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六章 力和机械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第六章 力和机械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25 21: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力的大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 N B.蚂蚁对树叶的拉力约为100 N
C.拉开易拉罐的力约为2000 N D.吊车匀速吊起大型钢件的力约为6 N
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主要体现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  )
A.力的作用点 B.力的方向
C.力的大小 D.以上三者都是
4.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5.如图所示的机械中,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5∶4,若乙物体受到的重力是480 N,则甲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分别是(g取10 N/kg) (  )
A.60 kg和588 N B.48 kg和480 N
C.60 kg和600 N D.58.8 kg和588 N
7.如图所示,A、B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重物的重力均为10 N,如图果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当重物处于静止状态时,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
A.10 N,20 N B.10 N,10 N
C.10 N,0 D.0,10 N
8.用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提起同一物体静止不动,其中OA=2AB,忽略装置自身的重力和摩擦,所需拉力最小的是 (  )
9.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为30 N的物块在AB段受水平拉力F=
10 N的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 N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 N
10.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使重力为G的匀质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至水平位置,在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G不变,G的力臂不变 B.拉力F变大,F的力臂变小
C.拉力F不变,F的力臂变大 D.重力G变小,G的力臂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1.如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    主要表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均选填“甲”“乙”或“丙”)
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它的示数为    N。
13.如图所示是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水平仪是利用了         的原理;此时说明桌面    (选填“左”或“右”)侧较高。
14.如图所示是人抬起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 N,则抬起车把的力F至少为    N。
15.如图所示,物体重为20 N,某人在5 s内用大小为4 N的拉力匀速地将该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了1 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摩擦)
三、作图题(共10分)
16.(5分)如图所示,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你画出它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图中O点表示杯子的重心)
17.(5分)中AB是用轻绳悬挂的杠杆。①画出该杠杆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②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F1的示意图,并标出力F1的力臂L1。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8.(1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前要把弹簧测力计在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上调零。
(2)实验时要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使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3)图乙中木块上放砝码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此时实验中用到的一种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4)对比甲、丙两图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到的结论:                。
(5)小明又用图甲实验装置以更大的速度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拉力是F4,那么F1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4。
19.(12分)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      (选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14分)
20.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向下拉动绳子来提升货物,已知货物重为800 N。回答下列问题:(不计绳重及摩擦)
(1)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若忽略动滑轮重,则工人所用拉力为多大
(3)若不可忽略动滑轮重,工人实际所用的拉力为500 N,则动滑轮有多重
答案
自我综合评价(一)
1.A
2.A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①②正确;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图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发生挤压、推拉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图磁体能吸引铁钉,故③④错误。
3.A 
4.D
5.B  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所以天平和定滑轮属于同一类杠杆。
6.C
7.B  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的拉力是10 N,且处于静止状态,则其示数为10 N。同理,B弹簧测力计两端受到的拉力都是10 N,示数也为10 N。
8.A  由题知,忽略装置自身的重力和摩擦,A选项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则拉力F1=G;B选项中使用的是动滑轮,但拉力作用在轴上,则拉力F2=2G;C选项中使用的是杠杆,因为OA=2AB,所以拉力的力臂:OB=OA+AB=OA+×OA=OA,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3×OB=G×OA,所以F3=×G=G;D选项中使用的是杠杆,因为OA=2AB,所以阻力的力臂:OB=OA+AB=OA+×OA=OA,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4×OA=G×OB,所以F4=×G=G;由此可知,这四个装置中A所需拉力最小。
9.C  在AB段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物体向右运动,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故A、B错误;在BC段物块做减速运动,到C点静止,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10 N,故C正确;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C点物块静止,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10.B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于G不变,重力的力臂L2变大,力F的力臂L1变小;由FL1=GL2可得,F一定变大,故B正确。
11.丙 甲 乙 12.0~5 3.4
1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左
水平仪工作的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图可以看出,垂线偏右,所以左面高,右面低。
14.省力 400
由题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属于省力杠杆;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且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最小动力:F1===400 N。
15.0.4 8  由图知,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物=2×
1 m=2 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0.4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摩擦,由F=f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2F=2×4 N=8 N。
16.如图图所示
17.如图图所示
18.(1)水平 (2)匀速缓慢 (3)压力 控制变量法
(4)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等于
19.(1)右 (2)便于测量力臂
(3)F1L1=F2L2 (4)6 左侧下降 (5)变大
(1)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实验时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4)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即4G×3L=FB×2L,解得FB=6G,需挂6个钩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若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2L=
8GL,右侧6G×L=6GL,因为8GL>6GL,所以杠杆左端会下降。(5)阻力和阻力臂不变,若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变短,会使得拉力变大。
20.(1)如图图所示
(2)由图知,滑轮组承担总重的股数n=2,
若忽略动滑轮重,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G=×800 N=400 N。
(3)若不可忽略动滑轮重,工人实际所用拉力:F'=,
则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2×500 N-800 N=20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