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名校系列精品 整册成套 欢迎使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的世界
恐龙是当时世界上的霸主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写作,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鸭嘴龙
遗 骸 褶 皱 劫 难
致 密 扩 散 排 斥
陨 石 熔 化 追 溯
hái
zhě
jié
zhì
kuò
chì
yǔn
róng
sù
漂 移:
迁 移:
褶 皱:
劫 难:
天衣无缝:
致 密:
追 溯: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灾难。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并另换地点。
细致精密。
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通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得出了怎样的推论?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总起)
(具体说明)
板块构造学说成立
(总结)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为什么“恐龙会无处不在”?
分析“大陆漂移”学说推断思路: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由此推断“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假说。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学(恐龙)、
地质学(板块理论)
3、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合作学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大陆漂移的事实,即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2.“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合作探究
3.“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4.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的灭亡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
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科学家是怎样证明“撞击说”的?
(1)举斯石英的例子;
普通的沙子在超高压的状态下会成为致密的“斯石英”
“斯石英”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万年的反弹,又会变成沙子
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推断
结论
(3)举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
(2) 举金刚石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因为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类似,用人们较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便于说明道理。
1、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2、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和“火山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3、“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删去后就不能强调只是一部分科学家持这种观点,就不能突出作者在下文的说明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首先是举例子。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中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
其次是作比较。例如《被》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
第三是打比方。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本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内容上比较)
相同点:
1、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深入浅出地层层剖析。
2、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3、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易通俗。
不同点:
说明的角度:
《恐》是从恐龙化石无处不在的角度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被》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证明恐龙的死因是外星撞击。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乐山市实验中学 leshanchy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21cnjy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看他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21cnjy
(二)作者介绍
阿西莫夫,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后来他投身写作,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三)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 )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四)字词积累
遗骸hái 褶皱 zhě 劫难jié 致密zhì
扩散kuò 排斥chì 陨石yǔn 熔化róng 追溯sù
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并另换地点。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21cnjy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物的由来。
(五)自主学习
通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得出了怎样的推论?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请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
明确: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
再联系课文2—3段,21cnjy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
再结合图片分析,出示PPT19——24
(六)合作学习
设置问题,小组讨论:
(1)本文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假说。
讨论明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大陆漂移。21cnjy
(2)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明确: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3)从中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明确: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七)合作探究
(1)“板块构造”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明确:大陆漂移的事实,即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2)“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的哪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讨论明确: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问题。
(3)“泛大陆”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明确: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板块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就是“泛大陆”。 21cnjy
(4)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
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分析: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在,再到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学说。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维特点:善于联系、推理,所以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
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白己的观点,行文严谨。另外还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举例子:“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来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打比方:“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列数字:
①“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七)作业练习21cnjy
1、巩固字词
2、课后练习准备
3、预习《被压扁的沙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导入新课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可这无处不在的,“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的恐龙,忽然一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被压扁的沙子》,看看它是否能破解恐龙的谜案呢?21cnjy
三、自主学习
1、文章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恐龙灭亡原因之一——彗星坠落
恐龙灭亡原因之二——火山爆发
2、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请解释这两种学说。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四、合作学习
1、设置问题,学生讨论:
(1)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正确呢?是怎样证明的?
【明确】作者认为“撞击说”是正确的。21cnjy
(2)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
【明确】——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使许多尘埃进入平流层,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
(总结)
板块构造学说成立
(具体说明)
(总起)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恐龙不会迁徙
恐龙无处不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由此推断 °泛大陆 ±分裂成四部分
°泛大陆 ±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分析 °大陆漂移 ±学说推断思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的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自主预读●]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鸟tún( )目 ②chán chú( )( ) ③xié( )带 ④潮xī( )
⑤领yù( ) ⑥yǎn( )射 ⑦二氧化guī( ) ⑧排chì( )
2.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3.请从本文中选取3-5个词语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21cnjy
4. 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5.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文本研讨●]
活动一 自读,感受内容美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思考:
6.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7. 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8. 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21cnjy
活动二 品读,享受写法美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思考:
9.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10.找一找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1cnjy
11.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阅读课文时,我们常会有柳暗花明的快意和会心一笑的乐趣,把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并品味语言的独特之处。
活动三 交流,展示才华美
要求: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12.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13.我的疑难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14.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做些圈点批注。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赤潮”的记载。
直到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才逐步揭开了赤潮的神秘面纱。原来是海水中的一些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从而引起水色异常,形成赤潮。造成赤潮的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是微型或小型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现在已知的有40多属、120多种,其中以夜光藻、骨条藻和原生物中的溢虫等较为常见。它们主要分布在离水面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的海水表面。
赤潮的颜色,主要由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的颜色决定,如以夜光藻为主形成的赤潮,主要呈红色;而以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则为绿色。因此,赤潮实际上是各种有色潮的总称。发生赤潮的海水常常带有粘性和腥臭味,所以又被称为“臭水”、“厄水”。
近年来,赤潮的频繁出现与日益加剧的海洋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人类长期向海洋倾倒垃圾,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肥料大量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入海洋,给海洋生物增加了过量的食物,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和聚集,造成海洋富营养化,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这是赤潮形成的根本原因。
此外,海区内的水文气象条件,也与赤潮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强烈的日照、水温的升高、海水的停滞以及海面上空气流稳定等因素,均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因此,这也是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21cnjy
密集的赤潮生物不仅堵塞鱼类的鳃,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海水极度缺氧,而且还能够形成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谢产物含有生物毒素,这种生物毒素不仅能够引起鱼类及贝类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含有这种毒素的海产品,也有可能发生中毒或致死事件。
人类怎么也没有想到,早在20亿年前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的藻类,今天会以这样的方式向我们敲响警钟。这是海洋对人类破坏生态的报复,它告诉我们,海洋绝不是人类的“垃圾站”和“污水桶”。保护海洋环境,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选自《化石》,有删改)
①第7节画线句子中“这样的方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向我们敲响警钟”中的“警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建国初到60年代以前,我国沿海仅发生过4次赤潮,70年代达15次,80年代以来达到了260次。请运用选文中的相关知识解释我国赤潮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场佳作
为了心中的那缕散不去的炊烟21cnjy
那缕炊烟从老屋缓缓升起,穿过我的童年,载着朴实无言的爱,来到我的面前。——题记
很久很久没有瞧见过谁家的屋顶上还环绕着缕缕炊烟了。一幢幢高耸的楼房甚至竖不起一根烟囱,又哪里去寻找缕缕不散的炊烟。
那悠长、环绕的炊烟在这绚丽的霓虹灯下是没有容身之处的,它只适合老屋破败的屋顶与外婆苍老的笑脸。那才是一张完整的画,一张饱含乡下人质朴善良的乡村水墨。
儿时的我与外婆同住在乡下。那里有蔚蓝的天空与眼前大片大片的金黄色;那里有甜到心坎的甜酒和酸到牙根的酸枣,当然,那里还有像外婆一样朴实、善良的乡下人。
乡下的空气里有一种在城市难以找到的踏实感,我用我的一颗童心努力与乡下的一切相融合,试图将时间停在这里,好让我能免去沾染城市俗气的噩运。
但我毕竟没有乡下人的特有的品质,全然忘却童年的生活,现在的我只记得环绕着老屋的缕缕炊烟和外婆唤我回家的响亮嗓门。21cnjy
还记得每逢夏日的中午,我光着脚丫,坐在村头那棵歪脖子树上向远方张望,望着望着,远处自家的屋顶上便会升起袅袅 ( http: / / www.21cnjy.com / )炊烟,那烟弥散开来,将老屋的屋顶整个包裹起来,每到炊烟最浓郁时,外婆就会从老屋门口走出来,解下围裙,搓搓沾满炉灰的手,站在门前的台阶上,扯开嗓门唤我的名字。
而我,从望见炊烟时就等着外婆唤我回家,她那朴实无华的粗嗓门像一双大手,拍拍我的肩膀,催促我快些回家。
年复一年的花开花谢,歪脖子树已绿了一季又一季。我在炊烟袅袅和外婆日复一日的呼唤声中逐渐长大。
外婆唤大了我,却苍老了自己。
我终于明白自己终究不能将时间停在这里,因为我并不真正如外婆一般是完整的乡下人。
但我知道,那缕散不去的炊烟是外婆对我无言的爱。为了它,我会珍惜很多很多的过去。
◎名句诵读●地理篇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方法归结●]
查一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反思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