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儿歌变画》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 儿歌变画》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7-25 22: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儿歌变画》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
2.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三.教学过程:
(1)交流儿歌,激趣导入。
师:课前老师把大家分了两大组,蝴蝶组,蜜蜂组,看哪组表现的最棒,老师给小组奖励。师:孩子们,你们在以前学过关于拔萝卜的儿歌吗,我们一起跟着动画视频来唱一唱吧。师播放儿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儿歌。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生:想。
师:儿歌是一种艺术形式,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把歌变成画。这堂课,我们将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儿歌配画的世界,去领略儿歌配画的奥妙和神奇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2)探索新知,共同探趣。
分析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拔萝卜》是一篇叙述小朋友集体拔萝卜的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课件上出示《咏鹅》儿歌变画的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出示一张范画,让同学们欣赏范画并从中启发创作思维。
师:今天我带来一幅作品,它是与我们学过的诗歌咏鹅相关的,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画的。生:想
师: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学学吧。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歌。生:学生一起读诗歌。
师:大家读得非常棒,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步选儿歌。(板书)选好自己喜欢的儿歌之后想想怎样来画。先要画什么?生:根据诗意画。
师:对,我们要根据诗句的意思来构思。这句是我们的第二步构思。(板书)教师示范诗歌《咏鹅》的配画。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鹅。
师: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画的范画,根据诗意来画,除了画鹅还要画什么?我们如何让它更美呢?让学生闭上眼睛,齐读这首儿歌,并想象一下,画面应该添加什么内容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强。(指名学生说)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诗歌《咏鹅》的配画作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画的也很好,想象力很丰富。老师也想了一个背景供咱同学们参考。(在黑板上画出背景)
师:现在看起来画面就丰富多了,涂上颜色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出示完成图)我们书上也有几幅儿歌配画作品,画的也很棒,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课堂实践,大胆创作。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来为儿歌配画。分析作业的步骤:选歌: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构图:先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考虑到学生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预备两首儿歌并板书主体部分作示范。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选择儿歌进行构思、构图。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
(4)学生实践:为自己搜集的儿歌配画。(播放儿歌音乐)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要求:(出示)①画自己喜欢的儿歌,先仔细分析儿歌的内容。②能够反映儿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景,构图饱满,主次分明。③形式与儿歌内容要统一。④着色要恰当。
(5)小结:①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谈感受、评价别的同学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儿歌配画作品并介绍喜欢的原因。②我们的文学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篇好的文章配上一幅美丽的图画将更加完美,使人一目了然。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想出更好的儿歌,并能配出更美的图画。
(6)知识延伸,拓展延趣。儿歌配画的形式是插图的一种。图画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外,还可以为什么配画?尝试为故事、古诗配画。欣赏作品昂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我们应该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争做一名保护环境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