肝脏研磨液的吸管再去吸FeCl3溶液,吸管内残留的过氧化氢酶混入到滴加FeCl3的试管内,因酶具有高效性,使两试管产生的气泡一样多,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可用肉眼观察两支试管内放出气泡的多少
15.(1)
溶液
试管
蔗糖
溶液
淀粉
溶液
蔗糖酶
溶液
唾液淀粉
酶溶液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
-
+
+
-
(2)②混匀,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异性 (5)20 ℃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少
16.(1)
实验设计
结果
实验组
2H2O22H2O+O2↑
大量气泡
对照组
2H2O22H2O+O2↑
较多气泡
(2)不能。因为碘液能检验淀粉是否被分解,但不能确认蔗糖是否被分解。 (3)实验组:a底物+A酶液底物被分解(或有产物形成)
对照组:a底物+B酶液底物不分解(或无产物形成)
训练16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就失去其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 )
A.酸碱度不适宜
B.胃蛋白酶抑制了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C.胃中没有淀粉
D.唾液淀粉酶被分解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 pH到2.0,保存于37 ℃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 )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知识点二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分别用0 ℃和100 ℃的温度处理某种酶后,酶都没有活性,但 ( )
A.经过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B.经过100 ℃处理的酶的活性能够恢复
C.经过0 ℃处理的酶的空间结构遭破坏
D.经过100 ℃处理的酶被水解成了氨基酸
4.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 )
A.0 ℃ B.15 ℃
C.25 ℃ D.35 ℃
5.如图表示的是温度和酶的关系曲线,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点之前,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之后呈负相关
B.当温度达到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
C.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上升
知识点三 其他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6.如图纵轴为酶促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 )
能力提升
7.若底物足够多,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
曲线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
B.酶因受热而失活
C.酶促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促反应速率和酶量的关系
8.将等量的牛肉放在盛有等量的不同消化液的容器里,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氨基酸最多的是
( )
A.胰液、小肠液 B.胃液、小肠液
C.胰液、胃液 D.胆汁、小肠液
9.某同学在做纤维素消化的实验时,用刀片将菠菜的叶柄切一小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以蜗牛嗉囊中的消化液,加上盖玻片;同样制作另一切片标本,但滴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经过15 min后,分别观察两片标本内的细胞,结果发现两片标本内的细胞形态完全一样,均无明显变化。下列各项是他对结果与预期不同的原因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实验时温度太低,作用时间不够
B.滴管或实验器皿未洗干净,残留酸或碱
C.消化液离开蜗牛嗉囊后不发生作用
D.蜗牛的消化液不含纤维素酶
10.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在2支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温度的水中进行水浴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据此实验,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凝乳时间越长,凝乳酶的活性越高
B.如果将A组的水温逐渐提高,乳汁可以凝固
C.低温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所以10 ℃温度下乳汁不凝固
D.可以肯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11.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据表回答:
试管号
处理
现象(略)
1
2 mL H2O2+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少
2
2 mL H2O2+2滴FeCl3
产生气泡较多
3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气泡很多
4
2 mL H2O2+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基本同1
5
2 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l
基本同1
6
2 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NaOH
基本同1
7
基本同3
(1)1号与3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
(2)2号与3号试管的对照实验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__号试管的对照。
(4)设置5号、6号、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__________________。7号试管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酶与反应物混合后,装入甲、乙两试管并分别放入12 ℃和75 ℃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5)图C表示了__________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
A.唾液淀粉酶 B.胃蛋白酶
C.胰蛋白酶 D.植物淀粉酶
个性拓展
13.某校学习小组要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①将某种玉米籽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如下图所示。③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玉米籽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④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都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籽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A 4.D 5.D 6.B 7.D 8.A 9.C 10.B
11.(1)催化作用 (2)高效性 催化剂 (3)3 4 (4)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 mLH2O2+ 2滴肝脏研磨液+2滴蒸馏水
12.(1)受反应液中的酶浓度限制 (2)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3)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4)催化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5)C
13.(1)A和C C 淀粉酶在40 ℃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性糖多 E 100 ℃条件下酶失活
(2)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 ℃和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训练17 光合作用的发现与光合色素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莱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释放氧气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将其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只有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呈深蓝色,这个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3.普利斯特莱把一只小白鼠和一盆植物一同放到一个玻璃罩内,结果小白鼠和植物都能存活很长时间。但后来有人重复这个实验,却有的能成功,有的不能成功。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并不科学,没有可重复性
B.该实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
C.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气达到了平衡
D.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的CO2与小白鼠呼出的CO2达到了平衡
知识点二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4.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
A.避免滤纸上几种色素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防止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避免滤纸上的几种色素混合起来而不分散
5.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叶绿体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C.研钵中加入石英砂、碳酸钙和绿叶后直接用杵棒进行研磨,不用作任何处理
D.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避免色素带间的部分重叠
6.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下列措施与之无关的是( )
A.定性滤纸要干燥
B.剪去滤纸条一端的两角
C.滤液细线画细、齐、均匀
D.盖上培养皿盖
7.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证明的是 ( )
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不同
B.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色素的颜色
C.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
D.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8.生物老师买来新鲜的菠菜带领同学们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实验结束时有几位同学发现自己的滤纸条上色素带已充分展开,但颜色却比其他同学的浅,而滤液细线处仍然浓绿。出现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滤纸条没有干燥 B.绿叶研磨不充分
C.滤液的用量不足 D.层析的时间不够
能力提升
9.某同学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
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如
图结果,则1、2、3、4四条色素带依次表示 ( )
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
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D.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才能进行的结论
B.恩吉尔曼以好氧细菌和丝状绿藻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结论
C.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结果发现,CO2被用于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D.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11.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石英砂 (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
12.甲图是绿色植物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装置,则验证绿色植物是否在有光条件下释放氧气的对照实验装置是 ( )
A.只有乙 B.只有丙
C.乙和丙都是 D.乙和丙都不是
1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条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因为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位于滤纸条的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14.下图表示“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A____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得充分;C__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②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中,漏斗底部放有__________。
(3)图中步骤③剪去两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__。
(4)图中步骤④中关键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在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____________。扩散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
15.下图是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O和C18O2,然后按示意图做实验。请对实验作出必要说明。
(1)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向第一组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向第二组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向两组共同提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6.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的胚剥离,去掉胚乳。
③在无菌条件下,将胚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后,观察幼苗的颜色。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培养基
1号
2号
1号
1号
培养基数目
5
5
5
5
每个培养基接种胚的数目
10
10
10
10
培养条件
光照16 h/d、25 ℃
?
黑暗、25 ℃
光照16 h/d、10 ℃
实验结果(幼苗颜色)
绿色
黄色
黄色
黄绿色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每组用5个培养基,且每个培养基中接种10粒种子的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的种子,而是去掉胚乳,只将胚接种到培养基上萌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的培养条件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组起____________作用,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叶绿素的合成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A 4.C 5.C 6.D 7.B 8.B 9.A 10.A 11.D 12.A 13.C 14.(1)丙酮 溶解色素 石英砂 碳酸钙 防止色素被破坏 (2)单层尼龙布 (3)防止色素
带不整齐 细、齐、直
(4)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 防止层析液挥发 (5)叶绿素a 胡萝卜素
15.(1)C18O2 H2O CO2 HO 光能和小球藻 (2)O2 18O2 8∶9 (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水
16.(1)如果样本数量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而影响实验结果 (2)因为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Mg,去掉胚乳后,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以排除这一干扰 (3)光照16 h/d、25 ℃ (4)对照 Mg、光照和适宜的温度
训练18 光能的捕获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光能的捕获
1.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城市绿化地带安置了不少绿光照射灯,入夜把树木照射得格外青翠,这是为了 ( )
A.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B.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
C.多吸收二氧化碳
D.提高空气温度
2.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
A.红橙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3.将长势相同的四株植物,分别置于不同颜色的玻璃罩内,在同
一环境中,接受相同水肥和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好
和最差的依次是 ( )
①红色透明罩 ②绿色透明罩
③蓝色透明罩 ④无色透明罩
A.④③ B.②①
C.④② D.③①
4.将4支盛有等量衣藻溶液的密闭试管,在暗室中放置一定
时间后,放在如图中a、b、c、d所示位置,经照射1 h后,
取出衣藻加热脱色,滴加碘液,则呈现蓝色较浅的应是哪
支试管中的衣藻 ( )
A.a B.b
C.c D.d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
5.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叶绿体的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6.下列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是 ( )
A.2,4,6 B.2,3,6
C.4,5,6 D.2,6
7.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
A.ATP和ADP同时由类囊体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
B.ATP和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运动
C.AT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D.ADP由类囊体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的运动方向则相反
8.用14C和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当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
B.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8O
C.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4C
D.合成的(CH2O)含18O
能力提升
9.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10.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 ℃、适宜的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 )
①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和ATP
②光反应仍进行,形成ATP和[H]
③暗反应仍进行,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继续形成三碳化合物
④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停止,由于缺少[H]和ATP,不能继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积累了许多三碳化合物
A.④③② B.③②①
C.①③④ D.①③
1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既是植物光反应的产物,又是植物暗反应必需的物质 ( )
A.CO2和酶 B.O2和ATP
C.[H]和ATP D.酶和[H]
1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列关于叶绿体及色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普遍分布在植物体的所有细胞中
B.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C.同线粒体一样,叶绿体的内膜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
D.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
13.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的薄膜
B.三碳化合物生成糖类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糖类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14.如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细胞里,是植物进行__________的细胞器。
(2)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__________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__________上和[ ]____________中。
15.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据图回答:
(1)图中[ ]____________上的叶绿素约占该结构上所有色素的____________。
(2)光反应是在[ ]____________上进行的,因为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暗反应是在[ ]____________中进行的,因为这里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
(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3]____________和[ ]_ _______是暗反应所必需的__________和________。
(4)暗反应包括[6]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6.科学工作者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叶绿体,放入含有ADP、磷酸盐以及含[H]的载体等物质的溶液中,并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绘成图(如图),请根据曲线各段特点回答:
(1)ab段由于缺乏CO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不能进行。因此,无有机物生成。
(2)bc段在提供了CO2之后,由于ab段已积累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机物能够快速合成。
(3)cd段在无光照条件下,由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__________无法进行,又由于ab段所积累的物质被______,有机物生成量逐渐下降至零。
答案
1.A 2.B 3.C 4.C 5.D 6.D 7.C 8.C 9.B 10.C 11.C 12.B 13.B 14.(1)叶肉 光合作用 (2)① 外膜 ② 内膜 (3)③ 类囊体膜 ③ 类囊体膜 ④
叶绿体的基质
15.(1)2 类囊体膜 3/4 (2)2 类囊体膜 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8 叶绿体的基质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 (3)[H] 4 ATP 还原剂 能量 (4)CO2的固定 5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16.(1)暗反应 (2)[H]和ATP (3)光反应 逐渐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