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6.将相和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6.将相和 第2课时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09: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6.将相和(第2课时)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连词成句地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小故事。
审美创造: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小故事。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知识梳理】
一、文章内容:
1.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2.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__________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第__________自然段)渑池会见。
第三部分(第__________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体会人物形象:
1.在每个故事中找一找描写蔺相如和廉颇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将相不和”到“将相和好”,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练习】
一、速读,了解内容
《将相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____________的原因及____________的过程。
二、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1.“无价之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本文中的“无价之宝”指的是__________。文中________得到了这块“无价之宝”,________想用十五座城换取宝物。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1)这段话属于( )描写。(多选)
A.动作 B.心理 C.语言
(2)下列对蔺相如的言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B.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
C.他想把璧撞碎,不让秦王得到这块璧。
三、渑池会面——维护尊严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渑池会上,秦王占到了便宜。( )
2.渑池会上,除了蔺相如有功,廉颇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因为他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
3.“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这句话描写了蔺相如的语言,反映了他为了维护赵国的尊严,不畏强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 )
四、负荆请罪——顾全大局
1.“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叫车夫把车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
A.廉颇是武将,蔺相如害怕廉颇。
B.如果蔺相如和廉颇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赵国。
C.蔺相如害怕和廉颇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打不过廉颇。
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1)文段中画“__”的句子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廉颇心理描写的句子。
3.你认为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
A.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B.蔺相如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C.蔺相如是一个有智谋、重私利的人。廉颇是一个只顾个人利益的人。
五、拓展阅读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號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 ,必须经过 ,于是送了 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 后,又灭掉了 。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1.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渑池会面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之后名人记录了下来。 蔺相如也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秦王只好照办,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了下来。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负荆请罪 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满意。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番然醒悟,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
2.从文章的结构上看,“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负荆请罪”的起因,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从内容上看,“完璧归赵”是“渑池会面”的起因,因为“完璧归赵”使秦王没有占到便宜,才有了渑池会面时秦王对赵王的侮辱。而且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这两件事上,蔺相如立下奇功,职位比廉颇高,从而造成了“将相不和”的局面,这才有了“负荆请罪”。
二、1-10 11-14 15-18
三、1.蔺相如: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
廉颇: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将相不和 将相和好
二、1.极珍贵的东西 和氏璧 赵王 秦王
2.(1)AC (2)C
三、1.× 2.√ 3.√
四、1.B
2.(1)负荆请罪
(2)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五、1.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2.官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把虢国和虞国两国比喻成嘴唇和牙齿一样。
3.虢国 虞国 美玉和名马 虢国 虞国
4.示例: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