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02期)【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26 10:16: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考点82 科技文化成就
1.(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2.(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3.(2022年辽宁营口)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4.(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5.(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6.(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7.(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8.(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A.翟志刚 B.杨利伟 C.王亚平 D.叶光富
9.(2022年湖北十堰)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10.(2022年贵族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11.(2022年四川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
12.(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2021年第2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精神谱系,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伟大的建党精神。
材料二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事件。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新在哪里?
材料三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性世界经济。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概括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13.(2022年广西桂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考点83 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2年重庆A卷)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12.(2022年内蒙古赤峰)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3.(2022年浙江宁波)如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2年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5.(2022年广西贺州)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6.(2022年广东)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7.(2022年河南)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A.销售渠道单一 B.物资供应充沛 C.信息技术发展 D.市场监管规范
8.(2022年黑龙江绥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屠呦呦。
9.(2022年浙江绍兴节选)某校学生以“绍兴交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各小组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交通地理浙东唐诗之路是绍兴交通史上的华彩篇章。学者一般认为,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反映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主线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唐】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①。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②。 【注释】①镜湖:古代对鉴湖的别称。②青云梯:指天姥山高峻的山路。
第二组:交通历史萧甬线(萧山至宁波)是通过绍兴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37年初步建成,同年12月,为堵阻日军南侵,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1953年7月,铁道部开始重建萧甬线,1957年萧甬线全线贯通。
——摘编自《绍兴市志》
第三组:交通发展
2022年4月,绍兴喜迎交通新时代。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将绍兴、杭州两地的商圈、景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地人们跨市地铁换乘,可享受“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便利,西湖边瞻仰岳飞,鉴湖畔怀念陆游……共享文化之旅。
(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萧甬线“拆除”和“重建”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3)根据材料,分析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全国各地历史真题分类汇编】(第02期)
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考点82 科技文化成就
1.(2022年辽宁盘锦)致力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钱学森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陈宫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C项正确;屠呦呦在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邓稼先、钱学森在“两弹一星”成功研制方面作出伟大成就,排除AD项。故选C项。
2.(2022年四川广安)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青蒿素、抗疟药物”可知,本题考查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青蒿素对于治疗疟疾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A项正确;钱学森涉及国防工业,排除B项;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C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D选。故选A项。
3.(2022年辽宁营口)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B
【解析】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项正确;屠呦呦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学家,邓稼先和钱学森属于物理学家,排除ACD。故选B项。
4.(2022年辽宁抚顺、本溪铁岭、葫芦岛)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评价恰当的是
A.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B.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C.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屠呦呦研制成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项正确;两弹元勋是钱三强、邓稼先等,排除B项;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排除C项;飞天揽月,漫步太空,是航空航天事业,与屠呦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年黑龙江绥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解析】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A符合题意;神舟一号、神舟五号、神舟七号是宇宙飞船,BCD排除。故选A。
6.(2022年广西桂林)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故题干说明了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D项正确;题干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7.(2022年黑龙江大庆)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再上新台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十三号
【答案】C
【解析】2003 年 10 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卫星,排除A项;神舟一号没有载人,排除B项;神舟十三号也不是第一艘载人飞船,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年黑龙江齐齐哈尔)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
A.翟志刚 B.杨利伟 C.王亚平 D.叶光富
【答案】A
【解析】2008年9月,神舟七号裁人飞船开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A项正确;2003年10月, 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排除B项;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圆满完成以2次出舱活动、2次太空授课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排除CD项。故选A项。
9.(2022年湖北十堰)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发明解决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选项BCD的科学家,钱学森、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屠呦呦是药学家,发现青蒿素,均与“粮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2022年贵族黔东南)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研究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地区和领域形成的革命精神,总共有91种。各种精神之间有相通相融的共性,有基础性的思想内核,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长征精神]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
[抗美援朝精神]
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
[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三:“北京时间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央视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 .哪位航天员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几号载人飞船?
(4)请你在红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选出一个阐述其具体内容。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
(2)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
(3)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
(4)红军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
(2)根据材料二“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结合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是黄继光。他所在的军队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可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他乘坐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4)本题是选择性答题,首先要在这三个精神中选取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进行作答。如选红军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可从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等方面来回答即可。
11.(2022年四川眉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编写了《唐本草》;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1941年至1942年,晋绥边区流感、伤寒、疟疾、天花等伴随自然灾害和战争流行频繁,严重影响了军民健康和部队战斗力。为此,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举办活动展示中西药,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还借鉴传统中医做法,实施交通阻断、隔离封村、打扫卫生等措施。多措并举,控制了疫情蔓延,为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张荣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全民防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医对当今国际社会抗疫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中医的认识。
【答案】(1)特点: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影响:丰富和发展中医文化;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措施: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
影响: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作用: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
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时期,政府开办了医科学校”可得出政府参与,重视医学教育;根据材料一“名医辈出,“药王”孙思邈写成《千金方》”可得出名医辈出;,重视经验总结,较前代有发展;根据材料一“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可得出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朝医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医文化;是唐文化组成部分;中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等。
(2)措施:根据材料二“边区党和政府组织人员编写《防疫宣传材料》”可得出普及防疫知识、预防疫病;根据材料二“新设医院、医药合作社,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病患”可得出阻断疫情传播,增加医疗资源;根据材料二“鼓励研制中药、求秘方,吸引中医医生及中药商人来边区参与抗疫,弥补西医药的不足”可得出开发抗疫药物、弥补西医药不足,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患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边区政府利用中医抗疫保护了军民生命安全;维护了公共卫生;冲破了日本和国民党的医疗封锁;保存了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
(3)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可得出在无特效药情况下,为国际抗疫提供中国方案;根据材料三“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可得出“三药三方”为多国借鉴和使用;促进当代医学发展。认识: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文明进步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愧为我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2.(2022年辽宁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成为领航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材料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2021年第2期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中国共产党人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构筑起了精神谱系,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伟大的建党精神。
材料二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外国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的标志事件。材料二中的“新纪元”新在哪里?
材料三 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性世界经济。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哪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概括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主义现代化建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 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
军事 科技
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 ②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海军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
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
①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 ③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四表格中①②③处相关内容的填写。
(5)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的认识。
【答案】(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坚持真理、坚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全文抄写不得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利于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有利于形成开放性世界经济;有利于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原子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等。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依据材料“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具有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坚持真理、坚定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新纪元”新在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被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有利于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利于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有利于形成开放性世界经济,有利于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属于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府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都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5)综合上述材料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经受得住各种考验、不断成熟、自信的党,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等。
13.(2022年广西桂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答案】(1)原因:整理生产技术和经验;内容翔实;记述科学;分类细致;注重实用;图文并茂。
(2)表现:药品的国产化程度提高;药品质量好;药品供应充足;药品原料实现出口。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私合营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
(3)目标: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动力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精神: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关注现实需求;胸怀祖国;主动担当;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可得出《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整理生产技术和经验;内容翔实;记述科学;分类细致;注重实用;根据材料一“该书图文并茂,……”可得出原因:图文并茂。
(2)根据材料二“(公私合营后……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可得出上海制药厂工业发展的表现:药品的国产化程度提高;药品质量好;根据材料二“。……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药品供应充足;药品原料实现出口。根据所学知识,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私合营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
(3)根据材料三“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可得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是: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动力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根据材料三“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可得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关注现实需求;胸怀祖国;主动担当;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考点83 社会生活的变迁
1.(2022年重庆A卷)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帐本”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77年到2006年,这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A项正确;生活方式的变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只是现象,并不是材料信息变化的原因,排除B、C两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活的变迁,并没有涉及城市化进程是否加速,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2年内蒙古赤峰)观察下面图片,分析城乡变化原因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70年代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和“70年代的农村”“现在的美丽乡村”分析可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项正确;题干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关,排除A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挥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排除B项;选项D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3.(2022年浙江宁波)如下图是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它反映了我国
①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 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 ④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2017年和2020年发展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财政支出柱状图可知,从2017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3.42万亿、2.46万亿、1.45万亿;2020年我国在教育经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领域财政支出为4.29万亿、3.39万亿、1.92万亿。我国的这些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教育等民生保障逐步提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得到解决,无法从图示中反映出来,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4.(2022年海南)读下图,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A.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 B.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
C.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D.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
【答案】C
【解析】柱状图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长,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住条件得到改善,C项正确;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度增长并不能说明城市缺房问题彻底解决,排除A项;图示显示出城市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不能说明农村居住环境明显好转,排除B项;柱状图更不能看出室内设备设施大为改观,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年广西贺州)目前,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纷纷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极大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C.尚未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D.使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贺州市一些县区的农民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自己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反映了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不是安全问题,排除B项;材料中信息技术明显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排除C项;D中“网络销售完全取代市场销售”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年广东)如图。伴随高速铁路的开通,“半小时”“一小时”城市圈形成。这一成就
A.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B.实现军备更新换代
C.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D.促进了西部大开发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形成,有利于加速区域协调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电信网络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军备无关,排除B项;材料三个城市圈都不位于西部,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年河南)近年来,“直播带货”“线上拼单”等热词频出,这表明我国商业领域
A.销售渠道单一 B.物资供应充沛 C.信息技术发展 D.市场监管规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直播带货”,直播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活动,表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销售渠道单一,物资,市场监管的信息,排除ACD项。故选C项。
8.(2022年黑龙江绥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屠呦呦。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莫言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屠呦呦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故答案为错误。
9.(2022年浙江绍兴节选)某校学生以“绍兴交通”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各小组收集的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交通地理浙东唐诗之路是绍兴交通史上的华彩篇章。学者一般认为,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反映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主线路。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唐】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①。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②。 【注释】①镜湖:古代对鉴湖的别称。②青云梯:指天姥山高峻的山路。
第二组:交通历史萧甬线(萧山至宁波)是通过绍兴境内的第一条铁路,1937年初步建成,同年12月,为堵阻日军南侵,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1953年7月,铁道部开始重建萧甬线,1957年萧甬线全线贯通。
——摘编自《绍兴市志》
第三组:交通发展
2022年4月,绍兴喜迎交通新时代。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将绍兴、杭州两地的商圈、景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地人们跨市地铁换乘,可享受“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的便利,西湖边瞻仰岳飞,鉴湖畔怀念陆游……共享文化之旅。
(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萧甬线“拆除”和“重建”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写出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3)根据材料,分析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答案】
(2)背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感悟是开放性设问,凡能结合本题材料和主旨即可,例如,萧甬线“拆除”和“重建”是近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3)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解析】
(2)运用所学知识可知,萧甬线“拆除”的历史背景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重建”的历史背景是1953至1957年,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从中得到的感悟是萧甬线“拆除”和“重建”是近现代中国命运的一个缩影。
(3)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的开通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生活,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望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