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年轻的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依然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掌握“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5.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2.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资料链接】
1、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
2、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第一课时
作业评价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 “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学
1、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bāng???yǒng chàng????yōu lǜ là zhú????? bā lí?????nà hǎn (???????)?(???????? )? (?????? )? (?????? ) (?????? ) (?????? )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读出节奏,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
吐字清晰,课文读正确
声音响亮,课文读流利
朗读正确、流利、富有感染力
3、查字典,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意。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4、填空:
肖邦弥留之际的要求是 ,这也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 充分表现。这是贯串全文的情感主线。直接写这相关内容的是 节。
5、自学质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二、当堂训练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 。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
5、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学习目标】
1、检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继续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过程】
一、温故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 ) 滔滔不绝( )
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 ) 辞职( )
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
弥留之际( ) 无边无际( )
2、肖邦弥留之际还想着国家,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在临终前还不忘祖国,并写下了一首诗,这位诗人是 ( ) ,请写出他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当堂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 )你走到哪里,( )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②( )你远在他乡,( )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
③( )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 )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2、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①什么是“弥留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句好,为什么?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永生的眼睛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给(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最珍贵的一课。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该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屡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 妈妈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哦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 你想想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我死以后 也要学外公 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噢,在这一刻,我领悟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是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一天我紧紧地拥抱着温迪。没有想到,两周以后,我漂亮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我又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在我签字的时候,她的话儿仍然萦绕(láo rào)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以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力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经重见光明。他们已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着她的美丽……"
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然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里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给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完整:近义词( )反义词:( )
酷爱:近义词( )反义词: ( )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 才华横溢——
② 突如其来——
5、按要求填空。
请你仔细读课文,回答三次捐赠器官的各是谁,并说说每次“我”的不同感受。
① 第一次
感受:
第二次
感受:
第三次
感受:
6、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