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文主题:舐犊情深
语文要素: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
18
五年级上册
梁晓声,小说家,出生于1949年,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初读提示: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失魂落魄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pò
quán
zào
yì
tuí
rèn
hè
bèi
dān
dōu
jūn
噪声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龟裂 权利
学认字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jūn
皮肤因干燥而开裂。
乌龟
guī
多音字
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围绕这件事写了几个场景,这节课我们就聚焦“去工厂找母亲”这一场景,感受母亲工作的环境。
请同学们默读“去工厂找母亲”的场景,找一找写母亲工作环境的句子,体会“我”的心情。可以圈画有感触的句子并做批注,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从这段文字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压抑
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压抑?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使人压抑?
在这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里有什么?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堆积如山的货物,七八十个女人坐的凳子……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忙碌的女人,七八十只灯泡,让人压抑。这是我们从文字里读出来的,插图中你还能找到哪些让人压抑的地方?
想一想,正值酷暑炎夏,气温怎样?窗户不能开,空气怎样?机器、人体、灯泡发出的热,温度怎样?
气温高,闷热,工作环境恶劣
补充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生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二十七元的工资。
读了资料,你感受到了什么?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为了供作者兄妹几个吃、穿、上学,母亲不得不在这种环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这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出母亲工作的艰辛。
“一元五角就行……”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我”向母亲要一元伍角钱意味着什么?
心疼、心酸、感动。
看到此情此景,“我”有什么感受?
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母亲给“我”钱后的感受,你能找到吗?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梁晓声在小说《母亲》里说,母亲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整整十二年。十二年,能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一个少年。人生能有几个十二年呢?我攥着的是母亲的青春啊!
母亲每天不知要工作多少小时,酷暑炎夏身上的衣服不知被汗水打湿多少次,寒冬腊月,龟裂的手指不知裂开了多少道伤口,我攥着的是母亲的血汗啊!
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母亲依然支持“我”的爱好,维护着“我”的精神家园,“我”攥着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啊!
此时,“我”手里攥着的仅仅是钱吗?
文中的“我”心疼母亲的辛苦,感动母亲的付出,“鼻子一酸”写出了五味杂陈的感受。生活中,总有一种感动、难过、委屈,让我们内心为之一振,请拿出你的笔写一写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吧!
写话练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场景描写感受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到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同时也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母亲一分钱也没少给“我”,可是拿到钱的“我”却没买这本想得失魂落魄的书,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