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一、选择题
1.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A.只需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
B.每隔1 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C.1 s内运动5 m,2 s内运动10 m,3 s内运动15 m
D.任何相等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它在第4 s内的速度为 ( )
A.2.5 m/s B.20 m/s C.5 m/s D.8 m/s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短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可由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4.(2020菏泽)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在运动会的100 m比赛项目中,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人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6.(2021湘西州)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 m用时6 s,后50 m用时8 s,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16.7 m/s B.12.5 m/s C.7.1 m/s D.7.3 m/s
7.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时以2 m/s的速度匀速骑了40 m,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匀速骑了10 s,则他在这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3 m/s B.7 m/s C.3.5 m/s D.2.5 m/s
二、填空题
8.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右做直线运动,得到两条有“滴痕”的纸带,如图所示。
(1)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表明小车在纸带上留下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 。
(2)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内做 运动。
(3)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速度逐渐 (选填“减小”或“增大”)。
9.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某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像,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 (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10.物体A和B在沿直线运动,由如图所示的v-t图像可知:
(1)物体A和B做 运动。
(2)物体A的速度为 ,物体B的速度为 。
11.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信息可知,前10 s内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m,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实验探究题
12.(2021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的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3)若不小心在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四、计算题
13.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刻 11:23 11:42 13:16
发车时刻 9:15 11:27 11:45
路程/km 0 330 558 617 1023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南京到北京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结果保留整数)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64 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的时间是多少
(3)若列车以80 m/s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572 m的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35 s,求列车长为多少。
答案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1.D 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运动的路径是不是直线,故A错误;物体每隔1 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我们可以看出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直接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算出的速度是1 s内的平均速度,但物体在1 s内可能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故B错误;1 s内运动5 m,2 s内运动10 m,3 s内运动15 m,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v=算出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在该时间段内物体可能有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故C错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s=vt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故D正确。
2.A
3.D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4.C 图像①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图像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③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④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
5.C
6.C 百米全程用时:t=t1+t2=6 s+8 s=14 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7.1 m/s。
7.A 前面一段的运动时间:
t1===20 s;
后面一段的路程:
s2=v2t2=5 m/s×10 s=50 m;
总路程:s=s1+s2=40 m+50 m=90 m,
总运动时间:t=t1+t2=20 s+10 s=30 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3 m/s。
8.(1)相等
(2)匀速直线
(3)增大
9.匀速直线运动 大于
10.(1)匀速直线
(2)10 m/s 6 m/s
11.10 0.5 在s-t图像中,物体在0~10 s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像读出前10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 m;由图像读出物体在40 s内通过的路程为s=20 m,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v===0.5 m/s。
12.(1)v= (2)40.0 0.3 (3)偏大 (4)B (5)
13.(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间:
t=13:16-9:15=4 h 1 min= h.
列车由南京到北京运行的平均速度:
v===255 km/h。
(2)根据v=可得,列车从南京到徐州运行的时间:t'===1.25 h=75 min,
所以,列车到达徐州站的时间为9:15+75 min=10:30。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总路程:
s总=v''t''=80 m/s×35 s=2800 m,
则列车的长度:
L车=s总-L桥=2800 m-2572 m=22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