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巩固(打包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巩固(打包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8-19 09:49:29

文档简介

专题巩固(一) 细胞的化学组成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题组一 细胞的化学组成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
B.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C.葡萄糖是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
D.有的蛋白质必须与特定的无机盐离子结合才具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2.糖类的功能不包括 (  )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B.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C.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3.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若将水稻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
A.1种五碳糖 B.5种含氮碱基
C.4种核苷酸 D.8种核苷酸
4.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产物中只含有下列3种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将产生5个水分子
B.在细胞中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至少形成5个肽键
C.1个C22H34O13N6分子完全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D.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羧基
题组二 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功能、流动性及选择透过性
5.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③的种类均不相同
B.细胞识别与图中①有关
C.b物质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而a物质的运输方式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①②③构成流动性的膜,是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
6.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  )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B.高等植物细胞放入浓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C.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D.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题组三 细胞器和细胞核
7.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C.液泡内部的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对植物细胞内部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D.叶绿体可以合成ATP,因此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未分裂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没有差别
题组四 物质的跨膜运输
9.如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壁分离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  )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10.如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
A.图中S代表载体蛋白,C代表离子
B.膜外一定是低浓度,膜内一定是高浓度
C.这种物质的跨膜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因为有C和能量参与
D.图中C的移动方式是错误的,它应是固定不变的
题组五 实验探究
11.下列有关高倍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换高倍镜之前,把需要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B.若转换高倍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C.在换用高倍镜之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和低倍镜相比,视野变小了
1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
A.脂肪的鉴定可能需要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
D.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13.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图示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
题组六 综合应用
14.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
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出现在图中1、2、3、4、5、6部位。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代表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7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3)上述过程体现了生物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为真核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是由[ ]______、[ ]________、[ ]______和[ ]________等部分构成的。
(2)细胞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 ]______________。
(3)核膜由________层膜组成,其__________膜与[ ]________膜相连,从而加强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联系。
(4)细胞核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是细胞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____________作用。
16.新鲜叶类蔬菜中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 000 g,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
未作处理
仅用纯净水冲洗
1分钟后
浸入纯净水
30分钟后
农药残留量
0.196 mg
0.083 mg
0.123 mg
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净水中,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根据所得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后,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时减少一半以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浸入纯净水30分钟后,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仅用纯净水冲洗1分钟的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B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从B~C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A、B、C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
(1)A、B、C中可能具有固氮作用的是图________。
(2) 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其合成运输过程中,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与能量相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A 4. D 5.B 6.B 7.C 8.A 9.C 10.C 11.B 12.D 13.D 14.(1)核糖体 内质网 (2)蛋白质 (3)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4)糖蛋白
15.(1)② 核液 ③ 染色质 ④ 核仁 ⑤ 核膜 (2)⑥ 核孔 (3)两 外 ① 内质网 细胞核 细胞质 (4)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 遗传 代谢 决定性
16.(1)农药主要在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净水冲掉 农药分子溶于水中能被植物细胞吸收 (2)刚浸入纯净水时细胞对水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的吸收速率 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达到一定量后即饱和,此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 两个相对独立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这样可以使叶片表面的液体保留时间较长,以利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
17.(1)C (2)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3)叶绿体
专题巩固(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题组一 细胞增殖
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  )
A.DNA复制和中心体复制
B.染色体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D.着丝粒分裂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2.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状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3.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 (  )
题组二 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
4.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B.植物体只有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D.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所含基因不同
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器官的形成是细胞增殖的结果
B.癌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完成正常的细胞分化
C.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在任何条件下,细胞分化都是不可逆转的
6.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7.以下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实验是 (  )
A.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
B.用矮秆抗病小麦种子培育出小麦植株
C.给去核蛙卵植入体细胞核后又发育成正常的蝌蚪
D.将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棉花植株
题组三 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
8.香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尼古丁等,会造成吸烟者肺部细胞的死亡。这种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的 (  )
A.生理性死亡 B.病理性死亡
C.正常性衰亡 D.程序性死亡
9.人体癌细胞中代谢比较活跃的细胞器有 (  )
①线粒体 ②高尔基体 ③核糖体 ④中心体 ⑤内质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中分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  )
①卵细胞 ②受精卵 ③胚胎干细胞 ④造血干细胞 ⑤神经细胞
A.⑤①②③④ B.⑤③①②④
C.⑤①④②③ D.⑤①④③②
11.关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B.细胞坏死是细胞凋亡的同义词
C.细胞坏死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无关
12.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图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着丝粒与另一极之间的距离 (  )
A.a B.b
C.c D.d
13.某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时,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
原因可能是 (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题组四 综合应用与实验探究
1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之后,不同班级的同学在一起进行交流,某同学发现,上午第一节课做实验的同学极少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而上午第三节课做实验的同学则大多数能观察到分裂期的细胞,他推测洋葱根尖细胞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分裂比较活跃,并就此展开下面的探究活动。
(1)准备
经查资料后知:25 ℃时洋葱根尖细胞周期为18小时,其中分裂期为1.5小时。所以,要准确掌握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不同时段的分裂状况,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______小时。
(2)培养洋葱幼根,制作装片。制作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片。
(3)观察装片。
(4)记录观察结果。请将下列记录表中①~⑤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本

细胞周期



取样时间:  室温:  记录人:  记录时间:
(5)结果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1中的A图表示的是________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此期细胞中有核DNA分子______个。
(2)图1中的B图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相当于图2中曲线的哪一段?________。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条。
(3)图2中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曲线是________。
(4)用胰蛋白酶处理染色体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____________。
16.据图中的有关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多细胞个体的过程中,通过细胞__________,细胞数量越来越多。通过细胞__________,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特异性的变化。
(2)在人体胚胎发育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后来尾部细胞自动死亡,尾才消失。像这样,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既有细胞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又有细胞的__________,而_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_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在此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说明机体的发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A 3.A  4.A 5.C 6.D 7.D 8.B 9.B 10.D 11.A 12.A 13.C 14.(1)1.5 (2)解离 漂洗 染色 (4)①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数量记录表 ②
细胞数量 ③分裂期 ④分裂间期(③与④可互换) ⑤样本1、样本2 (5)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
15.(1)动物 中 12 (2)a~b 6
(3)0~c (4)DNA
16.(1)增殖 分化 (2)细胞凋亡 (3)分裂 分化 凋亡 分化 凋亡 基因 (4)有利于生物个体的发育 (5)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的结果
专题巩固(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题组一 酶与ATP
1.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2.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线粒体基质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ADP的含量增加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时,ATP含量增加
D.几乎所有生物都以ATP为直接能源物质,这是生物界的共性
4.多酶片中含有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具有辅助消化的作用。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酶片中的酶都是蛋白质
B.一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
C.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活化能
D.食物消化过程需要酶的作用,而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作用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特异性
题组二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6.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面各图表示的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正确的图解是
(  )
7.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  )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C.升高二氧化碳浓度
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8.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分别都能产生大量 ATP
D.甲、乙分别代表[H]、丙酮酸
9.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10.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
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
见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
[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
的ATP多
C.d3浓度下,光合速率最大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题组三 实验探究
11.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都通过类囊体叠加的方式增加膜面积
B.甲中不含有而乙中含有将ADP转变成ATP的酶
C.在甲中随水的分解产生[H],在乙中随水的产生消耗[H]
D.C6H12O6可以在乙中直接彻底氧化分解
12.如图表示某同学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的改进
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a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13.如图所示,甲、乙两瓶盛有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向溶液内同时加入足量同种酵母菌,甲瓶内液体不断通入N2;乙瓶内不断通入O2;1 h后,测定两瓶溶液的pH,结果是 (  )
A.乙的pH高于甲
B.甲的pH下降,乙的上升
C.甲的pH上升,乙的下降
D.乙的pH低于甲
14.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释放能量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____,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
(4)小麦长期被水淹会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四 综合应用
15.如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是: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科研小组为探究自然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钟罩构成的小室(如图一所示)。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中,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O2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二所示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ab段O2释放速率不断变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段O2释放速率不断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点O2释放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室内O2含量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在一天的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时。
(6)写出引起小室内O2含量变化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 A 5.C 6.C 7.D 8.B 9.D 10.A 11.C 12.D 13.D 14.(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2)①② ② (3)①②③ ①②④
(4)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导致小麦烂根 (5)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
15.(1)O2 ATP [H] CO2 (2)[H] ATP (3)ATP中的化学能 糖类(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缺乏形成三碳化合物的原料 光反应受阻,缺乏[H]和ATP还原三碳化合物
16.(1)温度 光照强度 (2)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 (3)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加快,O2释放速率不断变快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减慢,O2释放速率不断变慢 (4)中午光照过强,为防止蒸腾作用失水过多,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过少,光合作用减弱
(5)8 18 (6)CO2+H2O(CH2O)+O2;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